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包括电解槽,电解槽的一侧设有转料筒,电解槽与转料筒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转料筒的一侧设有电解液进出管,电解液进出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门,转料筒内设有活动挤压板,活动挤压板上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转料筒上固定设有一组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之间设有支撑横板,支撑横板的中部贯穿设有转动杆,支撑横板与转动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转动杆转动设置在活动挤压板上,转动杆的端部设有转动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转动盘,带动转动杆在支撑横板上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活动挤压板在转料筒内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对电解槽内的液位进行精准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解槽
,具体为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电解槽由槽体、阳极和阴极组成,多数用隔膜将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按电解液的不同分为水溶液电解槽、熔融盐电解槽和非水溶液电解槽三类。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槽时,在阳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还原反应,以制取所需产品。对电解槽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合理选择电极和隔膜材料,是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槽电压、节省能耗的关键;目前,在电解生产过程中,需要调节电解槽液位,同一电解槽在不同生产阶段,液位高度要求不同,需要实现多个液位。通常调节电解槽回液管上的液位套管插入回液管的深度来实现电解槽不同液位。但由于调节过程中没有基准,调节的液位与要求液位偏差较大,很难实现多个液位准确调节,操作复杂且不可控。其次,由于反复调节,液位套管容易松动,在回液管上向下滑动,造成调好的液位发生变化,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的一侧设有转料筒,所述电解槽与转料筒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所述转料筒的一侧设有电解液进出管,且电解液进出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门,所述转料筒内设有活动挤压板,所述活动挤压板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横板、转动杆和转动盘,所述转料筒上固定设有一组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的中部贯穿设有转动杆,且支撑横板与转动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活动挤压板上,所述转动杆的端部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杆的端部固定设有限位卡盘,所述活动挤压板上设有与限位卡盘配合的卡槽。所述转料筒内设有一组对称的限位柱,且限位柱贯穿活动挤压板。所述限位柱与活动挤压板之间紧密贴合,且活动挤压板与转料筒之间紧密贴合。所述电解槽和转料筒的侧边均设有测量板,且测量板的表面设有刻度尺,所述测量板为透明防腐蚀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对电解槽内进行添加溶液时,通过测量板配合刻度尺可以观察电解槽内的电解液储量,确定需要的电解液量,然后在通过开启第二开关阀门,通过旋转转动盘,使得转动盘带动转动杆旋转,然后转动杆带动活动挤压板上升,从而使得电解液进出管可以将外部的电解液抽到转料筒,直到抽到需要的电解液量,可以关闭第二开关阀门,开启第一开关阀门,通过旋转转动盘带动活动挤压板下将,将转料筒内的溶液挤压进入电解槽内,从而达到需要的电解液液位,反之则可以抽出电解槽内的电解液,通过这样的设置,方便对电解槽内的溶液进行精准的添加或者抽出,从而可以精准的保证电解槽达到需要的液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活动挤压板和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测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解槽1、转料筒2、连接管3、电解液进出管4、第一开关阀门5、第二开关阀门6、活动挤压板7、支撑架8、支撑横板9、转动杆10、转动盘11、限位柱12、限位卡盘13、测量板14、刻度尺1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包括电解槽1,电解槽1的一侧设有转料筒2,电解槽1与转料筒2之间通过连接管3连接,连接管3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5,转料筒2的一侧设有电解液进出管4,且电解液进出管4上设有第二开关阀门6,转料筒2内设有活动挤压板7,活动挤压板7上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8、支撑横板9、转动杆10和转动盘11,转料筒2上固定设有一组支撑架8,两个支撑架8之间设有支撑横板9,支撑横板9的中部贯穿设有转动杆10,且支撑横板9与转动杆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转动杆10转动设置在活动挤压板7上,转动杆10的端部设有转动盘11。进一步的,转动杆10的端部固定设有限位卡盘13,活动挤压板7上设有与限位卡盘13配合的卡槽,通过限位卡盘13配合卡槽的设置,使得转动杆10可以转动设置在活动挤压板7上,从而方便转动杆10对活动挤压板7进行上下调节;进一步的,转料筒2内设有一组对称的限位柱12,且限位柱12贯穿活动挤压板7,通过限位柱12的设置,使得活动挤压板7在限位柱12上进行上下移动,不会随着转动杆10进行转动;进一步的,限位柱12与活动挤压板7之间紧密贴合,且活动挤压板7与转料筒2之间紧密贴合,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活动挤压板7的密封性,从而使得方便将电解液注入电解槽1内或者将电解槽1内的电解液抽出;进一步的,电解槽1和转料筒2的侧边均设有测量板14,且测量板14的表面设有刻度尺15,测量板14为透明防腐蚀材料制成,通过透明材料的测量板14的设置,使得方便观察电解槽1和转料筒2内的溶液储量,并且通过刻度尺15的设置,使得观察更精准。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电解槽1内进行添加溶液时,通过测量板14配合刻度尺15可以观察电解槽1内的电解液储量,确定需要的电解液量,然后在通过开启第二开关阀门6,通过旋转转动盘11,使得转动盘11带动转动杆10旋转,然后转动杆10带动活动挤压板7上升,从而使得电解液进出管4可以将外部的电解液抽到转料筒2,直到抽到需要的电解液量,可以关闭第二开关阀门,开启第一开关阀门5,通过旋转转动盘11带动活动挤压板7下将,将转料筒2内的溶液挤压进入电解槽1内,从而达到需要的电解液液位,反之则可以抽出电解槽1内的电解液。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包括电解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1)的一侧设有转料筒(2),所述电解槽(1)与转料筒(2)之间通过连接管(3)连接,所述连接管(3)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5),所述转料筒(2)的一侧设有电解液进出管(4),且电解液进出管(4)上设有第二开关阀门(6),所述转料筒(2)内设有活动挤压板(7),所述活动挤压板(7)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8)、支撑横板(9)、转动杆(10)和转动盘(11),所述转料筒(2)上固定设有一组支撑架(8),两个所述支撑架(8)之间设有支撑横板(9),所述支撑横板(9)的中部贯穿设有转动杆(10),且支撑横板(9)与转动杆(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10)转动设置在活动挤压板(7)上,所述转动杆(10)的端部设有转动盘(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液位调节装置,包括电解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1)的一侧设有转料筒(2),所述电解槽(1)与转料筒(2)之间通过连接管(3)连接,所述连接管(3)上设有第一开关阀门(5),所述转料筒(2)的一侧设有电解液进出管(4),且电解液进出管(4)上设有第二开关阀门(6),所述转料筒(2)内设有活动挤压板(7),所述活动挤压板(7)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8)、支撑横板(9)、转动杆(10)和转动盘(11),所述转料筒(2)上固定设有一组支撑架(8),两个所述支撑架(8)之间设有支撑横板(9),所述支撑横板(9)的中部贯穿设有转动杆(10),且支撑横板(9)与转动杆(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杆(10)转动设置在活动挤压板(7)上,所述转动杆(10)的端部设有转动盘(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亚新,赵建山,杨卫东,锁克燕,
申请(专利权)人:杨卫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