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电渗透的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00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3
本公开提供了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该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包括:电源,用于产生将待渗透药剂渗透入生物体的被给药区域所需的电;一体式介质层,用于覆盖被给药区域,一体式介质层包括:凝胶体,以及带有极性的、游离态的待渗透药剂;以及多个电极,用于分别电连接电源和一体式介质层,以便使得电源产生的电分别流经给药区域和至少部分的一体式介质层,至少部分的一体式介质层具有预定电阻值。本公开提供的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不仅能够提高透皮效率,而且不易造成皮肤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子电渗透的给药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给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离子电渗透的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透皮给药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一定速率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给药方法。由于透皮给药方法具有不受消化道内食物等因素影响、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透皮给药的过程中,皮肤角质层具有屏障作用,该屏障作用使得目前经由皮肤表面给药的透皮速率和渗透量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的提高透皮速率和渗透量的方案例如是:微针透皮给药方式,即通过在给药载体上设置微针阵列,使微针穿过皮肤角质层,进而提高给药的透皮速率。上述微针透皮方案对于微针长度要求比较高,如果控制不好容易损伤皮肤和引发疼痛。传统的提高透皮给药方案还例如是:离子电渗透给药方式,即使用带电电荷通过电动势将具有极性的活性药剂推送入皮肤的非侵入性方法。在传统的离子电渗透给药方式中,通常设置电驱动的单点电极或者带有电极的多个给药载体进行给药,上述离子电渗透给药方式要么透皮效果不明显,要么容易造成皮肤灼伤。因此,传统的透皮给药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要么透皮效果不明显,要么容易造成皮肤灼伤或引发疼痛等皮肤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子电渗透的给药装置,其不仅能够提高透皮效率,而且不易造成皮肤伤害。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用于产生将待渗透药剂渗透入生物体的被给药区域所需的电;一体式介质层,用于覆盖被给药区域,一体式介质层包括:凝胶体,以及凝胶体包括带有极性的、游离态的待渗透药剂;以及多个电极,用于分别电连接电源和一体式介质层,以便使得电源产生的电分别流经给药区域和至少部分的一体式介质层,至少部分的一体式介质层具有预定电阻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凝胶体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组分: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明胶、海藻酸。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极为以预定间隔隔开的多片柔性导电电极膜。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渗透药剂包括维生素C和熊果苷。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渗透药剂包括维生素C和氨甲环酸。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渗透药剂的分子量小于或等于10000道尔顿。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式介质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所产生的电为交流,并且电的电流强度小于或等于5毫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所产生的电为直流,并且电的电流强度小于或等于5毫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所产生的电的电流强度大于或等于0.01毫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至少包括第一电源,多个电极至少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源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源的第二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还包括第二电源,多个电极还包括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源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极与第二电源的第二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还包括第三电源和第四电源,多个电极还包括第五电极,第三电源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电源的第二端与第五电极电连接,第四电源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源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的第二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还包括:背衬层,用于覆盖在多个电极之上,背衬层为绝缘材料;以及多个连接件,用于分别电连接电源和多个电极,多个连接件中的每一个连接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背衬层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电阻值大于100欧姆,并且小于或等于100K欧姆。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电阻值大于1K欧姆,并且小于或等于12K欧姆。在一些实施例中,凝胶体包括胶原蛋白。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100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300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400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500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600的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700的示意图。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如上文提及的,传统的离子电渗透给药方案例如是设置单个电极或者各自带有电极的多个给药载体,电源与电极电连接。在给药之前,测量待给药生物体的皮肤电阻,并根据所测电阻设置安全的电源电压、电流,或者根据皮肤电阻的一般经验值,设置安全的电源电压、电流,以便保障待给药生物体的皮肤不受伤害。在上述传统的离子电渗透给药方案中,一方面,随着给药过程的推进,被施药区域的皮肤状态(例如含水量、累积于皮肤中的药物量)会发生变化。同时,被施药区域的皮肤电阻也会随着皮肤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给药之前所设置的电源电压、电流值,因没有考虑给药期间皮肤电阻的变化量,因此会与给药过程中的变化了的皮肤电阻不相适应。例如,随着给药过程的进行,皮肤含水或含药量随之提高,皮肤的电阻随之降低,在预先设定的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流经皮肤的电流强度将会增大,这很有可能给皮肤带来刺激和灼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用于产生将待渗透药剂渗透入生物体的被给药区域所需的电;一体式介质层,用于覆盖被给药区域,一体式介质层包括凝胶体以及带有极性的、游离态的待渗透药剂;以及多个电极,用于分别电连接电源和一体式介质层,以便使得电源产生的电分别流经给药区域和至少部分的一体式介质层,至少部分的一体式介质层具有预定电阻值。在本公开所提供的上述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包括:/n电源,用于产生将待渗透药剂渗透入生物体的被给药区域所需的电;/n一体式介质层,用于覆盖所述被给药区域,所述一体式介质层包括:凝胶体,以及带有极性的、游离态的所述待渗透药剂;以及/n多个电极,用于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一体式介质层,以便使得所述电源产生的所述电分别流经所述给药区域和至少部分的所述一体式介质层,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一体式介质层具有预定电阻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电渗透给药装置,包括:
电源,用于产生将待渗透药剂渗透入生物体的被给药区域所需的电;
一体式介质层,用于覆盖所述被给药区域,所述一体式介质层包括:凝胶体,以及带有极性的、游离态的所述待渗透药剂;以及
多个电极,用于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源和所述一体式介质层,以便使得所述电源产生的所述电分别流经所述给药区域和至少部分的所述一体式介质层,所述至少部分的所述一体式介质层具有预定电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凝胶体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组分: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明胶、海藻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电极为以预定间隔隔开的多片柔性导电电极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待渗透药剂包括维生素C和熊果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待渗透药剂包括维生素C和氨甲环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待渗透药剂的分子量小于或等于10000道尔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体式介质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为交流,并且所述电的电流强度小于或等于5毫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为直流,并且所述电的电流强度小于或等于5毫安。


10.根据权利要求8和9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敬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