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86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层发热体,包括:基体,间隔设于基体上的多个发热件,发热件上设有发热面,固定在发热面上且以并联方式相互电性连接的发热丝,发热件和基体上的空隙。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多层发热体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发热件,在各发热件上还分别安装有独立的发热丝,各发热丝之间通过并联的方式电性连接,此种机构不仅能够增加发热体的加热面积,提高雾化产烟量,而且还能够降低雾化器因发热丝的故障发生不产烟的几率,确保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溶胶产生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香烟的危害逐渐被大众所认知,电子烟已经越来越被吸烟消费群体所接受,并逐渐扩大着市场占有率。电子烟的本质是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通过主机与雾化器进行连接,主机中的电池提供电能使雾化器中的雾化芯的发热体发热,将油仓中的油雾化,从而产生气溶胶供使用者进行吸入。现有的雾化芯中的发热体,大多数只有单个的发热面并且只有一根发热丝,在使用时,存在雾化量较小,无法满足大烟雾量的使用要求,并且发热丝属于易耗品,当单个发热面上的发热丝断开时,发热体整体就会停止工作,无法继续产生烟雾,不出烟的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发热体雾化量小,且不出烟的故障率高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发热体,用于雾化芯,包括基体以及设于所述基体上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连接所述发热件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发热件的第二表面,所述发热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面以及设于所述发热面上的发热丝,各所述发热面之间设有间隙,各所述发热丝之间通过并联方式电性连接。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储液槽。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面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上设有所述发热丝,所述第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度到180度之间。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凹槽,所述第一端固接于所述凹槽。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件和所述基通过一体成型制造而成。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丝的厚度不大于150微米。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基体上设有多个孔隙,所述发热件的孔隙率不小于所述基体的孔隙率。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体和所述发热件由多孔陶瓷材料制成。为解决上述问题,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多层发热体。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发热体中存在多个发热件,各发热件的发热面上均设置有独立的发热丝,各发热面之间存在有一定的间隙,多个发热面及多组发热丝的结构能够增加发热体的加热面积,从而产生更多的烟雾。2.本专利技术中各发热件上的发热丝之间通过并联的方式电性连接,能够独立工作对液体进行加热,当其中一个发热丝发生了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加热丝的继续工作,能够保证雾化器继续出烟。3.本专利技术中的基体和发热件均由带有孔隙的多孔陶瓷制成,并且基体上开设有储液槽,能够将充足的雾化液通过材料上的孔隙形成的微小的管道输送到发热丝处,为烟雾的大量产出提供了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层发热体的结构图。图2是多层发热体的分解图。图3是发热件的结构图。图4到图5是另外两种实施方式中的发热件的布置图。图6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发热丝的布置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基体,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储液槽,14-槽口;2-发热件,21-发热面,22-第一端,23-第二端,24-第三表面,25-第四表面;3-发热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到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多层发热体用于雾化器,其包括:基体1,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储液槽13,槽口14,发热件2,发热面21,第一端22,第二端23,第三表面24,第四表面25,发热丝3。基体1包括相对位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为平面或者曲面,基体1的外周的轮廓可为矩形、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在第二表面12向内凹陷开设有一条储液槽13,并在第二表面12上形成槽口14,该储液槽13可以为直槽、斜槽、弧线槽,其截面的形状不限。发热件2为片状结构,该发热件2上设置有发热面21,发热面21包括位于发热件2的两侧的第三表面24和第四表面25,以及位于发热件2的一端的第一端22,该第一端22与第一表面11固定连接,发热件2的另一端为第二端23,该第二端23远离第一表面11向外延伸;发热面21与第一表面11之间的夹角为0度到180度之间;在第一表面11上上开设有多个凹槽,第一端22通过插入至凹槽中的方式与第一表面11固定连接;该第一端22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基体1一体成型而成;发热件2共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并且每个发热件2之间均存在一定的间隙且相互平行,从而使发热件2上的发热面21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隙;发热丝3嵌入在第三表面24或第四表面25两者之一上,也可以同时嵌入在第三表面24和第四表面25上;发热丝3的表面需要与发热面21的外部相连通,发热丝3的厚度不超过150微米,发热丝3的两端分别从发热面2的边缘向外延伸,发热丝3的中部以蛇形迂回的布线路径进行布线;每根发热丝3的两端通过总线以并联的方式进行电性连接。基体1和发热件2均由陶瓷多孔材料制成,在基体1和发热件2的本体上含有多个细小的孔隙,其中发热件2上的孔隙率不小于基体1上的孔隙率,发热件2的材料与基体1的材料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各发热件2的布置方式除了上述的平行间隔布置外,还可以成不平行间隔布置。另外,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各发热件2的布置方式还可以以环形布置的方式进行布置。另外,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发热丝3的中部的布线方式除了上述的蛇形迂回的布线路径以外,还可以以回形的布线路径进行布线。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层发热体。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中的多层发热体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发热件,在各发热件上还分别安装有独立的发热丝,各发热丝之间通过并联的方式电性连接,此种机构不仅能够增加发热体的加热面积,提高雾化产烟量,而且还能够降低雾化器因发热丝的故障发生不产烟的几率,确保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稳定运行。前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发热体,用于雾化芯,包括基体以及设于所述基体上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连接所述发热件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发热件的第二表面,所述发热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面以及设于所述发热面上的发热丝,各所述发热面之间设有间隙,各所述发热丝之间通过并联方式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发热体,用于雾化芯,包括基体以及设于所述基体上的发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连接所述发热件的第一表面和远离所述发热件的第二表面,所述发热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面以及设于所述发热面上的发热丝,各所述发热面之间设有间隙,各所述发热丝之间通过并联方式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储液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面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表面和/或所述第四表面上设有所述发热丝,所述第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二伟聂革赵贯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