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子花丛生芽途径的植株再生体系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4795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燕子花丛生芽途径的植株再生体系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消毒:成熟的燕子花种子用酒精及NaClO溶液消毒;(2)外植体获取:消毒后种子在无菌水中萌发,以种子萌发后具2‑3片初生叶的幼苗去除根后的基部生长点作为外植体;(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将外植体接种在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中,每隔30d更换一次培养基;(4)组培苗生根培养:丛生芽长至5‑10cm时,将其分割修剪,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5)炼苗移栽:生根后植株室内炼苗3d,水培20d后移植到装有栽培基质(园土:蛭石=3:1)的花盆中。本方法实现了燕子花的组培快繁,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可有效保护燕子花种质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燕子花丛生芽途径的植株再生体系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特别涉及燕子花丛生芽途径的植株再生体系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燕子花(Irislaevigata)又名平叶鸢尾、光叶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及云南,也产于日本、朝鲜及俄罗斯,适宜生长在沼泽地、河岸边的水湿地。燕子花在世界各地植物园都有引种应用,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其花色艳丽、花姿优雅、叶型挺拔,观赏价值较高,群体功能较强,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优秀的耐寒能力,能适应多种生境,是装饰环境的优良材料,园林应用形式多样。总之,燕子花在园林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自然条件中,包括燕子花在内的鸢尾属植物繁殖途径以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为主(姬长平,2016)。其种子繁殖萌发率低,繁殖缓慢,对燕子花的大范围应用限制明显;分株繁殖存在繁殖系数低,分株后植物生长速度不齐等问题(卢明艳等,2017)。综上所述,目前常见的两种传统繁殖方法均不能满足燕子花科研育种、推广应用的需要。植物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燕子花丛生芽途径的植株再生体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种子消毒:成熟的燕子花种子去除外种皮,用稀释的洗洁精及流水清洗后,用酒精及NaClO溶液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n(2)外植体获取:消毒后种子置入无菌水中培养萌发,选择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修剪后去除根,保留基部生长点,作为丛生芽诱导的外植体;/n(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将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中培养,每隔30d更换一次培养基;/n(4)组培苗生根培养:丛生芽长至5-10cm时,选择生长良好的丛生芽,以4个不定芽为单位,将其分割修剪,叶片修剪至2-3cm,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

【技术特征摘要】
1.燕子花丛生芽途径的植株再生体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消毒:成熟的燕子花种子去除外种皮,用稀释的洗洁精及流水清洗后,用酒精及NaClO溶液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
(2)外植体获取:消毒后种子置入无菌水中培养萌发,选择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修剪后去除根,保留基部生长点,作为丛生芽诱导的外植体;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将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中培养,每隔30d更换一次培养基;
(4)组培苗生根培养:丛生芽长至5-10cm时,选择生长良好的丛生芽,以4个不定芽为单位,将其分割修剪,叶片修剪至2-3cm,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
(5)炼苗移栽:选择生长发育优良的生根植株,打开瓶盖,向广口瓶内加适量无菌水,敞口放置在培养室内3d;室内炼苗3d后,取出幼苗并清除其根部残留的培养基,移植到广口瓶中水培,水培20d后,移栽到装有栽培基质的花盆中培养即得燕子花种苗;
上述所有的培养基均添加30g/L蔗糖和8g/L琼脂粉,pH值均调节至5.8-6.0,种子萌发、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组培苗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培养室的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5℃±1℃,光照时间为14h/d,光照强度为25μmol/(m2﹒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燕子花丛生芽途径的植株再生体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种子消毒方法为:将成熟的燕子花种子去除外种皮,用稀释的洗洁精浸泡10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李凤仪刘玉佳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