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集孔群整体二次找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5150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6
一种密集孔群整体二次找正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换热器管板孔群二次找正过程中,如果采用在摇臂钻上采用导柱钻头单孔找正,但导柱易划伤管孔壁,且坡口深度基于工人技术水平不可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以及采用数控机床逐一找正单孔,找正精度高,但是单孔找正效率过低,不适用于密集孔群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将管板竖直安放到数控机床的弯板上,根据加工管板上孔坡口深度误差(p,q),在管板上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布选取两点进行平面找正;S2、在管板加工的孔群中,选取四个孔,四个孔的中心连线形成平行四边形;S3、用数控机床上的三维测头确定四个孔中心的坐标。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密集孔群的加工找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集孔群整体二次找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集孔的找正方法,属于机械加工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大化工设计院及业主对化工工艺流程中的核心换热设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简称管端焊),如戴维技术甲醇反应器中管端焊焊缝RT探伤要求、废热锅炉中的管端深孔焊技术等。以上管端焊的质量极大的依赖坡口加工精度,即坡口的形状、深度、与管孔的同心度。现行的工艺流程是先在深孔钻上加工管孔,保证孔群精度,然后二次找正加工坡口。以往二次找正一般通过在摇臂钻上采用导柱钻头单孔找正,但导柱易划伤管孔壁,且坡口深度基于工人技术水平,不可控,同时,单孔找正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还有通过数控机床二次逐一找正单孔,找正精度高,但是单孔但是效率过低,不适用于密集孔群;如果对单孔一次找正加工其它孔,孔的累计偏差过大,造成超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换热器管板孔群二次找正过程中,如果采用在摇臂钻上采用导柱钻头单孔找正,但导柱易划伤管孔壁,且坡口深度基于工人技术水平不可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以及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集孔群整体二次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管板竖直安放到数控机床的弯板上,根据加工管板上孔坡口深度误差(p,q),在管板上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布选取两点进行平面找正;/nS2、在管板加工的孔群中,选取四个孔,四个孔的中心连线形成平行四边形;/nS3、用数控机床上的三维测头确定四个孔中心的坐标,四个孔中心的坐标依次A(x1,y1),B(x2,y2),C(x3,y3),D(x4,y4);/nS4、根据四个孔的坐标,计算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中心点O的坐标(x,y),即/nx=(x1+x2+x3+x4)/4,y=(y1+y2+y3+y4)/4;/nS5、根据四个孔中心点的坐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集孔群整体二次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管板竖直安放到数控机床的弯板上,根据加工管板上孔坡口深度误差(p,q),在管板上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布选取两点进行平面找正;
S2、在管板加工的孔群中,选取四个孔,四个孔的中心连线形成平行四边形;
S3、用数控机床上的三维测头确定四个孔中心的坐标,四个孔中心的坐标依次A(x1,y1),B(x2,y2),C(x3,y3),D(x4,y4);
S4、根据四个孔的坐标,计算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中心点O的坐标(x,y),即
x=(x1+x2+x3+x4)/4,y=(y1+y2+y3+y4)/4;
S5、根据四个孔中心点的坐标,计算平行四边形竖直方向中心线与机床y轴夹角θ;
S6、在加工孔群时,数控程序采用极轴偏移命令,将计算的夹角θ代入到极轴偏移命令中;
S7、根据步骤S1中竖直方向两点的平面误差a,调整孔轴向进给量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集孔群整体二次找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平行四边形两边夹角≠90°时,步骤S5中平行四边形竖直方向中心线与机床y轴夹角θ的计算公式为:
θ1=ar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星李家鲁王立昆刘银河窦炳程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