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正畸托槽、矫正装置以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94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1
本申请公开了自锁正畸托槽、矫正装置以及系统,其中自锁正畸托槽包括网底,所述网底的顶侧带有两个固定耳,各固定耳与所述网底之间为一体结构或分体固定结构;各固定耳分别开设有容许牙弓丝通过的弓丝孔,所述弓丝孔周向上为全封闭结构或局部带有开放区,两固定耳上的弓丝孔相对设置构成弓丝穿引通道。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耳的设计取代了传统自锁托槽中槽体,从而避免了复杂的结构对生产制造以及日常使用清洁的影响;同时固定耳的结构能够克服传统技术方案中锁片容易失效的问题,从而能够给患者带来稳定方便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锁正畸托槽、矫正装置以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牙科正畸领域,特别是涉及自锁正畸托槽、矫正装置以及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主动式自锁托槽结构基本采用SPEED形式或者翻盖形式结构,这种结构托槽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前期治疗中采用细圆丝时可以实现被动结扎功能,而换粗丝时可以实现主动结扎功能。例如公开号为CN209751255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牙齿正畸用自锁托槽,包括正畸托槽体、滑盖、销钉、弹性部件和网底,所述正畸托槽体上设有能容纳正畸牙牙弓丝的槽沟,所述的槽沟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结扎翼和第二结扎翼,所述第一结扎翼上设有所述滑盖滑动的导向槽,所述滑盖安装于所述导向槽中且滑动的方向与所述槽沟的方向垂直,所述导向槽底部设有销钉通过的孔,所述滑盖底部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为“只”字形,所述弹性部件嵌在所述盲孔内,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片或弹簧销,形状为“︺”形或“V”,所述网底设于所述正畸托槽体的背部,所述滑盖关闭后将所述正畸牙牙弓丝固定在所述正畸托槽体上槽沟内。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这些具有主动结扎功能的自锁托槽,其最大问题就是临床上盖片受力后容易损坏;同时因为自身结构复杂,造成患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难以实现对自锁托槽的清洁,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自锁正畸托槽,包括网底,所述网底的顶侧带有两个固定耳,各固定耳与所述网底之间为一体结构或分体固定结构;各固定耳分别开设有容许牙弓丝通过的弓丝孔,所述弓丝孔周向上为全封闭结构或局部带有开放区,两固定耳上的弓丝孔相对设置构成弓丝穿引通道。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固定耳为弹性圈。可选的,各弹性圈包括与所述网底连接的固定侧和背向所述网底延伸的延展侧;两弹性圈从固定侧至延展侧逐渐远离或等距延伸或相互靠近。可选的,所述弓丝孔包括:引导部,位于所述弓丝孔远离所述网底的一侧且允许所述牙弓丝相对运动;卡合部,位于所述弓丝孔靠近所述网底的一侧且与所述牙弓丝卡合。可选的,所述引导部的底侧宽度逐渐收敛直至与所述卡合部对接,所述卡合部等宽延伸且宽度与所述牙弓丝的尺寸适配。可选的,两所述弓丝孔的轴向为夹角设置。可选的,所述网底的顶侧中部隆起且自中部向两侧平滑过渡形成两过渡面,两所述固定耳分别设置在两过渡面上;各所述弓丝孔的轴向与所在的过渡面大致平行。本申请还公开了矫正装置,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自锁正畸托槽和设置在所述自锁正畸托槽上的结扎丝;所述固定耳的顶侧或中部设有相对于底侧突出的加宽部位,所述结扎丝抱拢至少一个固定耳,所述结扎丝在所述加宽部位推动下驱使牙弓丝与网底的顶侧贴靠。可选的,所述结扎丝抱拢所述两固定耳,且两所述固定耳远离所述网底的一侧相互远离以趋势所述结扎丝朝向所述网底方向运动。本申请还公开了矫正装置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自锁正畸托槽、设置在所述自锁正畸托槽上的结扎丝以及穿引在所述自锁正畸托槽上的牙弓丝;所述牙弓丝通过所述自锁正畸托槽施加矫治力。