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15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抱杆杆体的平板,平板上竖直固定有立柱,立柱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拉线组件和起吊组件,起吊组件包括套设于立柱上的套管和固定于套管且沿套管对称设置的两个滑轮组,其中套管与立柱之间通过轴承组转动连接,所述套管贯穿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通过孔,滑轮组的两侧均设有防止起吊钢丝绳侧向脱离的侧板,两侧侧板之间设有平行于滑轮组的轴线且位于滑轮组上方的第一挡杆,第一挡杆转动套设有第一塑胶辊套;侧板远离套管的一侧边可拆卸固定有第二挡杆,第二挡杆垂直于第一挡杆的轴线,第二挡杆转动套设有第二塑胶辊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少起吊钢丝绳的跳槽及磨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
本技术涉及抱杆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
技术介绍
在输电线路中,超高压输电线需要用高压铁塔架设,高压铁塔一般是四组由若干根钢杆竖向组装而成的四角型铁塔。架设高压铁塔等较高较重的构件时,抱杆是一种常用的吊装起重工具。架设组装铁塔时通常使用内悬浮抱杆,内悬浮抱杆是指抱杆置于铁塔结构的中心呈悬浮状态。授权公告号为CN102864962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抱杆帽,包括用于连接抱杆杆体的套帽,套帽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与套帽垂直设置的圆柱形立柱,立柱的外周壁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与立柱外圆周相配装的起吊组件和拉线架。在起吊塔材时起吊钢丝绳易跳槽而引起起吊钢丝绳损伤,并且起吊组件的滑轮与起吊钢丝绳存在侧向偏角时,起吊钢丝绳容易与就近的钢结构件相磨而造成起吊钢丝绳的磨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具有减少起吊钢丝绳的跳槽及磨损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抱杆杆体的平板(1),所述平板(1)上竖直固定有立柱(11),所述立柱(1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拉线组件(3)和起吊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组件(2)包括套设于所述立柱(11)上的套管(21)和固定于套管(21)且沿套管(21)对称设置的两个滑轮组(22),其中套管(21)与立柱(11)之间通过轴承组转动连接,所述套管(21)贯穿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通过孔(23),所述滑轮组(22)的两侧均设有防止起吊钢丝绳侧向脱离的侧板(41),两侧所述侧板(41)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滑轮组(22)的轴线且位于所述滑轮组(22)上方的第一挡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抱杆杆体的平板(1),所述平板(1)上竖直固定有立柱(11),所述立柱(1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拉线组件(3)和起吊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组件(2)包括套设于所述立柱(11)上的套管(21)和固定于套管(21)且沿套管(21)对称设置的两个滑轮组(22),其中套管(21)与立柱(11)之间通过轴承组转动连接,所述套管(21)贯穿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通过孔(23),所述滑轮组(22)的两侧均设有防止起吊钢丝绳侧向脱离的侧板(41),两侧所述侧板(41)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滑轮组(22)的轴线且位于所述滑轮组(22)上方的第一挡杆(4),所述第一挡杆(4)转动套设有第一塑胶辊套(42);所述侧板(41)远离所述套管(21)的一侧边可拆卸固定有第二挡杆(6),所述第二挡杆(6)垂直于所述第一挡杆(4)的轴线,所述第二挡杆(6)转动套设有第二塑胶辊套(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1)的上端固定有法兰盘(34),所述法兰盘(34)的上端面竖直向上固定有固定轴(36);所述拉线组件(3)包括上端封闭的转动套(31)和沿转动套(31)圆周等距固定的四个拉线臂(32),其中拉线臂(32)开设有拉线孔(33),所述转动套(31)套设于固定轴(36)上,且所述转动套(31)与固定轴(36)之间通过圆锥滚子轴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34)的周面向下延伸一段套设于所述套管(21)的遮挡圈(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转悬浮式抱杆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包括分别套设固定于立柱(11)上下端的第一角接触轴承(24)和第二角接触轴承(25),所述第一角接触轴承(24)和所述第二角接触轴承(25)的外圈分别与所述套管(21)的内周面固接,且所述第一角接触轴承(24)的外圈宽面与所述第二角接触轴承(25)的外圈宽面相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洪任艳君张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新中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