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钩及防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86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钩,包括吊钩本体,包括吊环部与钩挂部;两个第一连接杆,对称设在吊环部上;第一扭簧,套设在第一连接杆上,插接在吊环部上;挡板,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与第一扭簧连接,位于钩挂部的开口侧,且具有与钩挂部抵接的状态;两个第二连接杆,对称设在钩挂部上;第二扭簧,套设在第二连接杆上,插接在钩挂部上,与第一扭簧的弹性力方向相同;加固板,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上,与第二扭簧连接,位于钩挂部开口侧的背离侧;连接板,一端与挡板铰接,另一端与加固板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挡板上的扭矩弹簧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不能及时挡住绳索的问题,降低了吊钩在钩挂绳索时绳索脱钩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钩及防坠器
本技术涉及防坠器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吊钩及防坠器。
技术介绍
防坠器又叫速差器,是一种起保护作用的产品。防坠器通常由挂钩、尼龙绳、外壳、棘齿轮、钢丝绳以及吊钩等组成。防坠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吊钩通常是挂在人或者货物上的,而吊钩上通常设有挡板以及卡设在吊钩本体与挡板上的扭矩弹簧,挡板的作用是避免挂设在吊钩本体上的绳索脱钩。但在吊钩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卡设在吊钩本体与挡板上的扭矩弹簧会因某些原因损坏,这时挡板会失去作用,不能及时的起到挡绳索的作用,这时绳索会有脱钩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吊钩,解决了挡板上的扭矩弹簧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不能及时挡绳索的问题,降低了吊钩在钩挂绳索时绳索脱钩的风险。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吊钩,包括吊钩本体,包括吊环部与钩挂部;两个第一连接杆,对称设在吊环部上;第一扭簧,套设在第一连接杆上,插接在吊环部上;挡板,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与第一扭簧连接,位于所述钩挂部的开口侧,且具有与所述钩挂部抵接的状态;两个第二连接杆,对称设在钩挂部上;第二扭簧,套设在第二连接杆上,插接在钩挂部上,与所述第一扭簧的弹性力方向相同;加固板,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上,与第二扭簧连接,位于所述钩挂部开口侧的背离侧;连接板,一端与挡板铰接,另一端与加固板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钩本体在进行钩挂绳索时,挡板将绳索挡在钩挂部上,在吊钩使用的过程中,若卡设在挡板上的第一扭矩弹簧损坏失去弹力,挡板仍然会在第二扭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将挡板上抵紧在吊钩本体的钩挂部上,从而避免吊钩本体上的绳索脱落,降低了吊钩上的绳索脱钩的风险,提高了货物或人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扭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扭簧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柱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两个第一安装柱上均设有第一扭簧,增加了挡板的弹力,使挡板抵在吊钩本体上更加的稳固,降低了吊钩在使用时绳索脱钩的风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扭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扭簧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柱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两个第一安装柱上均设有第二扭簧,从而增加了加固板的弹力,也使得挡板具有更大的弹力,增加了挡板的稳定性,使挡板更好的抵紧在吊钩本体上,降低了绳索在吊钩本体上的脱落的风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钩挂部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板的数量设为两个,从而将挡板与加固板从两个方向上连接起来,从而将挡板与加固板能更好的连接,增加了挡板与加固板连接的稳定性,使挡板更加稳定的抵紧在吊钩本体上,提高了挡板的稳定性,降低了绳索从吊钩本体上脱钩的风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钩挂部上设有抵接槽;所述挡板通过抵接槽与所述钩挂部进行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钩挂部留出抵接槽,使挡板抵接在抵接槽内,从而降低了挡板从抵接槽内滑落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绳索从吊钩本体上脱落的风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钩挂部的内边上设有加强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钩挂部上的留出一个加强边,从而增加了钩挂部的强度,降低了吊钩本体使用过程中断裂的风险,提高了货物吊运时的安全性。