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手术用防感染伤口护理换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954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用防感染伤口护理换药装置,包括床体、肢体支撑组件和护理换药组件,床体上设有开孔和头枕,开孔内设有滑杆,支撑支撑组件包括移动框架和支撑箱,移动框架与滑杆连接,支撑箱上设有U形槽,支撑箱上端卡接有防菌罩,支撑箱与移动框架卡接;护理换药组件包括旋转套、导向板和旋转杆,导向板设在支撑箱内部,导向板上设有丝杆,丝杆上设有移动齿轮,旋转杆贯穿支撑箱,且设有转盘和旋转齿轮,旋转套上设有齿圈,齿圈与移动齿轮、旋转齿轮啮合连接,旋转套上设有转轴和棉棒,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简化了外科手术伤口护理换药工作,适宜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手术用防感染伤口护理换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防感染伤口护理换药装置。
技术介绍
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外科与外科基础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如创伤修复、烧伤冷伤、电损伤、动物咬伤、外科感染、肿瘤、休克、无菌原则、输血、体液平衡、肠内肠外营养、重要器官功能衰竭、ICU、移植、显微、整复、体表肿瘤等。外科手术后需要对患者下肢伤口进行护理换药操作,现有的护理换药装置需要医护人员先对患者伤口进行消毒,然后利用医用纱布进行包扎;这种操作方式使得患者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当极易受到病菌的侵扰,患者伤口携带的致病菌也对医疗环境和医护人员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医护人员手动对患者伤口进行包扎处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受到医护人员操作熟练度的影响,从而影响护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外科手术用防感染伤口护理换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科手术用防感染伤口护理换药装置,包括床体、肢体支撑组件和护理换药组件;床体上端一侧设置有开孔,另一侧设置有头枕,开孔内部两侧水平设置有滑杆,两个滑杆相互平行,且与床体长度方向垂直;支撑支撑组件包括移动框架和支撑箱,移动框架上端两侧固定设置有滑套,移动框架通过滑套与滑杆滑动连接,移动框架内部两侧竖直对称设置有4条卡槽,支撑箱上端为敞口状,支撑箱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U形槽,支撑箱上端活动卡接有防菌罩,防菌罩上设置有操作孔,支撑箱的外壁与卡槽滑动连接,连接处设置有限位销,支撑箱内部下端设置有隔网;护理换药组件包括旋转套、导向板和旋转杆,导向板成对设置,且均为弧形板,两个导向板均水平设置在支撑箱内部上端,且位于两个U形槽的下端,两个导向板上均水平卡接有丝杆,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齿轮,旋转杆水平卡接在支撑箱内部,且位于两个导向板的下端,旋转杆一端贯穿支撑箱,且设置有转盘,位于支撑箱内部的旋转杆上活动卡接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能够随旋转杆一起转动,且能够在旋转杆上左右滑动,旋转套包括外套和内套,外套外侧设置有齿圈,外套通过齿圈与两个移动齿轮和旋转齿轮啮合连接,外套一侧活动卡接有转轴,内套可转动卡接在外套内部,内套一侧活动插接有棉棒,棉棒和转轴均位于靠近头枕一侧,内套的中心线与两个U形槽的中心连线重合。进一步地,卡槽内部靠上位置可转动卡接有啮合齿轮,支撑箱外部两侧竖直设置有4条齿条,4条齿条分别与4条卡槽活动卡接,且分别与4个啮合齿轮啮合连接,位于移动框架两侧的两个啮合齿轮均通过连接轴连接,两个连接轴上均套设有连接齿轮,且两个连接轴端部通过拉板连接,拉板上可转动卡接有轴套,轴套上可转动卡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两个连接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使用时,旋转轴套,使轴套上的主动齿轮通过链条带动两个连接齿轮旋转,进而使啮合齿轮带动齿条上升,对支撑箱的高度进行调节,有利于对患者受伤肢体的高度进行调节,为伤口护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