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391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具有空腔;制冷剂进管,与主体连通,并位于主体的上端;制冷剂出管,与主体连通,并位于主体的下端,制冷剂出管上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位于空腔内;固定板,设置在空腔内,固定板具有穿孔和过滤孔,制冷剂出管穿设在穿孔内,固定板将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固定板位于回油孔上方;过滤组件,设置在过滤孔处。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进管、出管、固定件和滤网座,其中,进管和出管分别与主体连通,固定件和滤网座设置在主体内,出管穿设在固定件上,固定件用于固定出管在主体内的位置,滤网座位于进管与出管之间,滤网座用于过滤由进管流入的异物,现有的气液分离器装置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装配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具有空腔;制冷剂进管,与主体连通,并位于主体的上端;制冷剂出管,与主体连通,并位于主体的下端,制冷剂出管上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位于空腔内;固定板,设置在空腔内,固定板具有穿孔和过滤孔,制冷剂出管穿设在穿孔内,固定板将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固定板位于回油孔上方;过滤组件,设置在过滤孔处。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滤网,设置在过滤孔处;固定件,与固定板连接,固定件用于将滤网固定在固定板上。进一步地,制冷剂出管与穿孔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制冷剂进管的位于空腔内的一端的端口为封闭结构,制冷剂进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流通孔,制冷剂进管通过流通孔与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流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流通孔均匀间隔设置在制冷剂进管的侧壁上。进一步地,多个流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等于制冷剂进管的封闭端口的横截面积。进一步地,制冷剂出管包括直管段,直管段位于空腔内,直管段的轴线与制冷剂进管的轴线重合。进一步地,制冷剂出管还包括弯管段,弯管段的一端位于空腔内并与直管段连接,弯管段的另一端位于空腔外侧。进一步地,制冷剂进管的端部与制冷剂出管的端部之间的最短间隔在5至30mm。进一步地,主体包括:上端盖,制冷剂进管穿设在上端盖上,制冷剂进管与上端盖焊接;下端盖,制冷剂出管穿设在下端盖上,制冷剂出管与下端盖焊接;中筒体,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与中筒体连接,上端盖、下端盖以及中筒体共同围成空腔。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制冷剂进管、制冷剂出管以及固定板。其中,固定板位于主体的空腔内,且固定板将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固定板上设置有过滤孔,过滤孔上设置有过滤组件,利用过滤组件对从制冷剂进管流入的流体进行过滤,以避免杂质从回油孔流入。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过滤结构设置在固定板上,无需额外设置单独的过滤装置来对空腔内的流体进行过滤,简化了装置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进而能够减少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固定板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固定板的仰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1、上端盖;12、下端盖;13、中筒体;20、制冷剂进管;21、流通孔;30、制冷剂出管;31、回油孔;32、直管段;33、弯管段;40、固定板;41、穿孔;42、过滤孔;51、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制冷剂进管20、制冷剂出管30以及固定板40。其中,主体具有空腔,制冷剂进管20与主体连通,并位于主体的上端;制冷剂出管30与主体连通,并位于主体的下端,制冷剂出管30上设置有回油孔31,回油孔31位于空腔内。固定板40设置在空腔内,固定板40具有穿孔41和过滤孔42,制冷剂出管30穿设在穿孔41内,固定板40将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固定板40位于回油孔31上方,过滤组件设置在过滤孔42处。其中,制冷剂进管20向主体空腔内通入气液混合的制冷剂,气态制冷剂从制冷剂出管30流出进入压缩机中,液态制冷剂则会在空腔内气化后由制冷剂出管30流出。固定板40固定在空腔内,制冷剂出管30通过固定板40固定在空腔内。过滤组件用于过滤制冷剂中的杂质,以避免杂质由回油孔31进入循环系统中。在本实施例中,该气液分离器包括主体、制冷剂进管20、制冷剂出管30以及固定板40。其中,固定板40位于主体的空腔内,且固定板40将空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固定板40上设置有过滤孔42,过滤孔42上设置有过滤组件,利用过滤组件对从制冷剂进管20流入的流体进行过滤,以避免杂质从回油孔31流出。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过滤结构设置在固定板40上,无需额外设置单独的过滤装置来对空腔内的流体进行过滤,简化了装置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进而能够减少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其中,过滤孔42可以设置多个,过滤组件可以对应多个过滤孔42设置多个,也可通过一个过滤组件覆盖在多个过滤孔42上。如图2和图3所示,该过滤组件包括:滤网51和固定件,滤网51设置在过滤孔42处,通过滤网51对液体进行过滤,其中,由于固定板40靠近主体的下端设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滤网51有可能会沉浸在液态制冷剂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滤网51采用高密度不锈钢网布,以保证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保证装置的使用性能。固定件与固定板40连接,固定件用于将滤网51固定在固定板40上。其中,固定件可以为紧固件或其它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固定圈,固定圈位于滤网51的外周,固定圈与固定板40焊接,以将滤网51固定在固定件与固定板40之间。其中,制冷剂出管30与穿孔41之间可以为间隙配合,也可以为过盈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剂出管30与穿孔41为过盈配合。通过该配合方式,能够避免制冷剂出管30发生晃动,进而能够避免由此产生的噪音,提高产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剂进管20的位于空腔内的一端的端口为封闭结构,制冷剂进管20的侧壁上设置有流通孔21,制冷剂进管20通过流通孔21与空腔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制冷剂是通过进管侧壁的流通孔21流入空腔的,这样能够避免液态制冷剂从端口流入时直接落入制冷剂出管30内,以对压缩机进行保护。具体的,制冷剂进管20侧壁上的流通孔21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流通孔21均匀间隔设置在制冷剂进管20的侧壁上。这样能够使制冷剂均匀流入空腔内,保证流体的流动性能。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现有的制冷剂进管20进行改造以得到本申请的制冷剂进管20结构,为了避免对原有制冷剂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n主体,具有空腔;/n制冷剂进管(20),与所述主体连通,并位于所述主体的上端;/n制冷剂出管(30),与所述主体连通,并位于所述主体的下端,所述制冷剂出管(30)上设置有回油孔(31),所述回油孔(31)位于所述空腔内;/n固定板(40),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固定板(40)具有穿孔(41)和过滤孔(42),所述制冷剂出管(30)穿设在所述穿孔(41)内,所述固定板(40)将所述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固定板(40)位于所述回油孔(31)上方;/n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滤孔(42)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
主体,具有空腔;
制冷剂进管(20),与所述主体连通,并位于所述主体的上端;
制冷剂出管(30),与所述主体连通,并位于所述主体的下端,所述制冷剂出管(30)上设置有回油孔(31),所述回油孔(31)位于所述空腔内;
固定板(40),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固定板(40)具有穿孔(41)和过滤孔(42),所述制冷剂出管(30)穿设在所述穿孔(41)内,所述固定板(40)将所述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固定板(40)位于所述回油孔(31)上方;
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滤孔(4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滤网(51),设置在所述过滤孔(42)处;
固定件,与所述固定板(40)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滤网(51)固定在所述固定板(4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出管(30)与所述穿孔(41)为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进管(20)的位于所述空腔内的一端的端口为封闭结构,所述制冷剂进管(20)的侧壁上设置有流通孔(21),所述制冷剂进管(20)通过所述流通孔(21)与所述空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孔(2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流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龙韦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中昊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