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坠器。一种防坠器,包括上述所述任意一种吊钩。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挡板对吊钩本体的抵紧力较大,且稳定,在吊钩进行吊运时,即使第一扭矩弹簧损坏,挡板在第二扭矩弹簧的弹力下仍能抵紧在吊钩本体上的抵接槽内,相当于为挡板增加了一道屏障,降低了绳索在吊钩本体上脱落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测图。图2是图1中的正视图。图中,11、吊钩本体;111、吊环部;112、钩挂部;113、抵接槽;114、加强边;12、第一安装柱;13、第一扭簧;14、挡板;21、第二安装柱;22、第二扭簧;23、加固板;24、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吊钩在使用的过程中,挡板上的扭矩弹簧有时会因某些原因发生损坏,从而挡板失去弹力,此时,挡板无法起到挡绳索的作用,绳索面临着脱钩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设计一种吊钩,在挡板上的扭矩弹簧失去弹力时,挡板仍然能够抵紧在吊钩本体上,降低绳索脱钩的风险。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吊钩,主要有吊钩本体11、两个第一安装柱12、第一扭簧13、挡板14、两个第二安装柱21、第二扭簧22、加固板23以及连接板24等几部分组成。吊钩本体11可分为吊环部111和钩挂部112,吊环部111与钩挂部112可进行一体铸造,或吊环部111与钩挂部112分开铸造,然后将吊环部111与钩挂部112焊接在一起。两个第一安装柱12对称焊接在吊环部111上,两个第一安装柱12位于吊环部111的两侧,两个第一安装柱12同轴。第一扭簧1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安装柱12上套有一个第一扭簧13,第一扭簧13一端与吊环部111插接、另一端与挡板14插接。挡板14位于钩挂部112的开口侧,挡板1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安装柱1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挡板14的自由端在第一扭簧1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具有与钩挂部112抵接的状态。钩挂部112上预留有抵接槽113,抵接槽113位于钩挂部112开口侧进行钩挂的一端,挡板14在第一扭簧13的弹力作用下,挡板14的一端位于抵接槽113内与钩挂部112进行抵接。钩挂部112在进行铸造时,钩挂部112的内侧,即钩挂部112钩挂绳索时的受力端留设有加强边114,加强边114提高了钩挂部112的最大承受力,吊运时降低了钩挂部112断裂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挡板14进行安装时,预先使第一扭簧13保存一定的弹性力,使挡板14的自由端能够抵接在钩挂部112上。参照图1和图2,两个第二安装柱21对称焊接在钩挂部112上,两个第二安装柱21同轴。第二扭簧2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二安装柱21上套有一个第二扭簧22,第二扭簧22一端与钩挂部112插接、另一端与加固板23插接。加固板23位于钩挂部112上与开口侧的相背离的一侧,加固板23一端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安装柱21上、另一端通过连接板24与挡板14连接。连接板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板24对称分布在钩挂部112的两侧,即吊钩本体11的钩挂部112位于两个连接板24的中间,两个连接板24平行,连接板24的一端与加固板23进行活动铆接,另一端与挡板14进行活动铆接。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连接板24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n吊钩本体(11),包括吊环部(111)与钩挂部(112);/n两个第一安装柱(12),对称设在吊环部(111)上;/n第一扭簧(13),套设在第一安装柱(12)上,插接在吊环部(111)上;/n挡板(14),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柱(12)上,与第一扭簧(13)连接,位于所述钩挂部(112)的开口侧,且具有与所述钩挂部(112)抵接的状态;/n两个第二安装柱(21),对称设在钩挂部(112)上;/n第二扭簧,套设在第二安装柱(21)上,插接在钩挂部(112)上,与所述第一扭簧(13)的弹性力方向相同;/n加固板(23),转动连接在第二安装柱(21)上,与第二扭簧连接,位于所述钩挂部(112)开口侧的背离侧;/n连接板(24),一端与挡板(14)铰接,另一端与加固板(23)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钩本体(11),包括吊环部(111)与钩挂部(112);
两个第一安装柱(12),对称设在吊环部(111)上;
第一扭簧(13),套设在第一安装柱(12)上,插接在吊环部(111)上;
挡板(14),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柱(12)上,与第一扭簧(13)连接,位于所述钩挂部(112)的开口侧,且具有与所述钩挂部(112)抵接的状态;
两个第二安装柱(21),对称设在钩挂部(112)上;
第二扭簧,套设在第二安装柱(21)上,插接在钩挂部(112)上,与所述第一扭簧(13)的弹性力方向相同;
加固板(23),转动连接在第二安装柱(21)上,与第二扭簧连接,位于所述钩挂部(112)开口侧的背离侧;
连接板(24),一端与挡板(14)铰接,另一端与加固板(23)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彩芬郭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佳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