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585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背光模组包括:框架、背板和弹性组件;框架包括朝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与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第一端面设置有卡槽,背板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弯折挡墙,弯折挡墙的弯折部与卡槽卡合连接;弹性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面接触,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与背板接触。在弹性组件的配合下弯折挡墙的弯折部与卡槽卡合连接,不需要在背板上通过冲压形成多个卡勾,增强了背板的强度,也不会在卡勾的位置出现缝隙,则可以避免灰尘进入背光模组内部的光学膜材之间,进而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均一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灰尘对光学膜材造成磨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背光模组的组成部件中,背板和框架是最为重要的承载零部件,其组装方式对背板的强度和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会带来影响。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框架2是通过卡勾1.1与背板1进行卡合的,因此,为了配合与框架2的卡合,需要先在背板1上通过四边冲压的方式形成多个卡勾1.1,然后再将背板1和框架2之间通过四边的卡勾1.1组装在一起。目前,这种背板1和框架2的组装方式,首先,由于背板1四边需要冲压成型多个卡勾1.1,因此,造成背板1的强度比较差,非常影响背板1乃至整个背光模组的强度;其次,经过冲压形成的卡勾1.1的位置会存在缝隙,如图1中B的位置,此缝隙宽度一般在100~800微米之间,灰尘通过背板1上卡勾1.1位置的缝隙很容易进入背光模组内部,灰尘在背光模组内部的光学膜材3之间出现聚集,形成局部暗影,影响背光模组的光学均一性;另外,灰尘进入各层光学膜材3之间后,也会将光学膜材3磨伤,磨伤位置会出现光学白斑,影响画面显示质量,另外,背板1上的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背板和弹性组件;/n所述框架包括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卡槽,所述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弯折挡墙,所述弯折挡墙的弯折部与所述卡槽卡合连接;/n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接触,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背板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背板和弹性组件;
所述框架包括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卡槽,所述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弯折挡墙,所述弯折挡墙的弯折部与所述卡槽卡合连接;
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接触,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背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筋位结构和第二筋位结构;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材,所述第一筋位结构和所述第二筋位结构沿着垂直于所述光学膜材的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筋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筋位结构远离所述光学膜材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筋位结构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筋位结构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第三筋位结构,所述第三筋位结构沿着平行于所述光学膜材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筋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光学膜材的出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兆收王伯长石海军吴斌王昊张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