液态C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608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液态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态CO2相变驱置煤层CH4单孔压注量的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瓦斯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液态CO2相变驱置煤层CH4单孔压注量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50%以上的煤层为高瓦斯煤层,70%的矿井为高瓦斯矿井,煤矿瓦斯灾害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除此之外,瓦斯对大气环境也有较大危害,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及产生的温室效应分别是CO2的7倍和21倍。与其灾害性相对,瓦斯又是一种清洁、高效、无污染的资源。我国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储量达30.05×1012m3,可采资源量为12.50×1012m3。煤层瓦斯高效抽采,不仅可以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保护大气环境,还有助于充分利用地下资源,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我国煤层透率普遍偏低(一般仅为0.1~1.0×10-6μm2)以及缺乏有效的增产技术,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受注液态CO2增产油气启发,向煤层注液态CO2逐渐成为瓦斯(煤层气)促抽技术的研究热点。但与其在油气增产方面的成熟应用相比,压注液态CO2驱替煤层CH4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可供参考的工程案例相对较少,相关标准及规范也还未形成。特别是关于单孔合理液态CO2压注量的确定,目前已成为困扰现场技术人员的首要难题。压注量过小难以有效驱替煤层CH4,进而无法提高煤层CH4抽采效率;而压注量过大则可能引起压注孔CO2喷出,甚至造成现场操作人员窒息。因此单孔合理液态CO2压注量的确定,已经成为制约液态CO2相变驱置煤层CH4技术能否进入工业应用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结合相似模拟实验和已开展的现场试验,建立了顺层钻孔液态CO2相变驱替煤层CH4单孔液态CO2压注量的科学确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CO2相变驱置煤层CH4单孔压注量的确定方法,在比较精准的控制液态CO2的合理压注量的同时可以节约压注成本、提高煤层CH4的抽采效率,为液态CO2相变驱替煤层CH4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指导。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液态CO2相变驱置煤层CH4单孔压注量的确定方法,包括步骤:S1.采用分源法进行开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预测;S2.计算开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S3.确定开采煤层工作面风量Qv;S4.确定顺层钻孔液态CO2压注驱替后煤层CH4残存量S5.确定单孔液态CO2压注后需驱替置换的煤层CH4含量S6.实验确定CO2驱替煤层CH4驱替置换比β;S7.根据经验公式确定压注孔周围煤层中CO2含量分布;S8.确定压注孔周围煤层中CO2有效扩散半径l0;S9.确定顺层压注孔液态CO2压注量合理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步骤S1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根据GB/T23250-2009国家标准,取样测定开采煤层(即本煤层)和第i个邻近层原始瓦斯含量和和残存瓦斯含量和分别根据式(1)和式(2)计算本煤层和邻近层相对瓦斯涌出量,按照式(3)计算开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其中,式(1)具体如下:式(1)中:qB——本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m3/t;k1——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取1.2;k2——工作面残煤瓦斯涌出系数,为回采率的倒数,取1.05;k3——掘进工作面预排瓦斯影响系数,取0.89;k4——不同通风方式的瓦斯涌出系数,U型通风方式取1.0,Y型通风方式取1.3~1.5;k5——本煤层抽采瓦斯影响系数,取1.3;mB——本煤层厚度,m;MB——本煤层回采厚度,m;——本煤层原始瓦斯含量,m3/t;——本煤层残存瓦斯含量,m3/t;其中,式(2)具体如下:式(2)中:qL——邻近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m3/t;k6——邻近煤层抽采瓦斯综合影响系数,取1.3;ηi——第i个邻近煤层瓦斯排放率,%;mi——第i个邻近煤层的煤层厚度,m;——第i个邻近煤层原始瓦斯含量,m3/t;——第i个邻近煤层残存瓦斯含量,m3/t;——第i个邻近煤层的瓦斯预抽率,%;其中,式(3)具体如下:qc=qB+qL(3)式(3)中:qc——开采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m3/t。步骤S2中开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具体如下:式(4)中:——开采煤层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T——工作面日产量,t/d。步骤S4中,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73条,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CH4浓度不能超过1.0%,因此按照式(5)确定顺层孔液态CO2压注并经过抽采后煤层CH4残存量的表达式如下:步骤S5中,液态CO2压注后需驱替置换的煤层CH4含量为步骤S1中开采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qc与步骤S4中液态CO2压注驱替后煤层CH4残存量之差,表示为:煤层所压注液体为液态CO2。步骤S6中,驱替置换比β反应了通过钻孔压入的CO2量与驱替产出的CH4量之间的量化表征关系,其值可根据三轴应力条件下,液态CO2驱替煤层CH4实验进行确定,该值可用式(7)表示:式(7)中,β为驱替置换比,为实验过程中向煤中注入的液态CO2体积,相应的为实验过程中CH4的产出体积。步骤S7中所述的经验公式为:式中为距压注孔l处的煤层中CO2含量,m3/t;为钻孔液态CO2压注量,m3;η为煤层中CO2含量分布影响系数,其取值范围0.2~0.3。步骤S8中,确定压注孔周围煤层中CO2有效扩散半径l0的确定方法为:以距离压注孔l处和l+1处煤层CO2含量与差值小于0.05m3/t作为液态CO2有效扩散半径l0的判断标准,即l0满足式(9)时,l0即为压注孔周围煤层中CO2有效扩散半径。步骤S9中,顺层压注钻孔液态CO2压注量合理范围的确定方法为:(1)根据有效扩散半径l0处煤层中CO2储存体积和需要驱替置换煤层CH4含量,应满足式:式中W为工作面宽度,m;H为煤层厚度,m;ρ为煤层密度,kg/m3;Δl为沿煤层走向方向的距离;(2)据此,确定顺层钻孔单孔液态CO2压注量计算经验公式:(3)依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经验公式对煤层中CO2总含量进行积分,按照液态CO2气化后体积比1:585对液态CO2压注量进行修正,修正式如下:式中ξ为修正系数,取值为0.25~0.3;顺层钻孔单孔液态CO2合理压注量介于与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方法中,依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得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绝对瓦斯涌出量推导计算开采煤层工作面最小风量、顺层钻孔液态CO2压注驱替后煤层CH4残存量、单孔液态CO2压注后需驱替置换的煤层CH4含量等关键参数;实验室三轴实验确定了驱替置换比;根据经验公式确定了CO2有效扩散半径,最后得到顺层钻孔单孔液态CO2压注量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液态CO

