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59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的主流道,还包括取压口,其设置于本体并贯穿主流道的侧壁;第一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的第一开口并将第一开口封堵;第一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第二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内壁面的第二开口并将第二开口封堵,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二防酸橡胶层之间;压力传感器,其设置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其承压面朝向取压口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相贴合;注液口,其设置于本体;注液通道,其设置于本体,其将注液口与间隙连通。它在防止压裂液腐蚀压力传感器的同时能提高压力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田开发领域的压裂增产配套工具,具体涉及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
技术介绍
世界范围内,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气田以及新近开发的油气田越来越多地采用压裂技术进行储层增产改造,压裂技术已经成为油气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压裂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金属液罐储存压裂液,通过金属液罐下方蝶阀控制液罐开闭,从而对压裂混配车进行供液。但是,目前现场采用人工观测金属压裂液罐液位存在估值不准确、人员上下罐跌落风险、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587156U,授权公告日:2019.03.08)公开一种压力测量短接,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压力传感器,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油管内螺纹和油管外螺纹,所述的外壳的结构包括上接头、筒体、下接头和中心管,上接头和下接头通过螺纹和密封圈密封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上下两端,所述的中心管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上接头和下接头上,并通过密封圈密封,从而在筒体和中心管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密封空间,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驱动压力传感器的电路板均设置在该环形空间内,压力传感器共有两个,两个压力传感器均安装在下接头上,下接头上与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对应设置有一个内压通道和一个外压通道,内压通道与中心管内相连通,外压通道与筒体外侧相连通,所述的上接头上设置有接线头,用于供电的电缆连接在接线头上从而为所述的电路板和压力传感器供电。该技术专利虽然解决了人工观察存在估值不准确、人员上下罐跌落风险、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但流经该压力测量短接的流通会通过内压通道与压力传感器接触,由于压裂液为酸性液体,容易对压力传感器腐蚀,造成压力传感测量精度降低及使用寿命变短,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更换,作业成本较高。为此,期望寻求一种技术方案,以至少减轻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的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本专利技术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的主流道,还包括:取压口,其设置于本体并贯穿主流道的侧壁;第一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的第一开口并将第一开口封堵;第一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其沿第一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第二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内壁面的第二开口并将第二开口封堵,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二防酸橡胶层之间,其沿第二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压力传感器,其设置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其承压面朝向取压口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相贴合;注液口,其设置于本体;注液通道,其设置于本体,其将注液口与间隙连通。还包括:出液口,其设置于本体;出液通道,其设置于本体,其将出液口与间隙连通。所述出液口包括:第一凹腔,其设置于本体,其底面设有与出液通道连通的第三开口;第一楔形锥,其设置于第一凹腔内,其锥端朝向第三开口;第三密封环,其设置于第三开口口沿与第一楔形锥锥面之间,其沿第三开口口沿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第一螺钉,其与第一凹腔旋合,其包括与第一凹腔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一弹性件,其设置于第一螺钉伸入第一凹腔那端端面与第一楔形锥底面之间;其中,第一楔形锥能沿第一凹腔底面至第一螺钉伸入第一凹腔那端端面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注液口包括:第二凹腔,其设置于本体,其与注液通道连通;第二螺钉,其与第二凹腔旋合,其包括与第二凹腔连通的第二通道,其伸入第二凹腔那端端面具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四开口;第二楔形锥,其设置于第二凹腔内,其锥端朝向第四开口;第四密封环,其设置于第四开口口沿与第二楔形锥锥面之间,其沿第四开口口沿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第二弹性件,其设置于第二凹腔的底面与第二楔形锥的底面之间;其中,第二楔形锥能沿第二凹腔底面至第二螺钉伸入第二凹腔那端端面方向往复移动。还包括:第三凹腔,其设置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其中,第一开口位于其底面;盖板,其盖合于第三凹腔,其包括观察孔及与观察孔的底面连通的容纳腔,其中,压力传感器位于容纳腔内;第三螺钉,其穿过盖板与本体旋合紧固;观察孔板,其设置于观察孔内将压力传感器压在第三凹腔的底面;压环,其设置于观察孔板与压力传感器相背的那面;第四螺钉,其依次穿过压环、观察孔板后与盖板旋合紧固。