能够使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进一步地,支撑箱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推杆,移动推杆套设在轴套内壁,移动推杆能够带动轴套转动,且能够在轴套上前后滑动,通过移动推杆拉动支撑箱,便于调节支撑箱在开孔内的位置,使用时患者不需要移动身体便可以对任一下肢进行换药护理操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地,防菌罩为透明弧形板,防菌罩两端内侧均设置有百褶布,两个百褶布上均设置有弧形槽口,两个弧形槽口分别与两个U形槽上下对应,且连个弧形槽口上均设置有弹性筋,通过设置百褶布,使得防菌罩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患者下肢伤口的护理换药,同时设置弹性筋,便于百褶布与患者下肢的紧密贴合,有利于阻隔感染源的传播,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开孔上边沿处设置有搭台,搭台上活动卡接有盖板,通过设置盖板,当肢体支撑组件落下时,床体即为普通的护理病床,提高了床体的使用效率,节约了医疗资源。进一步地,移动齿轮和旋转齿轮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卡位圈,两个卡位圈分别与外套的两个侧壁卡接,通过设置卡位圈,能够避免外套在转动过程中脱离移动齿轮和旋转齿轮,从而保证了换药工作的顺利进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取下盖板,将医用纱布穿套在转轴上,医用纱布的开放端缠绕固定在棉棒上;根据伤口位置,患者仰卧、俯卧或侧卧于床体上,通过移动推杆拉动支撑箱,使移动框架在滑杆上滑动,对支撑箱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旋转推动拉杆,使轴套上的主动齿轮通过链条带动两个连接齿轮旋转,进而使啮合齿轮带动齿条上升,将支撑箱调节至适宜位置;此时,将患者受伤的某一下肢穿过内套,并平放在两个U形槽之间,将防菌罩活动卡接在支撑箱上端,防菌罩上的两个弹性筋紧密贴合在患者伤口两侧,医护人员通过防菌罩上的操作孔对患者伤口进行清理换药操作,伤口清理过程中的废液通过隔网后进入支撑箱内部下端进行收集;换药完毕后,转动转盘,使旋转齿轮带动外套旋转,将医用纱布缠绕在患者伤口处,同时由于外套转动过程中带动移动齿轮旋转,移动齿轮旋转过程中在丝杆上移动,进而推动外套和内套一起平稳移动,使医用纱布均匀缠绕在患者伤口处;使用完毕后,移除防菌罩,剪断医用纱布,将患者受伤的某一下肢穿从内套内取出,最后肢体支撑组件进行复位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移动框架为支撑箱提供左右移动以及上下移动的条件,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护理护理换药装置在未使用时,无异于传统的护理病床,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也使得护理通工作到简化,提高了护理效率,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防菌罩上的操作孔为患者下肢伤口进行消毒换药操作,避免患者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增加感染风险,同时也避免了患者伤口携带的致病菌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通过穿套在患者腿部的旋转套对患者伤口进行包扎处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肢体支撑组件升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拉板与支撑箱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防菌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套与导向板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床体、10-开孔、11-头枕、12-滑杆、13-搭台、14-盖板、2-肢体支撑组件、20-移动框架、200-滑套、201-卡槽、202-啮合齿轮、203-连接轴、204-连接齿轮、205-拉板连接、206-轴套、207-主动齿轮、208-链条、21-支撑箱、210-U形槽、211-隔网、212-齿条、213-移动推杆、22-防菌罩、220-操作孔、221-百褶布、222-弹性筋、3-护理换药组件、30-旋转套、300-外套、3000-转轴、301-内套、3010-棉棒、302-齿圈、31-导向板、310-丝杆、311