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闭环步进电机及自动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电气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闭环步进电机及自动化系统。
技术介绍
电机驱动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生产中的产品,例如应用于3C自动化、单轴机械手、物流等多种自动化控制行业。在闭环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中,一般包括驱动器、电机本体(即执行机构)和编码器;为了采集电机信息,编码器和电机本体一般需要近距离设置或集成设置在一起。例如在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或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中,就出现了将编码器与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集成设置在一起,编码器用于与驱动器连接的编码器线缆、以及电机本体的绕组线缆(也即动力线缆)从电机本体的同一位置向外延伸,通过一个压线块固定出线。目前,编码器线缆上采用的编码器接头都是DB接头(D型数据接口连接器),这种DB接头存在尺寸大、客户电气安装不便,进而导致出现端子容易松动、脱落等问题,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客户体验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闭环步进电机及自动化系统,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相关技术中,闭环步进电机采用DB接头存在的尺寸大、安装不便以及可靠性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闭环步进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前端和后端的前端盖、后端盖、以及固定于所述后端盖上的编码器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自所述前端盖伸出的电机转轴;所述闭环步进电机还包括一端接入所述编码器本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编码器本体外、且连接有编码器接头的编码器线缆;所述编码器接头为防脱接插件,所述防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环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前端和后端的前端盖、后端盖、以及固定于所述后端盖上的编码器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自所述前端盖伸出的电机转轴;/n所述闭环步进电机还包括一端接入所述编码器本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编码器本体外、且连接有编码器接头的编码器线缆;/n所述编码器接头为防脱接插件,所述防脱接插件中设有用于防止端子脱落的端子定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环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前端和后端的前端盖、后端盖、以及固定于所述后端盖上的编码器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自所述前端盖伸出的电机转轴;
所述闭环步进电机还包括一端接入所述编码器本体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编码器本体外、且连接有编码器接头的编码器线缆;
所述编码器接头为防脱接插件,所述防脱接插件中设有用于防止端子脱落的端子定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的第一外侧面上设有第一绕组出线孔,所述编码器本体上与所述第一外侧面位于同一侧的第二外侧面上设有第一编码器出线孔;所述闭环步进电机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绕组出线孔和第一编码器出线孔上方、且为中空结构的绕组压线块和编码器压线块;所述绕组压线块和编码器压线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绕组出线孔和第二编码器出线孔;
所述闭环步进电机还包括绕组线缆,所述绕组线缆一端接入所述电机本体内,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绕组出线孔并通过所述绕组压线块上的第二绕组出线孔引出并连接有绕组接头;所述编码器线缆一端接入所述编码器本体内,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编码器出线孔,并通过所述编码器压线块上的第二编码器线孔引出并连接有编码器接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环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组出线孔的轴线在所述第一外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机转轴的轴线在所述第一外侧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形成为第一夹角;
所述第二编码器出线孔的轴线在所述第二外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机转轴的轴线之延长线在所述第二外侧面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形成为第二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不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环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0°至30°,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30°至9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环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0°,所述第二夹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松,黄捷建,姚亚澜,李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雷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