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板、近光光学模组、近光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338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遮光板、近光光学模组、近光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该遮光板包括遮光板本体(1),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前端上边沿形成有近光截止线结构(11),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前端面(12)和后端面(13)透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遮光板本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设为透明,使得光线能够从遮光板本体中穿过形成近光III区光形,还可作为用于形成位于近光截止线下方的近光光形的光线和形成近光III区光形的光线的分界线,以上两种情况位于近光截止线下方的近光光形的光线和形成近光III区光形的光线均互不影响,都可以在不对近光光形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形成近光III区光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光板、近光光学模组、近光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照明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遮光板。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含该遮光板的近光光学模组、近光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
技术介绍
III区光形是近光光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如图1中的虚线框区域所示,该III区光形位于水平0度线上方,主要用于照明标志牌等位于路面上方的物体,从而使驾驶员获取标志牌等信息。该III区光形的最小角度范围为水平方向-8至+8度,竖直方向0至+4度,由于标志牌等物体反射率和对比度都很高,所以该III区区域的照度要求很小,只需少量的光线即可达到识别标志牌的目的,同时还能尽可能的避免影响对方来车的视线。现有技术中,近光光学元件一般包括通光部1’以及设置在所述通光部1’后端的聚光结构2’,如图2和图3所示,近光III区形成结构3’一般设置在通光部1’的下表面,相比于原有的通光部1’,近光III区形成结构3’的设置会改变部分光线的反射光路,影响这部分光线的最终照射区域,即会对最终形成的近光光形有一定的影响。现有技术的遮光板为不透明遮光板,前端上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光板,包括遮光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前端上边沿形成有近光截止线结构(11),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前端面(12)和后端面(13)透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板,包括遮光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前端上边沿形成有近光截止线结构(11),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前端面(12)和后端面(13)透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上表面(14)设有增反涂层或增反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反涂层为镀铝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前端面(12)为后凹弧面。


5.一种近光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3)、遮光板以及至少一个聚光部(2),所述聚光部(2)连接于所述遮光板的后端处,所述透镜(3)设置于所述遮光板的前方,
其中,所述遮光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遮光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光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聚光部(2)的外部轮廓面与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下表面衔接,以使得所述遮光板本体(1)能够接收所述聚光部(2)的出射光线并从前端面(12)折射至所述透镜(3),然后投射形成近光III区光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光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聚光部(2)的下部设有凸出于所述遮光板本体(1)的下表面的近光III区形成结构(4)。


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贺李聪仇智平桑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