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蓬松物品的收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30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蓬松物品的收纳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内桶和第二内桶,其中,所述第一内桶与第二内桶在端部按照相对滑动时可收缩一共用开口的方式彼此嵌套连接于所述共用开口,并由此在所述共用开口收拢时能够产生用于压缩蓬松物品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蓬松物品的收纳组件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201810286063.6,申请日为2018年04月02日,申请类型为专利技术,申请名称为一种垃圾压缩组件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庭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压缩组件。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垃圾压缩,还可以将本专利技术应用到其他方面,比如,航天领域,作为一种物价夹持组件,防止物件随意漂浮。又比如,应用到衣物收纳,作为一种衣物收纳组件,特别是蓬松的衣服,例如羽绒服,减少蓬松衣物占用的体积。
技术介绍
垃圾桶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品,作为一种存放垃圾的容器,多采用具有一定深度的桶状结构形式,并通过桶顶部或侧面的开口向桶内投放垃圾。垃圾桶与垃圾袋配合使用时,可以保持垃圾桶内清洁。然而,目前大多数垃圾桶不具有垃圾压缩功能,由于垃圾袋便宜而垃圾普遍较脏,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压紧垃圾。因此,在盛放纸团、包装盒、一次性纸杯等疏松、多孔垃圾时对空间的利用率低,大大的降低了垃圾的存放量,导致对垃圾袋的利用不够充分。而垃圾袋多为塑料袋,不易降解,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可见,垃圾桶不对垃圾进行压缩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加剧环境污染。少数现有的具备压缩垃圾功能的垃圾桶大多通过推动与顶盖平行的压板向下运动来实现垃圾压缩。例如,公开号为CN10614434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垃圾桶,包括:桶体、桶盖、压板和液压泵,桶体上表面部分向下凹陷形成有垃圾腔,桶盖与桶体的上表面铰接连接,且桶盖与桶体相配合,使得桶盖能够盖合桶体的开口,在桶盖盖合在开口的状态下,液压泵固定在桶盖的下表面,且压板与液压泵上的活塞杆相连,活塞杆能够使压板沿竖直方向运动。该垃圾桶克服现有技术中垃圾桶在存放垃圾时,当垃圾之间的空隙过大时,垃圾桶内部的使用空间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垃圾桶存放垃圾的量远小于实际的垃圾存放量的问题。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035603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脚踏式可压缩垃圾桶,在壳体内设有对垃圾进行压缩的压缩锤击传动装置和用来放置垃圾的垃圾桶内胆,在壳体上设有垃圾投入口和内胆移除口;压缩锤击传动装置中的滑轮固定在壳体的顶部;两侧拉索上端穿过滑轮后与压缩装置连接,两侧拉索下端分别与拉索杠杆的两端连接;在壳体底部设有杠杆支点,且杠杆支点位于拉索杠杆中部;弹簧位于拉索杠杆下方;配重重锤设置在由拉索带动而上下伸缩运动的压缩装置的下端,并位于垃圾桶内胆开口上方。采用该垃圾桶可对垃圾进行压缩,提高垃圾桶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垃圾桶的容纳能力,压缩后的垃圾便于搬运、运输。以上两种垃圾桶存在两个共有的问题,一是在压缩垃圾之时,压缩垃圾的部件都会和垃圾直接接触,一些情况下,可能在压缩组件上粘贴一些有粘性的垃圾,比如,擤鼻涕的卫生纸、装过油饼的垃圾袋等,这就需要手动清除这些粘附的垃圾,导致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压缩垃圾之时,压缩垃圾的部件的表面可能会粘附一些液态、半固态之类的污物,比如,鼻涕、口痰、水果皮上的汁液、剩饭颗粒等,这些污物虽然可能不易于肉眼察觉,但长此以往,压缩垃圾的部件上将会滋生大量的细菌,而压缩垃圾的部件是不会像垃圾袋一样经常更换的,通常是终身使用,经常清洗浪费劳动力,不经常清洗又可能引发室内人员的健康问题;二是垃圾袋袋口的大小是恒定的,垃圾袋内的异味容易向外散发。一些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的压缩组件设于侧面,通过侧向运动压板来压缩垃圾。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4791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侧向压缩的垃圾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条形槽,所述箱体上条形槽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侧向压缩垃圾的简易压缩组件。其优点在于:将现有技术的上下压缩改为水平单向或双向压缩垃圾,结构简单;弹性压片可自动回弹至原位,操作方便。提高了垃圾箱的利用率,有利于环境保护,易于维护和推广。但是,该专利存在的问题是,向外延伸的推杆容易与人的肢体发接触导致垃圾桶倾倒,垃圾从垃圾袋中散落。由此可见,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方便压缩垃圾且能够减少压缩垃圾的部件上滋生细菌的垃圾压缩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压缩组件,该垃圾压缩组件通过彼此套接的第一内桶和第二内桶相对滑动时使共用开口收缩,并在共用开口收拢时能够产生压缩垃圾的作用力,由于垃圾袋套在第二内桶之内,垃圾袋的开口随共用开口同步地收缩,压缩垃圾过程中,压缩垃圾的部件与垃圾之间通过垃圾袋隔开,不会导致细菌的滋生,而且,垃圾袋袋口的收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产生的异味向外散发,减少空气被异味污染的可能性和提高用户体验。