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滕专利>正文

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01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属于折叠路锥技术领域,通过路锥、吸盘、滑动间隙以及收纳绳的有机结合,解决轻便路锥容易翻倒和移位以及现有带地面吸盘的路锥吸附地面时的吸力不够大等问题,从而使得路锥稳定吸附在车体上并起到保护车辆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锥体,所述锥体为可伸缩锥体,在锥体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吸附在车身上的吸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汽车车身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
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用于汽车车身防护,属于折叠路锥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是,由于社区里道路较窄、车位有限、停车不规范以及开车技术不熟练等原因,车辆擦刮也时有发生。路锥作为隔离、警示、防撞的重要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普通的路锥体积大、重量重、不便携带,并不能随时随地给爱车提供保护;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升缩路锥,通过折叠设计大幅度缩减了路锥的体积,但是为了保证路锥的稳定性——稳定站立不被风吹倒吹走,最轻的折叠升缩路锥也要3.5kg(见阿里巴巴、淘宝等网站),依然不方便携带。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已有带吸盘的可折叠路锥,但其吸盘都设置在路锥的底部以防止路锥翻倒和移位,以方便运输时,占用空间小,但在实践中,路锥所运用的地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路面有很多尘土,二是有的路面不平整,上述问题都会造成吸盘根本无法吸附在地面或吸附时的吸力不够大,从而导致吸盘无法起到固定路锥的作用,即容易造成路锥翻倒和移位。在实际生活中,随着汽车的普及,停车位越发紧张,车辆大都是处于密集停放,车与车之间经常发生细微擦挂、磕碰,因擦挂创伤面积小车主当时不容易被发现,特别是在公共停车场合。现有常用解决方案是在车辆四周放置路锥,为了让路锥不位移或翻倒,常用的是将路锥底部加配重块,或者是在路锥底部设置吸盘,底部设置配重块这种方式笨重不易于将路锥收纳在后备箱内,路锥底部设置吸盘这种方式需要路面光滑否则无法吸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研究的问题,利用车辆车体车面表面比较光滑,易于吸盘吸附的特性,采用异于传统思维的只考虑如何将路锥与地面固定的偏见,创造性的将吸盘与车体进行吸附,达到固定路锥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解决现有的带地面吸盘的路锥无法吸附在地面或吸附时的吸力不够大,导致吸盘无法起到固定路锥的作用,即容易造成路锥翻倒和移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锥体,所述锥体为可伸缩锥体,在锥体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吸附在车身上的吸盘。进一步,所述吸盘与锥体通过金属挂钩相固定。进一步,所述锥体上设置有通孔,吸盘的尾部与通孔活动相配合,在底座内设置有带收纳绳的卷尺盘,卷尺盘的控制按钮置于底座外,所述收纳绳与吸盘的尾部相连接,收纳绳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进一步,所述锥体的侧边至少设置有一个吸盘,卷尺盘与吸盘的数量相同,若为一个时,吸盘设置在锥体的顶端一侧;若为两个以上时,各吸盘均匀的设置有锥体的一侧侧面上。进一步,所述通孔与锥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滑动间隙,吸盘的尾部的结构为“工”字型,其中,“工”字型的竖柱结构与滑动间隙相配合。进一步,所述收纳绳的直径大于滑动间隙的宽度。进一步,所述锥体高度为40cm-70cm。进一步,所述底座为方形,其边长为35cm-45cm,或为圆形,其直径为35cm-45cm。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表现在:一、本技术使用的时候可以分别设置在车体四周,通过吸盘与车体吸附固定,即使在有细微碰触的时候也不会发生翻到,因为路锥与车体吸附固定,保证了路锥能够一直处于与车体附近达到保护车体的目的。