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554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疑问基桩;S2:桩身完整性检测、水平位移及倾斜角测量;S3:判断S2数据是否合格,即合格采用推顶法纠偏,不合格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S4:在S3完成推顶法纠偏后,再进行裂缝加固;S5:裂缝加固完成后,进行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若检测不合格则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若合格则完成工作。该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倾斜管桩倾斜及断裂位置进行评估,合理的选取推顶压力,能有效的保护倾斜管桩不受破坏,可以实现对倾斜管桩的再利用,减少补桩数量,减低处理成本,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检测与施工
,具体为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繁荣昌盛,伴随而来的是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基础建设,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国家的发展,不断的进行着基础建设,我国更是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呼,这个称呼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地位。岩土工程检测与施工是进行施工建设的基础,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自然需要相应的设备进行配套施工,而利用预制的基桩进行预埋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同时也能给一定程度上减小施工塌方的危险。现有的基桩往往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估算其应力强度,估算结果不精准,因此亟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基桩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估算其应力强度,估算结果不精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疑问基桩;S2:桩身完整性检测、水平位移及倾斜角测量;S3:判断S2数据是否合格,即合格采用推顶法纠偏,不合格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S4:在S3完成推顶法纠偏后,再进行裂缝加固;S5:裂缝加固完成后,进行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若检测不合格则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若合格则完成工作。优选的,所述S3测量桩的水平偏移,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的规定,桩位水平偏位的允许误差:桩数为1~3根承台中的桩为100mm,4~16桩承台的桩为1/2桩径;测量桩的倾斜度偏差,桩的倾斜度偏差也是反映桩偏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注:倾斜角系指桩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采用1m长的线锤间接测量倾斜度,对于截桩已至设计标高的桩,放入线锤,测量偏离桩中心的距离,然后换算成倾斜度偏差;对于未截的桩将线锤放于桩外按同样方法测出距离,换算成倾斜度偏差;根据倾斜度偏差和水平偏移可大体估算出桩的断裂位置,结合低应变动测结果,初步确定影响程度;如低应变动测结果显示为Ⅲ、Ⅳ类桩且倾斜角超过规范要求,则应认为该桩纠偏后仍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应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优选的,所述S3中的推顶法纠偏包括如下步骤:对桩身完整性良好且位移较小的桩采取推顶法纠偏;推顶法是在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根据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附录C,确定该型号管桩的最大抗裂剪力,对最大抗裂剪力乘以适当安全系数,即小于该值的水平推力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桩身是安全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①钻孔排土:根据桩偏位的程度在桩前侧用地质钻机在桩偏移的方向钻1~2个直径400mm,深20m的孔,插入注浆管,注水造浆,同时排浆清除桩身测土体,以有利于用水平推力回复桩位;②桩顶施加推力:在桩的偏移方向垫木保护桩顶,垫木外用千斤顶缓慢地进行纠偏,就位移位的速率,以2~5cm/h为宜,完成桩偏移量的一半时停30~60min,保持用高压注浆管扩孔,第一次将桩顶推至复位。③桩位固定:在桩侧的孔穴内,灌入5~25mm碎石,人工插捣致密,注入速凝水泥浆,使桩侧和桩底虚上中的孔隙部分被浆液所充填,散粒被胶结,并较大幅度的增加桩侧和桩底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强度和变形模量,提高桩底上的抗偏荷载能力。优选的,所述S5中的桩采用推顶法复位后,对纠偏复位的桩采用低应变动力检测桩身情况,检测桩基的纠偏过程是否发现桩有新的裂缝产生;桩身裂缝的处理:根据桩身检测情况,对桩身在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的桩作出标记,用高压水冲洗管桩孔至裂缝位置以下1~2m,用排水泵抽排出泥浆;布设钢筋笼至裂缝深度以下2m,每次投入等桩径、高1.0m左右的粒径为5~25mm的级配砂石,采用高压注入速凝水泥浆,使空心管桩的开裂处下1.0m至桩顶管内形成钢筋混凝上实心桩,提高桩身整体强度;纠偏完成后的基桩,并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静载法对桩身完整性和桩身承载力进行评估。