还包括:第五密封环,其设置于观察孔板与观察孔的底面之间,其沿容纳腔与观察孔的底面连通的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还包括:无线信号发射器,其与压力传感器电气连接。还包括:储存式电源,其与压力传感器和无线信号发射器电气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防酸橡胶层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的第一开口并将第一开口封堵;第一密封环设置于本体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并沿第一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第二防酸橡胶层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内壁面的第二开口并将第二开口封堵,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密封环设置于本体与第二防酸橡胶层之间,其沿第二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压力传感器设置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其承压面朝向取压口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相贴合;注液口设置于本体;注液通道设置于本体,其将注液口与间隙连通。第一防酸橡胶层、第二防酸橡胶层将压力传感器与压裂液隔离即压裂液不会与压力传感器接触,能够防止压裂液腐蚀压力传感器。使用前,通过注液口向第二防酸橡胶层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的间隙内冲入液体比如压力油使第一防酸橡胶层与压力传感器的承压面贴合紧密,然后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校零,使用过程中,流经主流道的压裂液对第二防酸橡胶层施加压力,施加于第二防酸橡胶层的压力通过间隙间的液体比如压力油传导给第一防酸橡胶层,第一防酸橡胶层受到的压力再施加于压力传感器的承压面,压力传感器从而测得流经主流道的压裂液的压力。可见,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防酸橡胶层、第二防酸橡胶层防止压裂液腐蚀压力传感器,并且通过向第二防酸橡胶层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的间隙内充入压力油使第一防酸橡胶层与压力传感器的承压面贴合紧密,从而提高压力测量精度,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在防止压裂液腐蚀压力传感器的同时能够提高压力测量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沿本专利技术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液口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注液口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无线信号发射器、压力传感器、储存式电源之间电气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的实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2示例性示出本专利技术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的实施例。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包括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取压口,其设置于本体并贯穿主流道的侧壁;/n第一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的第一开口并将第一开口封堵;/n第一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其沿第一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n第二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内壁面的第二开口并将第二开口封堵,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具有间隙;/n第二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二防酸橡胶层之间,其沿第二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n压力传感器,其设置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其承压面朝向取压口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相贴合;/n注液口,其设置于本体;/n注液通道,其设置于本体,其将注液口与间隙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的主流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取压口,其设置于本体并贯穿主流道的侧壁;
第一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的第一开口并将第一开口封堵;
第一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其沿第一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
第二防酸橡胶层,其设置于取压口位于主流道侧壁的内壁面的第二开口并将第二开口封堵,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密封环,其设置于本体与第二防酸橡胶层之间,其沿第二开口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
压力传感器,其设置于主流道侧壁的外壁面,其承压面朝向取压口并与第一防酸橡胶层相贴合;
注液口,其设置于本体;
注液通道,其设置于本体,其将注液口与间隙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液口,其设置于本体;
出液通道,其设置于本体,其将出液口与间隙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包括:
第一凹腔,其设置于本体,其底面设有与出液通道连通的第三开口;
第一楔形锥,其设置于第一凹腔内,其锥端朝向第三开口;
第三密封环,其设置于第三开口口沿与第一楔形锥锥面之间,其沿第三开口口沿外周周向延伸并首尾连接;
第一螺钉,其与第一凹腔旋合,其包括与第一凹腔连通的第一通道;
第一弹性件,其设置于第一螺钉伸入第一凹腔那端端面与第一楔形锥底面之间;
其中,第一楔形锥能沿第一凹腔底面至第一螺钉伸入第一凹腔那端端面方向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酸化压裂用双公短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祖文张智强何世云张亮陈介骄谭福吉唐凯刘振兴郭淑芬李明唐文强王晨星伍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