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后遮挡门油缸同步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4170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厢后遮挡门油缸同步控制系统,包括:油箱:液压泵,其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换向阀,其进油口与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回油口与油箱连通;第一油缸,其无杆腔与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第二油缸,其无杆腔与第一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有杆腔与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以及截止阀,其进口分别与第一油缸的无杆腔和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出口分别与第一油缸的有杆腔和第二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系统能够控制两个油缸同步伸缩,从而控制车厢的后挡门平稳翻转;当控制系统由于两个油缸的内泄漏量不一致而导致两个油缸不同步时,可通过截止阀调整两个油缸能够再次同步伸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后遮挡门油缸同步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卫机械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车厢后遮挡门油缸同步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车厢的后遮挡门以能够上下翻转的方式安装于车厢的后侧开口处,车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油缸,每个油缸的前端与车厢铰接,后端与后遮挡门铰接,通过控制两个油缸的伸缩来控制后遮挡门的开闭,其中,后遮挡门的油缸的控制系统多为结构强制性控制同步,或无同步控制措施。现有的结构强制性控制同步或无同步控制措施的系统,由于结构加工的误差以及油缸内部结构误差导致后遮挡门两侧的阻力大小不一致,从而使得系统中的两侧油缸负载大小不一致,当系统工作时会使负载小的油缸活塞杆先行伸出,导致后遮挡门翻转时出现扭转甚至扭断等现象,给后期使用维修带来极大的困难。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后遮挡门油缸同步控制系统,从而克服现有的车厢后遮挡门的油缸无法同步伸缩的缺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后遮挡门油缸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箱:/n液压泵,其进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n换向阀,其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n第一油缸,其无杆腔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n第二油缸,其无杆腔与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杆腔连接,且该第二油缸的有杆腔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以及/n截止阀,其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的无杆腔和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杆腔和所述第二油缸的无杆腔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油缸的行程等于所述第二油缸的行程,且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杆腔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二油缸的无杆腔的横截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后遮挡门油缸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箱:
液压泵,其进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换向阀,其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第一油缸,其无杆腔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
第二油缸,其无杆腔与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杆腔连接,且该第二油缸的有杆腔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接;以及
截止阀,其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的无杆腔和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接,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的有杆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衍唐拥军黄伟钦林天晓吴承咨郑台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