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652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绞线组、包带层、泄流线、屏蔽层和护套层;所述的包带层包括第一包带层、第二包带层;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和第三屏蔽层;所述的塑料护套层包括第一塑料护套层、第二塑料护套层、第三塑料护套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绞线组缆芯,结合包带层、塑料护套层和屏蔽层的交替包覆设置,使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的整体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性能良好,且够解决现有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中低烟无卤阻燃性能的不足,燃烧等级可达到GB/T 31247中的B1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及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不断增加,防火安全设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电缆的阻燃性能作为系统中重要环节,在铁路及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可靠性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封闭的隧道及地下环境中,人员设备高度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恐慌,导致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目前低烟无卤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参考标准GB/T19666满足碳化高度、燃烧时间以及透光率等指标即可,但不能够满足热释放速率(HRR)、热释放速率平均值(HRRav)、热释放速率(HRR)峰值、热释放总量(THR1200)、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产烟速率(SPR)、产烟速率(SPR)峰值、产烟总量(TSP1200)等指标要求,而这些指标对于人身、设备及消防安全设计也具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如何设计出来满足上述所有指标的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能够解决现有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中低烟无卤阻燃性能的不足,燃烧等级可达到GB/T31247中的B1级要求,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覆盖d0、d1、d2级,烟气毒性等级覆盖t0、t1、t2级,腐蚀性等级覆盖a1、a2、a3级,使其满足国家及市场的需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包括绝缘线芯、绞线组、包带层、泄流线、屏蔽层和护套层;所述的包带层包括第一包带层、第二包带层;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和第三屏蔽层;所述的塑料护套层包括第一塑料护套层、第二塑料护套层、第三塑料护套层;所述的绞线组设置在第一包带层内,泄流线位于第一屏蔽层内,第一屏蔽层、第一塑料护套层、第二屏蔽层、第二塑料护套层、第三屏蔽层、第二包带层、第三塑料护套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绝缘线芯由标称直径为1.53mm的铜导体及包覆在所述导体外部的绝缘层组成,其中,绝缘层采用聚烯烃材质。所述绞线组包括4根不同颜色绝缘线芯,或2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和2根非吸湿性填充绳。所述第一屏蔽层为铝带厚度为不小于0.15mm的单面铝塑复合带,第二屏蔽层为标称厚度不小于1.1mm的铝护层,第三屏蔽层为标称厚度为0.5mm双钢带铠装层。所述第一塑料护套层可采用阻燃聚烯烃材料,也可采用非阻燃聚烯烃材料,厚度为0.5~1.8mm,外侧可绕包或纵包包带;第二塑料护套层采用阻燃材料,厚度为0.5~1.8mm,外侧可绕包或纵包包带;所述第三塑料护套层采用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质,厚度为1.6~2.8mm。所述第一包带层为非湿性非金属带,第二包带层为非易燃性包带层。所述泄流线为两根直径不小于0.4mm的铜线。本技术通过绞线组缆芯,结合包带层、塑料护套层和屏蔽层的交替包覆设置,使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的整体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性能良好,且够解决现有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中低烟无卤阻燃性能的不足,燃烧等级可达到GB/T31247中的B1级要求,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覆盖d0、d1、d2级,烟气毒性覆盖t0、t1、t2级,腐蚀性覆盖a1、a2、a3级,使其满足国家及市场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附图标号说明:1、铜导体;2、绝缘层;3、绞线组;4、第一包带层;5、泄流线;6、第一屏蔽层;7、第一塑料护套层;8、第二屏蔽层;9、第二塑料护套层;10、第三屏蔽层;11、第二包带层;12、第三塑料护套层。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绝缘线芯、绞线组3、包带层、泄流线5、屏蔽层和护套层;所述的包带层包括第一包带层4、第二包带层11;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6、第二屏蔽层8和第三屏蔽层12;所述的塑料护套层包括第一塑料护套层7、第二塑料护套层9、第三塑料护套层12;所述的绞线组设置在第一包带层4内,泄流线5位于第一屏蔽层6内,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第一屏蔽层6、第一塑料护套层7、第二屏蔽层8、第二塑料护套层9、第三屏蔽层10、第二包带层11、第三塑料护套层12。所述绝缘线芯由标称直径为1.53mm的铜导体1及包覆在所述导体外部的绝缘层2组成,其中,绝缘层采用聚烯烃材料。所述绞线组3包括4根不同颜色绝缘线芯,或2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和2根非吸湿性填充绳。所述的第一包带层4可以为绕包或挤包非吸湿性绝缘材质,可采用阻燃材料也可采用非阻燃材质或阻燃与非阻燃材质的组合。所述第一屏蔽层6为铝带厚度为不小于0.15mm的单面铝塑复合带,铝面朝里且纵包到包带线组外,第一屏蔽层6连续并与泄流线形成电气接触;第二屏蔽层8为标称厚度不小于1.1mm的铝护层,外面可涂覆热熔胶或其他防腐材料作为防腐内衬层;第三屏蔽层10为两层标称厚度为0.5mm双钢带铠装层,螺旋间隙绕包。所述第一塑料护套层7可采用阻燃聚烯烃材料,也可采用非阻燃聚烯烃材料,厚度为0.5~1.8mm,外侧可绕包或纵包包带;第二塑料护套层9采用阻燃材料,厚度为0.5~1.8mm,外侧可绕包或纵包包带;所述第三塑料护套12层采用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质,厚度为1.6~2.8mm。所述第一包带层4为非湿性非金属带,第二包带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线芯、绞线组、包带层、泄流线、屏蔽层和护套层;所述的包带层包括第一包带层、第二包带层;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和第三屏蔽层;所述的护套层包括第一塑料护套层、第二塑料护套层、第三塑料护套层;所述的绞线组设置在第一包带层内,泄流线位于第一屏蔽层内,第一包带层、泄流线、第一屏蔽层、第一塑料护套层、第二屏蔽层、第二塑料护套层、第三屏蔽层、第二包带层、第三塑料护套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绞线组包括四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或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和两根非吸湿性填充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线芯、绞线组、包带层、泄流线、屏蔽层和护套层;所述的包带层包括第一包带层、第二包带层;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和第三屏蔽层;所述的护套层包括第一塑料护套层、第二塑料护套层、第三塑料护套层;所述的绞线组设置在第一包带层内,泄流线位于第一屏蔽层内,第一包带层、泄流线、第一屏蔽层、第一塑料护套层、第二屏蔽层、第二塑料护套层、第三屏蔽层、第二包带层、第三塑料护套层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绞线组包括四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或两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和两根非吸湿性填充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芯由标称直径为1.53mm的铜导体及包覆在所述铜导体外部的绝缘层组成,其中,绝缘层采用聚烯烃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1级阻燃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层为铝带厚度为不小于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莹莹王宏飞陈育红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