优选的,所述水平推力回复桩位,用高压注浆管贴紧桩身冲孔,深至持力层,借千斤顶初步推桩移位,要严格控制推挤桩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在土性复杂特别是土质较差的软弱地基的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管桩桩身为空心,其抗剪和抗裂性能相对较差,且为挤土桩,如果土方施工中施工或挖土方法不当,常会发生桩体挤出或偏位断裂等事故,本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倾斜管桩倾斜及断裂位置进行评估,合理的选取推顶压力,能有效的保护倾斜管桩不受破坏,可以实现对倾斜管桩的再利用,减少补桩数量,减低处理成本,有较好的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疑问基桩;S2:桩身完整性检测、水平位移及倾斜角测量;S3:判断S2数据是否合格,即合格采用推顶法纠偏,不合格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S4:在S3完成推顶法纠偏后,再进行裂缝加固;S5:裂缝加固完成后,进行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若检测不合格则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若合格则完成工作;进一步的,所述S3测量桩的水平偏移,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的规定,桩位水平偏位的允许误差:桩数为1~3根承台中的桩为100mm,4~16桩承台的桩为1/2桩径;测量桩的倾斜度偏差,桩的倾斜度偏差也是反映桩偏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注:倾斜角系指桩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采用1m长的线锤间接测量倾斜度,对于截桩已至设计标高的桩,放入线锤,测量偏离桩中心的距离,然后换算成倾斜度偏差;对于未截的桩将线锤放于桩外按同样方法测出距离,换算成倾斜度偏差;根据倾斜度偏差和水平偏移可大体估算出桩的断裂位置,结合低应变动测结果,初步确定影响程度;如低应变动测结果显示为Ⅲ、Ⅳ类桩且倾斜角超过规范要求,则应认为该桩纠偏后仍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应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进一步的,所述S3中的推顶法纠偏包括如下步骤:对桩身完整性良好且位移较小的桩采取推顶法纠偏;推顶法是在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其特征在于:/nS1:确定疑问基桩;/nS2:桩身完整性检测、水平位移及倾斜角测量;/nS3:判断S2数据是否合格,即合格采用推顶法纠偏,不合格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nS4:在S3完成推顶法纠偏后,再进行裂缝加固;/nS5:裂缝加固完成后,进行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若检测不合格则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若合格则完成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其特征在于:
S1:确定疑问基桩;
S2:桩身完整性检测、水平位移及倾斜角测量;
S3:判断S2数据是否合格,即合格采用推顶法纠偏,不合格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
S4:在S3完成推顶法纠偏后,再进行裂缝加固;
S5:裂缝加固完成后,进行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若检测不合格则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若合格则完成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测量桩的水平偏移,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的规定,桩位水平偏位的允许误差:桩数为1~3根承台中的桩为100mm,4~16桩承台的桩为1/2桩径;
测量桩的倾斜度偏差,桩的倾斜度偏差也是反映桩偏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注:倾斜角系指桩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
采用1m长的线锤间接测量倾斜度,对于截桩已至设计标高的桩,放入线锤,测量偏离桩中心的距离,然后换算成倾斜度偏差;
对于未截的桩将线锤放于桩外按同样方法测出距离,换算成倾斜度偏差;
根据倾斜度偏差和水平偏移可大体估算出桩的断裂位置,结合低应变动测结果,初步确定影响程度;
如低应变动测结果显示为Ⅲ、Ⅳ类桩且倾斜角超过规范要求,则应认为该桩纠偏后仍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应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补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倾斜管桩的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推顶法纠偏包括如下步骤:
对桩身完整性良好且位移较小的桩采取推顶法纠偏;
推顶法是在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根据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昊海葛乔乔杨世发过志欣阿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大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