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一种垃圾压缩组件,包括内桶、脚踏杆和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用于在所述脚踏杆不受人为施加的作用力之时通过弹力使所述脚踏杆转动回位,所述内桶包括第一内桶和设于第一内桶内的第二内桶,所述第一内桶上部设有至少三个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二内桶上部设有至少三个第二弹性片,每个第一弹性片的第一自由端和至少一个第二弹性片的第二自由端固接以在顶部构成所述第一内桶和第二内桶相对滑动时可收缩的一共用开口,并由此在所述共用开口收拢时能够产生用于压缩垃圾的作用力,在安装到垃圾桶的外桶上时,所述第一内桶上的位于第一弹性片之下的部位与所述垃圾桶的内壁固接,其中,所述内桶的底部由设于第二内桶内的托盘构成且所述托盘能相对于第二内桶上下移动,所述垃圾压缩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脚踏杆联动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踩下所述脚踏杆之时,所述第一连杆在脚踏杆的带动下推动第二内桶向上移动且所述第二连杆在脚踏杆的带动下拉动所述托盘向下移动;在松开所述脚踏杆之时,所述第一连杆在脚踏杆的带动下拉动第二内桶向下移动且所述第二连杆在脚踏杆的带动下推动所述托盘向上移动。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投入垃圾进行压缩,提高了垃圾桶内空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实现对垃圾的持续压缩,防止短时间压缩垃圾后垃圾由于弹性恢复原来的体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弹性片上设有用于防止垃圾袋被夹于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之间的防夹元件。由此,可以减少垃圾袋破损的概率。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垃圾压缩组件还包括垃圾桶的桶盖、用于推开所述桶盖且与所述脚踏杆联动的第五连杆,其中,桶盖打开到极限位置的开启角度为锐角且桶盖上和/或桶盖内设有配重块。通过该方式,在松开脚踏杆之时,桶盖不仅可以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关闭,还能利用桶盖和配重块的重力与回位弹簧一起驱动第二内桶和托盘,增大压缩垃圾的作用力,提高压缩垃圾的效果。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垃圾压缩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阻尼元件,所述阻尼元件的一端铰接于脚踏杆,所述阻尼元件的另一端铰接于垃圾桶之上,其中,所述阻尼元件的第一运动状态的第一阻尼系数小于与所述第一运动状态的运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运动状态的第二阻尼系数,第一运动状态是踩下脚踏杆的过程中阻尼元件的运动状态,第二运动状态是松开脚踏杆之后阻尼元件的运动状态。由此,可以减少桶盖关闭得过猛和/或垃圾压缩速度过快导致零部件损坏的几率。而且,设置不同的阻尼系数,既可以防止踩下脚踏杆时产生过大的阻尼使得踩下踏板需要费较大的力,又能够防止桶盖关闭得过猛和/或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蓬松物品的收纳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内桶(110)和第二内桶(120),其中,/n所述第一内桶(110)与第二内桶(120)在端部按照相对滑动时可收缩一共用开口的方式彼此嵌套连接于所述共用开口,并由此在所述共用开口收拢时能够产生用于压缩蓬松物品的作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蓬松物品的收纳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内桶(110)和第二内桶(120),其中,
所述第一内桶(110)与第二内桶(120)在端部按照相对滑动时可收缩一共用开口的方式彼此嵌套连接于所述共用开口,并由此在所述共用开口收拢时能够产生用于压缩蓬松物品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开口收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内桶(110)和/或所述第二内桶(120)的与所述共用开口邻接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水平截面尺寸逐渐缩小且越邻近所述共用开口的区域具有越大的缩小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开口至少由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内桶(110)端部的至少两个第一弹性片(111)的第一自由端(111A)和间隔设于所述第二内桶(120)端部的至少两个第二弹性片(121)的第二自由端(121A)组成,其中,
每个第一自由端(111A)和至少一个第二自由端(121A)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桶(120)相对所述第二弹性片(121)的一端设置有托盘(400),所述托盘(40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内桶(120)上下移动,其中,
所述托盘(400)在所述共用开口收拢时向逼近所述共用开口的方向运动,并在所述共用开口打开时向远离所述共用开口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持续压缩所述蓬松物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片(121)上设有用于防止袋体被夹于所述第一弹性片(111)和所述第二弹性片(121)之间的防夹元件(140),其中,
所述袋体用于收纳所述共用开口压缩后的所述蓬松物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110)和第二桶体(120)构建用于限定蓬松物品移动时空间位置的桶体(100),其中,
在所述桶体(100)安装到垃圾桶的外桶(510)上时,所述第一内桶(110)上的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片(111)之下的部位与所述外桶(510)的内壁固接,其中,
所述外桶(510)一侧设置有脚踏杆(270),所述脚踏杆(270)通过回位弹簧(300)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萍王一帆陈诺赵康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