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39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水池,所述水池顶部外壁两端均固定有转动电机,且转动电机顶部外壁固定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顶部外壁固定有顶板,且顶板底部外壁固定有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一端粘接有横水管,且横水管底部外壁粘接有多个喷头,所述水池底部内壁固定有水泵,且水泵一侧外壁粘接有导水管,且导水管贯穿水池一侧外壁延伸至支撑柱一侧外壁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导水管贯穿支撑柱与横水管粘接,所述导水管贯穿水池外壁和贯穿支撑柱的位置均设置有防水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铜板多个面进行水冷却,而且用过的水直接落入水池再次对铜板进行水冷却,同时产生的水蒸气会被冷凝成水再度用于水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冷却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现代技术中,铜在熔化铸造时需要迅速冷却,增加其硬度。常规的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在给铜板水冷却时,循环效率低,而且对铜板降温时水流较小,要使铜板完全冷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而且在冷却铜板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也会蒸发浪费水资源,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来改善这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水池,所述水池顶部外壁两端均固定有转动电机,且转动电机顶部外壁固定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顶部外壁固定有顶板,且顶板底部外壁固定有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一端粘接有横水管,且横水管底部外壁粘接有多个喷头,所述水池底部内壁固定有水泵,且水泵一侧外壁粘接有导水管,且导水管贯穿水池一侧外壁延伸至支撑柱一侧外壁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导水管贯穿支撑柱与横水管粘接,所述导水管贯穿水池外壁和贯穿支撑柱的位置均设置有防水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池底部外壁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池一侧外壁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外壁设置有开关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转动电机一侧外壁均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一端均固定有横板,转动电机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延伸至横板内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横板相对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滚筒,且滚筒两端均延伸至横板内部与转杆通过螺栓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底部外壁两端设置有水蒸气吸收器,顶板顶部外壁两端均设置有冷凝水管,且冷凝水管一端贯穿顶板与水蒸气吸收器一端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冷凝水管之间设置有冷凝器,且冷凝器与横水管之间通过导水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多个喷头和水泵,能够在对铜板水冷却时使铜板多个面充分被水冷,使铜板迅速降温,提高水冷的效率,同时降低水资源的消耗;2.通过设置的冷却装置位于水池上方,能够将对铜板水冷却时所使用的水直接落入水池内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能够反复使用水去冷却铜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3.通过设置的水蒸气吸收器和冷凝器,能够将在对铜板进行水冷却时产生的水蒸气回收并且冷凝成水,再反回来对铜板进行水冷却,最大程度实现水资源重复使用,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其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的循环水冷却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的水池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的循环水冷却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排水管、3开关阀、4水池、5横板、6滚筒、7支撑柱、8顶板、9转动电机、10喷头、11横水管、12连接柱、13防水垫、14导水管、15水泵、16水蒸气吸收器、17冷凝水管、18冷凝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水池4,水池4顶部外壁两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转动电机9,且转动电机9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柱7,两个支撑柱7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顶板8,且顶板8底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两个连接柱12,两个连接柱12一端粘接有横水管11,且横水管11底部外壁粘接有多个喷头10,水池4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水泵15,且水泵15一侧外壁粘接有导水管14,且导水管14贯穿水池4一侧外壁延伸至支撑柱7一侧外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导水管14贯穿支撑柱7与横水管11粘接,导水管14贯穿水池4外壁和贯穿支撑柱7的位置均设置有防水垫13。其中,水池4底部外壁设置有两个支撑架1,水池4一侧外壁设置有排水管2,且排水管2外壁设置有开关阀3,两个转动电机9一侧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横板5,转动电机9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延伸至横板5内部,两个横板5相对的一侧外壁均设置有滚筒6,且滚筒6两端均延伸至横板5内部与转杆通过螺栓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往水池4中注入足量的水,然后将需要冷却的铜板放入滚筒6表面,此时打开水泵15,水池4中的水沿着导水管14进入横水管11中,然后流向各个喷头10,此时打开转动电机9,转动电机9使转杆转动从而带动滚筒6的转动,使铜板在滚筒6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喷头10均匀喷水对铜板表面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温水直接通过滚筒6之间的间隙落入水池4中,温水在水池4中被冷水降温成冷水,然后再由水泵15将其送至横水管11通过喷头10对铜板进行水冷却,反复如此,使铜板被循环水冷却,直到铜板被冷却到要求程度,停止装置工作,更换下一块铜板继续重复上述操作。实施例2参照图4,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顶板8底部外壁两端设置有水蒸气吸收器16,顶板8顶部外壁两端均设置有冷凝水管17,且冷凝水管17一端贯穿顶板8与水蒸气吸收器16一端连接,两个冷凝水管17之间设置有冷凝器18,且冷凝器18与横水管11之间通过导水管14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往水池4中注入足量的水,然后将需要冷却的铜板放入滚筒6表面,此时打开水泵15,水池4中的水沿着导水管14进入横水管11中,然后流向各个喷头10,此时打开转动电机9,转动电机9使转杆转动从而带动滚筒6的转动,使铜板在滚筒6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喷头10均匀喷水对铜板表面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温水直接通过滚筒6之间的间隙落入水池4中,温水在水池4中被冷水降温成冷水,然后再由水泵15将其送至横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4)顶部外壁两端均固定有转动电机(9),且转动电机(9)顶部外壁固定有支撑柱(7),两个所述支撑柱(7)顶部外壁固定有顶板(8),且顶板(8)底部外壁固定有两个连接柱(12),两个所述连接柱(12)一端粘接有横水管(11),且横水管(11)底部外壁粘接有多个喷头(10),所述水池(4)底部内壁固定有水泵(15),且水泵(15)一侧外壁粘接有导水管(14),且导水管(14)贯穿水池(4)一侧外壁延伸至支撑柱(7)一侧外壁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导水管(14)贯穿支撑柱(7)与横水管(11)粘接,所述导水管(14)贯穿水池(4)外壁和贯穿支撑柱(7)的位置均设置有防水垫(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包括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4)顶部外壁两端均固定有转动电机(9),且转动电机(9)顶部外壁固定有支撑柱(7),两个所述支撑柱(7)顶部外壁固定有顶板(8),且顶板(8)底部外壁固定有两个连接柱(12),两个所述连接柱(12)一端粘接有横水管(11),且横水管(11)底部外壁粘接有多个喷头(10),所述水池(4)底部内壁固定有水泵(15),且水泵(15)一侧外壁粘接有导水管(14),且导水管(14)贯穿水池(4)一侧外壁延伸至支撑柱(7)一侧外壁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导水管(14)贯穿支撑柱(7)与横水管(11)粘接,所述导水管(14)贯穿水池(4)外壁和贯穿支撑柱(7)的位置均设置有防水垫(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4)底部外壁设置有两个支撑架(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铜板循环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4)一侧外壁设置有排水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干华范博云
申请(专利权)人:丰城市华丰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