二、本技术中的便携式折叠路锥不仅可以采用轻便的材质,还可以通过锥体侧面设置的吸盘将路锥牢固的固定在车身上,进一步提高了路锥的隔离、警示、防撞效果,减少车辆擦刮及交通事故发生;三、本技术中的锥体与吸盘可采用直接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也可采用活动固定的方式,采用直接固定的方式设置会对锥体的直径,吸盘设置的位置有限定,位置设置不当,容易造成锥体与车身相接触,而吸盘不能与之接触的问题,采用本案中的活动固定方式,可通过调整收纳绳的长度来实现吸盘将路锥固定在车身上,不会因吸盘的安装位置或车辆的结构不同,而能在车身上吸附吸盘的问题;四、本技术设置多个吸盘的目的是为了能将路锥牢固的固定的车身上,防止翻倒或位移等,能起到更牢固的固定作用;五、本技术中的锥体设置滑动间隙,将吸盘的尾部设置为“工”字型,就可将吸盘移动至锥体的顶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在锥体收纳时,影响锥体收纳,即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六、本技术收纳绳的直径大于滑动间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其在滑动间隙中移动,影响吸盘固定路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吸盘与锥体通过金属挂钩相固定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设置卷尺盘的结构示意图,值得注意的是附图中的卷尺盘和收纳绳的大小只是示意图,不代表实际尺寸比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技术启示下,应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为了解决现有的带地面吸盘的路锥会造成吸盘根本无法吸附在地面或吸附时的吸力不够大,导致吸盘无法起到固定路锥的作用,即容易造成路锥翻倒和移位。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锥体2,所述锥体2为可伸缩锥体,在锥体2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吸附在车身上的吸盘3。本案中的路锥最好为轻便路锥,便于携带、取放等,当然也可用于重型路锥。实践中,将车停在路边或需要防护车身的地段,可将本实用例中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取出,并将其展开,再通过吸盘吸附在车身上,起到固定路锥的作用,可防止路锥过轻或被碰撞而翻倒或移位,也可防止路锥翻倒或移位时,摩擦到车身,引起车身被挂花等问题。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吸盘3与锥体2通过金属挂钩相固定,固定后如图1所示;由于路锥是锥形的,其下部的直径会比上部的直径大,如果吸盘的位置设置不当,容易造成吸盘与车身的距离过大,从而不能将吸盘吸附到车身上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述锥体2上设置有通孔4,吸盘3的尾部与通孔4活动相配合,在底座1内设置有带收纳绳5的卷尺盘6,卷尺盘6的控制按钮7置于底座1外,所述收纳绳5与吸盘3的尾部相连接,收纳绳5的直径小于通孔4的直径,即当吸盘3设置在通孔上时,吸盘与收纳绳在锥体内部相连接。本实用例中所述的卷尺盘即为现有技术中的卷尺盘结构,通过控制按钮即可控制收纳绳5实现收缩、延长或收纳绳的固定。具体实现过程为,将路锥放在车身旁,若吸盘不能吸附到车身上时,按下控制按钮,可将收纳绳从卷尺盘中拉出,即可将吸盘从通孔中拉出,拉到适当位置时,再按一次控制按钮,就可将收纳绳固定,使其不收纳和有拉力的情况下不再延长,此时路锥就可在不与车身相接触情况下,实现吸盘与车身吸附相吸附。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锥体2的侧边至少设置有一个吸盘3,卷尺盘6与吸盘3的数量相同,若为一个时,吸盘3设置在锥体2的顶端一侧;若为两个及以上时,各吸盘3均匀的设置有锥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锥体(2),所述锥体(2)为可伸缩锥体,其特征在于:在锥体(2)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吸附在车身上的吸盘(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锥体(2),所述锥体(2)为可伸缩锥体,其特征在于:在锥体(2)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吸附在车身上的吸盘(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3)与锥体(2)通过金属挂钩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2)上设置有通孔(4),吸盘(3)的尾部与通孔(4)活动相配合,在底座(1)内设置有带收纳绳(5)的卷尺盘(6),卷尺盘(6)的控制按钮(7)置于底座(1)外,所述收纳绳(5)与吸盘(3)的尾部相连接,收纳绳(5)的直径小于通孔(4)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吸盘的便携式折叠路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2)的侧边至少设置有一个吸盘(3),卷尺盘(6)与吸盘(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滕
申请(专利权)人:王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