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耳的设计取代了传统自锁托槽中槽体,从而避免了复杂的结构对生产制造以及日常使用清洁的影响;同时固定耳的结构能够克服传统技术方案中锁片容易失效的问题,从而能够给患者带来稳定方便的使用感受。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附图说明图1a至图1d为一实施例中自锁正畸托槽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矫正装置的示意图;图3a和图3b为一实施例中矫正装置系统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网底;11、过渡面;2、固定耳;21、弓丝孔;211、引导部;212、卡合部;22、弓丝穿引通道;23、固定侧;24、延展侧;3、结扎丝;4、牙弓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考图1a至图1d,本申请公开了自锁正畸托槽,包括网底1,网底1的顶侧带有两个固定耳2,各固定耳2与网底1之间为一体结构或分体固定结构;各固定耳2分别开设有容许牙弓丝4通过的弓丝孔21,弓丝孔21周向上为全封闭结构或局部带有开放区,两固定耳2上的弓丝孔21相对设置构成弓丝穿引通道22。固定耳2起到了传统自锁托槽中槽体的作用,能够约束牙弓丝4,并将牙弓丝4的作用力传递至牙齿上来实现正畸的效果。固定耳2自身能够实现对牙弓丝4的约束,因此不需要传统自锁托槽中盖片的设置,避免了盖片在多次开合后容易失效的问题,提高了自锁正畸托槽的稳定性。相应的,因为结构的变化,避免了传统自锁托槽结构复杂的问题,便于清洁和维护,在患者的日常佩戴过程中更容易操作,提升用户感受。在不同的治疗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正畸需要,固定耳2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形,例如延伸方向的变化,开放形式的变化等等,包括在材质上,固定耳2也可以相应的调整。参考在一实施例中,固定耳2为弹性圈。固定耳2可以通过镍钛材质来实现弹性圈的功能,弹性圈能够利用自身弹性实现更多的正畸效果,例如能够对合适粗细的牙弓丝4产生正压力,方便牙弓丝4的力矩传递;再例如能够实现对牙弓丝4的主动式自锁,从而实现传统自锁托槽的功能等等。在固定耳2的形态上,参考在一实施例中,各弹性圈包括与网底1连接的固定侧23和背向网底1延伸的延展侧24;两弹性圈从固定侧23至延展侧24逐渐远离或等距延伸或相互靠近。固定侧23用于传递固定耳2和网底1之间的力矩,延展侧24能够方便实现部件和安装和配合。参考附图中的技术方案而言,弹性圈的弹力是通过延展侧24相对于固定侧23的形变来实现的。在不同的治疗过程中,两固定耳2之间的设置形态可以发生多种变化,例如附图中所示的两弹性圈从固定侧23至延展侧24逐渐远离,也可以使用附图中未示出的两弹性圈从固定侧23至延展侧24等距延伸或相互靠近。两固定耳2之间不同的设置核心目的都是更好的将牙弓丝4的应力传递至网底1上,固定耳2与牙弓丝4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自锁正畸托槽,包括网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底的顶侧带有两个固定耳,各固定耳与所述网底之间为一体结构或分体固定结构;/n各固定耳分别开设有容许牙弓丝通过的弓丝孔,所述弓丝孔周向上为全封闭结构或局部带有开放区,两固定耳上的弓丝孔相对设置构成弓丝穿引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锁正畸托槽,包括网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底的顶侧带有两个固定耳,各固定耳与所述网底之间为一体结构或分体固定结构;
各固定耳分别开设有容许牙弓丝通过的弓丝孔,所述弓丝孔周向上为全封闭结构或局部带有开放区,两固定耳上的弓丝孔相对设置构成弓丝穿引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耳为弹性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各弹性圈包括与所述网底连接的固定侧和背向所述网底延伸的延展侧;两弹性圈从固定侧至延展侧逐渐远离或等距延伸或相互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丝孔包括:
引导部,位于所述弓丝孔远离所述网底的一侧且允许所述牙弓丝相对运动;
卡合部,位于所述弓丝孔靠近所述网底的一侧且与所述牙弓丝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锁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的底侧宽度逐渐收敛直至与所述卡合部对接,所述卡合部等宽延伸且宽度与所述牙弓丝的尺寸适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贤明林全红周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