-移动齿轮、3110-卡位圈、32-旋转杆、320-转盘、321-旋转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手术用防感染伤口护理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肢体支撑组件(2)和护理换药组件(3);所述床体(1)上端一侧设置有开孔(10),另一侧设置有头枕(11),所述开孔(10)内部两侧水平设置有滑杆(12),两个所述滑杆(12)相互平行,且与床体(1)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支撑支撑组件(2)包括移动框架(20)和支撑箱(21),所述移动框架(20)上端两侧固定设置有滑套(200),移动框架(20)通过所述滑套(200)与滑杆(12)滑动连接,移动框架(20)内部两侧竖直对称设置有4条卡槽(201),所述支撑箱(21)上端为敞口状,支撑箱(21)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U形槽(210),支撑箱(21)上端活动卡接有防菌罩(22),所述防菌罩(22)上设置有操作孔(220),支撑箱(21)的外壁与所述卡槽(201)滑动连接,连接处设置有限位销,支撑箱(21)内部下端设置有隔网(211);所述护理换药组件(3)包括旋转套(30)、导向板(31)和旋转杆(32),所述导向板(31)成对设置,且均为弧形板,两个导向板(31)均水平设置在支撑箱(21)内部上端,且位于两个U形槽(210)的下端,两个导向板(31)上均水平卡接有丝杆(310),所述丝杆(310)上螺纹连接有移动齿轮(311),所述旋转杆(32)水平卡接在支撑箱(21)内部,且位于两个导向板(31)的下端,旋转杆(32)一端贯穿支撑箱(21),且设置有转盘(320),位于支撑箱(21)内部的旋转杆(32)上活动卡接有旋转齿轮(321),所述旋转齿轮(321)能够随旋转杆(32)一起转动,且能够在旋转杆(32)上左右滑动,所述旋转套(30)包括外套(300)和内套(301),所述外套(300)外侧设置有齿圈(302),外套(300)通过所述齿圈(302)与两个所述移动齿轮(311)和旋转齿轮(321)啮合连接,外套(300)一侧活动卡接有转轴(3000),所述内套(301)可转动卡接在外套(300)内部,内套(301)一侧活动插接有棉棒(3010),所述棉棒(3010)和转轴均位于靠近头枕(11)一侧,内套(301)的中心线与两个U形槽(210)的中心连线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手术用防感染伤口护理换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肢体支撑组件(2)和护理换药组件(3);所述床体(1)上端一侧设置有开孔(10),另一侧设置有头枕(11),所述开孔(10)内部两侧水平设置有滑杆(12),两个所述滑杆(12)相互平行,且与床体(1)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支撑支撑组件(2)包括移动框架(20)和支撑箱(21),所述移动框架(20)上端两侧固定设置有滑套(200),移动框架(20)通过所述滑套(200)与滑杆(12)滑动连接,移动框架(20)内部两侧竖直对称设置有4条卡槽(201),所述支撑箱(21)上端为敞口状,支撑箱(21)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U形槽(210),支撑箱(21)上端活动卡接有防菌罩(22),所述防菌罩(22)上设置有操作孔(220),支撑箱(21)的外壁与所述卡槽(201)滑动连接,连接处设置有限位销,支撑箱(21)内部下端设置有隔网(211);所述护理换药组件(3)包括旋转套(30)、导向板(31)和旋转杆(32),所述导向板(31)成对设置,且均为弧形板,两个导向板(31)均水平设置在支撑箱(21)内部上端,且位于两个U形槽(210)的下端,两个导向板(31)上均水平卡接有丝杆(310),所述丝杆(310)上螺纹连接有移动齿轮(311),所述旋转杆(32)水平卡接在支撑箱(21)内部,且位于两个导向板(31)的下端,旋转杆(32)一端贯穿支撑箱(21),且设置有转盘(320),位于支撑箱(21)内部的旋转杆(32)上活动卡接有旋转齿轮(321),所述旋转齿轮(321)能够随旋转杆(32)一起转动,且能够在旋转杆(32)上左右滑动,所述旋转套(30)包括外套(300)和内套(301),所述外套(300)外侧设置有齿圈(302),外套(300)通过所述齿圈(302)与两个所述移动齿轮(311)和旋转齿轮(321)啮合连接,外套(300)一侧活动卡接有转轴(3000),所述内套(301)可转动卡接在外套(300)内部,内套(301)一侧活动插接有棉棒(3010),所述棉棒(3010)和转轴均位于靠近头枕(11)一侧,内套(301)的中心线与两个U形槽(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