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177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一双机器人协同系统,包括主从二机器人,主从二机器人均包含用以共同夹持待搬运工件的末端执行器,所述方法用于对所述末端执行器相对于所述工件的位置和作用力进行控制;所述方法包括:主从机器人采用主从协同控制模式,主机器人按照预设工况轨迹独立运动,从机器人固定在所述主机器人的相对位置;依据环境约束,获取主从机器人相对工件的期望位置和期望作用力;采集主从机器人实时的位置和作用力,基于改进的PID算法,对位置和作用力进行修正,从而产生主从机器人实际输出的位置和作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双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工件的位置和输出力,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系统作业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机器人协同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多机器人系统是机器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具备单机器人系统所没有的优势。在多任务复杂工况下,多个机器人自由协同、最优匹配,实现更好的系统冗余度与鲁棒性。双机器人协同作业是多机器人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适用于多路径焊接、重载搬运、工件装配等多种工况,工业应用前景广泛。目前,机器人工业制造向精密化、灵敏化、柔性化发展,对控制系统的追踪精度和同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双机器人协作搬运工件的应用场景中,双机器人协同运动的轨迹规划、双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工件的位置协调校准、误差补偿,以及双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输出力的控制是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传统技术中的一个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双机器人协作搬运的实际工况下,精确控制双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工件的位置和输出力,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系统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双机器人协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从二机器人,所述主从二机器人均包含用以共同夹持待搬运工件的末端执行器,所述方法用于对所述末端执行器相对于所述工件的位置和作用力进行控制;所述方法包括:/n主从机器人采用主从协同控制模式,主机器人按照预设工况轨迹独立运动,从机器人固定在所述主机器人的相对位置;/n依据环境约束,获取主从机器人相对工件的期望位置和期望作用力;/n采集主从机器人实时的位置和作用力,基于改进的PID算法,对位置和作用力进行修正,从而产生主从机器人实际输出的位置和作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双机器人协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从二机器人,所述主从二机器人均包含用以共同夹持待搬运工件的末端执行器,所述方法用于对所述末端执行器相对于所述工件的位置和作用力进行控制;所述方法包括:
主从机器人采用主从协同控制模式,主机器人按照预设工况轨迹独立运动,从机器人固定在所述主机器人的相对位置;
依据环境约束,获取主从机器人相对工件的期望位置和期望作用力;
采集主从机器人实时的位置和作用力,基于改进的PID算法,对位置和作用力进行修正,从而产生主从机器人实际输出的位置和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集主从机器人实时的位置和作用力,基于改进的PID算法,对位置和作用力进行修正,从而产生主从机器人实际输出的位置和作用力的步骤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机器人和所述从机器人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所述主机器人采用位置控制策略,通过位置反馈信号,施加基于位置误差的比例微分控制律,输出作用力;所述从机器人采用阻尼控制策略,通过作用力反馈信号,施加基于作用力误差的比例微分控制律,输出末端执行器相对工件的速度修正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主机器人的位置控制策略中,采用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算法,依据位置误差及其变化率,对位置控制策略中比例系数与微分系数进行寻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机器人协同搬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从机器人的阻尼控制策略中,采用优化细菌觅食算法对阻尼控制策略中的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弓包翔宇候至丞徐征杨文林梁济民王建冯伟王卫军韩彰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深圳市中科德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