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散热系统及具有液冷散热系统的虚拟货币挖矿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460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具有液冷散热系统的虚拟货币挖矿机,该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分集液装置和液冷板,液冷板包括液冷板本体,液冷板本体内部设有冷却液流路,冷却液流路在第一侧壁上具有入口和出口,分集液装置包括分液器和集液器融为一体的分集液本体,分集液本体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并排设置,并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在相同的第二安装面开设有与液冷板和冷却液连接的通孔;其中,该分集液本体可以装设在多个液冷板的第一侧壁,位于冷却液流路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区域,并且,分集液装置分别与冷却液和液冷板联通的管道设于同一侧,这样,分集液本体及管道在上下左右方向均不超过多个液冷板的尺寸,液冷散热系统的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散热系统及具有液冷散热系统的虚拟货币挖矿机
本技术涉及液冷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具有液冷散热系统的虚拟货币挖矿机。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特别是虚拟货币挖矿机等在运行过程中,其芯片等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及时排出,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甚至造成损坏,因此,随着芯片等的功耗及密集程度的提升,挖矿机的散热显得愈发重要。现有技术中,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即在电子设备内设置风扇,通过风扇进行散热降温,部分设备采用加装液冷板的液冷散热方式,液冷板内设有冷却液的流道,外部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例如水、氟利昂等)进入液冷板吸收热量,然后流出,在外部释放热量后,再进入液冷板,以对电子设备循环散热,并且,当使用多个液冷板时,多个液冷板通常与分集液装置配合使用。然而,上述方案中,该分集液装置的分液器和集液器通常是分开设于液冷板上,并且,分集液装置与液冷板的安装结构不紧凑,导致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具有液冷散热系统的虚拟货币挖矿机,该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分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分集液装置和装设有所述分集液装置的至少两个液冷板,其中,/n所述液冷板包括:/n液冷板本体,所述液冷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n冷却液流路,所述冷却液流路设于所述液冷板本体内部,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冷却液流路具有入口和出口;/n所述分集液装置包括:/n分集液本体,所述分集液本体具有第一安装面和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n第一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所述第一容置腔在所述第二安装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外接通孔和多个第一转接通孔;/n第二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容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系统包括分集液装置和装设有所述分集液装置的至少两个液冷板,其中,
所述液冷板包括:
液冷板本体,所述液冷板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冷却液流路,所述冷却液流路设于所述液冷板本体内部,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冷却液流路具有入口和出口;
所述分集液装置包括:
分集液本体,所述分集液本体具有第一安装面和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
第一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所述第一容置腔在所述第二安装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外接通孔和多个第一转接通孔;
第二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容置腔在所述第二安装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外接通孔和多个第二转接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转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第一转接通孔的数量与所述液冷板的数量相同;或者,所述第一转接通孔的数量为相较所述液冷板的数量减一;
所述液冷板的所述第一侧壁同向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面装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外接通孔和所述第二外接通孔用于联通冷却液外循环散热系统,所述冷却液流路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转接通孔连接;
冷却液从所述第一外接通孔流入所述第一容置腔,并经所述第一转接通孔流入所述液冷板,然后,所述冷却液从所述液冷板经所述第二转接通孔流入所述第二容置腔,并经所述第二外接通孔流出,以使设于所述液冷板之间的电子设备液冷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液流路的入口向外延伸有第一对接管,所述冷却液流路的出口向外延伸有第二对接管;
所述第一对接管与所述第一转接通孔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前刘方宇宁洪燕高阳巫跃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