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05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安装底座,所述装置本体的正面靠着有容纳室,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且靠近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磁吸条,所述安装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支撑杆远离安装件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座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监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移动的次数,进而能够防止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所浪费的时间,整个装置拆卸方便,能够大大方便装置的携带,而且不占用较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基坑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预测进一步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就目前而言,在进行基坑变性监测时往往会涉及到监测装置的使用,但是,传统的监测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体积较大,结构多为固定结构,因此在进行移动或者搬运时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安装底座,所述装置本体的正面靠着有容纳室,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且靠近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磁吸条,所述安装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支撑杆远离安装件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座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监测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所述安装底座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轴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所述第二锥齿与第一锥齿相啮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装置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与支撑杆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磁吸条相匹配的第二磁吸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且支撑杆均匀分布在装置本体的表面四个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装置本体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容纳室的内部设置有防护垫,所述容纳室的顶部合页连接有门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安装底座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杆。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将安装底座底部所设置的连接件与支撑杆使用螺栓固定,然后在进行基坑监测时通过转动手杆转动第二转轴,然后第二转轴的转动通过第二锥齿与第一锥齿的啮合使第一转轴进行转动,进而能够使监测器的监测方向进行改变,使得装置能够减少移动的次数,进而能够防止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所浪费的时间。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基坑变形监测装置,不使用时将螺栓松下然后将安装底座连同监测器放置在容纳室的内部,之后将支撑杆转动回收至收纳槽的内部,使第一磁吸条与第二磁吸条相吸合,进而实现对支撑杆位置的固定,然后通过把手即可将装置提起进行携带,整个装置拆卸方便,能够大大方便装置的携带,而且不占用较多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安装底座内部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的装置本体俯视图。图例说明:1、装置本体;2、固定板;3、安装孔;4、容纳室;5、防护垫;6、安装件;7、支撑杆;8、第一磁吸条;9、安装底座;10、连接件;11、第一转轴;12、第一锥齿;13、第二转轴;14、转动手杆;15、第二锥齿;16、监测器;17、收纳槽;18、把手;19、防滑纹理;20、门体;21、第二磁吸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安装底座9,装置本体1的正面靠着有容纳室4,用于监测器16的存放,装置本体1的顶部且靠近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安装件6,安装件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7,用于支撑安装底座9,支撑杆7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磁吸条8,安装底座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与支撑杆7远离安装件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拆卸,安装底座9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监测器16,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12,安装底座9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远离轴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15,第二锥齿15与第一锥齿12相啮合,便于控制监测器16的方向改变。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17,用于收纳支撑杆7,收纳槽17与支撑杆7的位置相对应,收纳槽17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磁吸条8相匹配的第二磁吸条21,用于固定支撑杆7的位置,支撑杆7的数量为四个,且支撑杆7均匀分布在装置本体1的表面四个角,装置本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3,用于辅助固定监测装置,容纳室4的内部设置有防护垫5,防止监测器16损坏,容纳室4的顶部合页连接有门体20,装置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18,便于装置的携带,把手18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理19,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第二转轴13的一端贯穿安装底座9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手杆14,便于控制第二转轴13的转动。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安装底座9底部所设置的连接件10与支撑杆7使用螺栓固定,然后在进行基坑监测时通过转动手杆14转动第二转轴13,然后第二转轴13的转动通过第二锥齿15与第一锥齿12的啮合使第一转轴11进行转动,进而能够使监测器16的监测方向进行改变,不使用时将螺栓松下然后将安装底座9连同监测器16放置在容纳室4的内部,之后将支撑杆7转动回收至收纳槽17的内部,使第一磁吸条8与第二磁吸条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安装底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正面靠着有容纳室(4),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且靠近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安装件(6),所述安装件(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磁吸条(8),所述安装底座(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与支撑杆(7)远离安装件(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座(9)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监测器(16),所述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12),所述安装底座(9)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远离轴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15),所述第二锥齿(15)与第一锥齿(12)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安装底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正面靠着有容纳室(4),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部且靠近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安装件(6),所述安装件(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磁吸条(8),所述安装底座(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与支撑杆(7)远离安装件(6)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座(9)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监测器(16),所述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12),所述安装底座(9)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远离轴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15),所述第二锥齿(15)与第一锥齿(12)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17),所述收纳槽(17)与支撑杆(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收纳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国陈晓旭方庆马世强邵丽娟陈胜王才勇刘雪珠王振宇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岩土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