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86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电极与发热组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组件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外壳一端;所述发热组件包括正极件、负极件、剪丝件与发热丝,所述正极件与负极件通过所述发热丝连接,所述剪丝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正极件、负极件螺纹连接,所述剪丝件包括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锐角部,所述锐角部远离本体部的一端设置有剪丝角,所述锐角部用于与连接件配合剪断多余的发热丝。在进行绕丝装配时,利用螺纹连接的咬合力和剪丝件本身的锐角部,使得剪丝件与发热丝之间产生挤压,并最终剪断多余的发热丝,操作简单,不会造成有引脚残留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器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雾化器。
技术介绍
RDTA:RebuildableDrippingTank-可重建储油式滴油雾化器;RDA:RebuildableDrippingAtomizer-可重建滴入式雾化器。传统的RDA、RDTA都是采用将发热丝穿入正负极的孔内,再用螺丝锁死后,将多余的发热丝引脚剪断,即会有残留引脚,剪的同时也会操作不便,特别是对于刚接触RDA、RDTA类型的新手,操作起来更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RDA/RDTA在绕丝装配时,剪断多余发热丝操作不便,容易有引脚残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电极与发热组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组件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外壳一端;所述发热组件包括正极件、负极件、剪丝件与发热丝,所述正极件与负极件通过所述发热丝连接,所述剪丝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正极件、负极件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剪丝件包括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锐角部,所述锐角部远离本体部的一端设置有剪丝角,所述锐角部用于与连接件配合剪断多余的发热丝。进一步地,所述剪丝角包括第一剪丝面和第二剪丝面,所述第一剪丝面与本体部形成的角度范围为30°-80°,所述第二剪丝面与本体部形成的角度范围为10°-60°。进一步地,所述正极件、负极件上均设置有发热丝槽,所述发热丝槽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所述剪丝件连接,所述发热丝槽用于安装所述发热丝。进一步地,所述正极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负极件还包括有负极柱,所述负极柱为中空设计,所述正极柱设置于所述负极柱上,且与所述负极柱通过正极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正极件与所述负极柱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环,所述正极柱与所述负极柱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环。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柱与所述电极电连接,所述正极柱与所述电极之间设置有电极帽。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外罩与底座,所述第一壳体、外罩、第二壳体与底座依次连接,其中,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电极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卡接所述负极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吸嘴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组件还包括吸油件,所述发热丝中填充有所述吸油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电极与发热组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组件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外壳一端;所述发热组件包括正极件、负极件、剪丝件与发热丝,所述正极件与负极件通过所述发热丝连接,所述剪丝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正极件、负极件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剪丝件包括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锐角部,所述锐角部远离本体部的一端设置有剪丝角,所述锐角部用于与连接件配合剪断多余的发热丝。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剪丝件,在进行绕丝装配时,利用螺纹连接的咬合力和剪丝件本身的锐角部,由于锐角部的剪丝角朝向正极件与负极件,使得在拧紧连接件时,剪丝角与发热丝之间产生挤压,并最终剪断多余的发热丝,操作简单,不会造成有引脚残留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沿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组件的爆炸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剪丝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1、电极2与发热组件3,外壳1内设置有空腔,发热组件3设置于空腔内,电极2与发热组件3连接,且设置于外壳1一端;发热组件3包括正极件301、负极件302、剪丝件303与发热丝304,正极件301与负极件302通过发热丝304连接,剪丝件303通过连接件305与正极件301、负极件302螺纹连接,其中,剪丝件303包括本体部3031、与本体部3031一体成型的锐角部3032,锐角部3032远离本体部3031的一端设置有剪丝角3033,锐角部3032用于与连接件305配合剪断多余的发热丝304。本实施例外壳1内设置有空腔,且空腔内设置有发热组件3,发热组件3包括正极件301、负极件302、剪丝件303与发热丝304,其中,正极件301与负极件302之间连接有发热丝304,本实施例设置有剪丝件303,其中,剪丝件303通过连接件304与正极件301、负极件302螺纹连接,剪丝件303与正极件301、负极件302相适配,正极件301与负极件302可以嵌合于剪丝件303上,剪丝件303上一侧开设有螺纹孔3034,用于与连接件305进行螺纹连接,剪丝件303包括本体部3031、与本体部3031一体成型的锐角部3032,安装时,锐角部3032的剪丝角3033朝向正极件301、负极件302中发热丝304伸出的方向,在进行绕丝装配时,拧紧连接件305,利用螺纹连接的咬合力和剪丝件303本身的剪丝角3033,使得剪丝件303与发热丝304之间产生挤压,并最终剪断多余的发热丝304,操作简单,不会造成有引脚残留的情况出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5可以采用螺栓、螺丝等螺纹连接件。进一步,剪丝角3033包括第一剪丝面30331和第二剪丝面30332,第一剪丝面30331与本体部3031形成的角度范围为30°-80°,第二剪丝面30332与本体部3031形成的角度范围为10°-60°,上述角度范围是为了剪丝角3033的第一剪丝面30331与第二剪丝面32332形成一个类似刀锋的角度以便能剪断发热丝304,如果角度太大,剪丝角3033太钝,无法轻易剪断发热丝304,如果角度太小,一方面,剪丝角容易断裂,第二方面,容易造成剪丝角太锋利,容易对正极件301或者负极件302造成磨损,或者安装时容易割伤使用者;再者如若此时发热丝304位置没有调整好,不能保证切割的位置是准确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剪丝面30331与本体部3031形成的角度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电极与发热组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组件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外壳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正极件、负极件、剪丝件与发热丝,所述正极件与负极件通过所述发热丝连接,所述剪丝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正极件、负极件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剪丝件包括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锐角部,所述锐角部远离本体部的一端设置有剪丝角,所述锐角部用于与连接件配合剪断多余的发热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包括外壳、电极与发热组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组件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外壳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正极件、负极件、剪丝件与发热丝,所述正极件与负极件通过所述发热丝连接,所述剪丝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正极件、负极件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剪丝件包括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的锐角部,所述锐角部远离本体部的一端设置有剪丝角,所述锐角部用于与连接件配合剪断多余的发热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剪丝角包括第一剪丝面和第二剪丝面,所述第一剪丝面与本体部形成的角度范围为30°-80°,所述第二剪丝面与本体部形成的角度范围为10°-6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件、负极件上均设置有发热丝槽,所述发热丝槽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所述剪丝件连接,所述发热丝槽用于安装所述发热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负极件还包括有负极柱,所述负极柱为中空设计,所述正极柱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飞古浩汉段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