【技术特征摘要】
1.液态CO2相变驱置煤层CH4单孔压注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采用分源法进行开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预测;
S2.计算开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
S3.确定开采煤层工作面风量Qv;
S4.确定顺层钻孔液态CO2压注驱替后煤层CH4残存量
S5.确定单孔液态CO2压注后需驱替置换的煤层CH4含量
S6.实验确定CO2驱替煤层CH4驱替置换比β;
S7.根据经验公式确定压注孔周围煤层中CO2含量分布;
S8.确定压注孔周围煤层中CO2有效扩散半径l0;
S9.确定顺层压注钻孔液态CO2压注量合理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态CO2相变驱置煤层CH4单孔压注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根据GB/T23250-2009国家标准,取样测定开采煤层(即本煤层)和第i个邻近层原始瓦斯含量和和残存瓦斯含量和分别根据式(1)和式(2)计算本煤层和邻近层相对瓦斯涌出量,按照式(3)计算开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
其中,式(1)具体如下:



式(1)中:qB——本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k1——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取1.2;
k2——工作面残煤瓦斯涌出系数,为回采率的倒数,取1.05;
k3——掘进工作面预排瓦斯影响系数,取0.89;
k4——不同通风方式的瓦斯涌出系数,U型通风方式取1.0,Y型通风方式取1.3~1.5;
k5——本煤层抽采瓦斯影响系数,取1.3;
mB——本煤层厚度,m;
MB——本煤层回采厚度,m;

——本煤层原始瓦斯含量,m3/t;

——本煤层残存瓦斯含量,m3/t;
其中,式(2)具体如下:



式(2)中:qL——邻近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k6——邻近煤层抽采瓦斯综合影响系数,取1.3;
ηi——第i个邻近煤层瓦斯排放率,%;
mi——第i个邻近煤层的煤层厚度,m;

——第i个邻近煤层原始瓦斯含量,m3/t;

——第i个邻近煤层残存瓦斯含量,m3/t;

——第i个邻近煤层的瓦斯预抽率,%;
其中,式(3)具体如下:
qc=qB+qL(3)
式(3)中:qc——开采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液态CO2相变驱置煤层CH4单孔压注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开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具体如下:



式(4)中:——开采煤层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T——工作面日产量,t/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液态CO2相变驱置煤层CH4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世星文虎王文程小蛟金永飞刘名阳费金彪于志金王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