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得全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12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部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紧固机构,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紧固机构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卡扣进行固定,增加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增加了脚手架的安全性,通过升降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辅助轮进行收纳,在辅助轮不需要使用的时候,进入收纳箱,增加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脚手架的安全性,解决了传统建筑用脚手架安全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脚手架。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和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脚手架,脚手架在移动时需要用到辅助轮,然而传统的辅助轮和脚手架大多是直接套接在一起,固定效果差,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在辅助轮停止移动时,不能很好的对辅助轮进行固定,导致脚手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移动,会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具备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传统建筑用脚手架安全性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部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紧固机构,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优选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一弹簧、夹持板、第一卡扣、第二弹簧和第二卡扣,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内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所述收纳箱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配合第二卡扣使用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箱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扣卡接,所述固定箱内腔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底部与第一卡扣的顶部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气缸、移动板和辅助轮,所述收纳箱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中心处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辅助轮,所述收纳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辅助轮贯穿第一通槽的内腔并向下延伸。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贯穿滑槽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扣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收纳箱内腔顶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贯穿移动板并与收纳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箱正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卡扣正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正面贯穿第二通槽的内腔并向正面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内侧从上至下均依次活动连接有活动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紧固机构的设置,使用者将收纳箱对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进行卡接,第一卡扣进入固定箱,此时第一卡扣对第二卡扣进行挤压,此时第二卡扣受力向外侧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受力,此时第一卡扣的顶部与夹持板接触,从而对夹持板进行挤压,此时第一弹簧受力,此时第一卡扣移动至第二卡扣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带动第二卡扣向内侧移动,从而对第一卡扣进行卡接,与此同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带动夹持板向下移动,从而对第一卡扣进行限位,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卡扣进行固定,增加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增加了脚手架的安全性,通过升降机构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辅助轮进行收纳,在辅助轮不需要使用的时候,进入收纳箱,增加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脚手架的安全性,解决了传统建筑用脚手架安全性低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第一弹簧、夹持板、第一卡扣、第二弹簧和第二卡扣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卡扣进行固定,从而对收纳箱进行固定,增加了脚手架的安全性,通过气缸、移动板和辅助轮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辅助轮进行收纳,增加了脚手架的安全性,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二卡扣进行限位,增加了第二卡扣的稳定性,通过限位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移动板进行限位,增加了移动板的稳定性,通过移动杆和第二通槽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收纳箱进行拆卸,通过活动杆的配合,增加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脚手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箱结构主视图。图中:1、第一支撑架;2、踏板;3、活动杆;4、收纳箱;5、升降机构;51、气缸;52、移动板;53、辅助轮;6、限位杆;7、紧固机构;71、第一弹簧;72、夹持板;73、第一卡扣;74、第二弹簧;75、第二卡扣;8、滑块;9、滑槽;10、移动杆;11、固定箱;12、第二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一支撑架1顶部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踏板2,踏板2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1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11,固定箱1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滑槽9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8,滑块8的顶部贯穿滑槽9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扣75的底部固定连接,收纳箱4内腔顶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限位杆6的底部贯穿移动板52并与收纳箱4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滑槽9和滑块8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二卡扣75进行限位,增加了第二卡扣75的稳定性,通过限位杆6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移动板52进行限位,增加了移动板52的稳定性,固定箱11正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卡扣75正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0,移动杆10的正面贯穿第二通槽的内腔并向正面延伸,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2的内侧从上至下均依次活动连接有活动杆3,通过移动杆10和第二通槽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收纳箱4进行拆卸,通过活动杆3的配合,增加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脚手架的安全性,固定箱11的内腔设置有紧固机构7,紧固机构7包括第一弹簧71、夹持板72、第一卡扣73、第二弹簧74和第二卡扣75,固定箱11内腔的内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4,第二弹簧7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75,收纳箱4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配合第二卡扣75使用的第一卡扣73,第一卡扣73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箱11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扣75卡接,固定箱11内腔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1,第一弹簧7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72,夹持板72的底部与第一卡扣73的顶部活动连接,通过第一弹簧71、夹持板72、第一卡扣73、第二弹簧74和第二卡扣75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卡扣73进行固定,从而对收纳箱4进行固定,增加了脚手架的安全性,固定箱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纳箱4,收纳箱4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包括气缸51、移动板52和辅助轮53,收纳箱4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气缸51,气缸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顶部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踏板(2),所述踏板(2)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11),所述固定箱(11)的内腔设置有紧固机构(7),所述固定箱(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纳箱(4),所述收纳箱(4)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顶部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踏板(2),所述踏板(2)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1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箱(11),所述固定箱(11)的内腔设置有紧固机构(7),所述固定箱(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收纳箱(4),所述收纳箱(4)的内腔设置有升降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7)包括第一弹簧(71)、夹持板(72)、第一卡扣(73)、第二弹簧(74)和第二卡扣(75),所述固定箱(11)内腔的内侧从上至下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4),所述第二弹簧(7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75),所述收纳箱(4)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配合第二卡扣(75)使用的第一卡扣(73),所述第一卡扣(73)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箱(11)的内腔并与第二卡扣(75)卡接,所述固定箱(11)内腔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1),所述第一弹簧(7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72),所述夹持板(72)的底部与第一卡扣(73)的顶部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得全吴大海魏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杨得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