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上料的放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831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7
一种易于上料的放卷装置,涉及放卷装置领域,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至少两个轴承座,主轴的右端贯穿的设置在轴承座内且与轴承座轴承连接,主轴上以主轴为中心固接第一圆盘,主轴上滑动连接轴套,轴套上以轴套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固设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圆盘垂直,第一圆盘上沿径向设置与第一连接板数量相等条形开口,第一圆盘在条形开口的两侧设置卡槽,卡槽内卡接与第一圆盘垂直设置的物料定位板,第一连接板和物料定位板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物料定位板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难以将卷状物料套设到放卷装置上和放卷装置无法适应多种内径不同的卷状物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上料的放卷装置
本技术涉及收放卷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易于上料的放卷装置。
技术介绍
放卷装置上设置有一个顶撑圈71用来支撑需要被放卷的卷状物料。放卷时,将卷状物料套设在顶撑圈上,再进行放卷工作。为了保证放卷时卷状物料和顶撑圈之间没有相对运动,顶撑圈的外径需要略大于卷状物料的内径以保证两者为过盈配合,但是这样就使得在往顶撑圈上套设卷装物料时需要多名员工花费很大力气和很长的时间才能将卷状物料套设到顶撑圈上,卷状物料套设困难。有的加工企业采用在放卷装置上安装气涨轴来代替顶撑圈,但是气胀轴价格高昂、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且维修非常不便,无法适应实际生产的需求。实际放卷时,经常需要对不同内径的卷状物料进行放卷,而顶撑圈的大小是固定的,无法适应多种内径不同的卷状物料的放卷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上料的放卷装置,解决难以将卷状物料套设到放卷装置上和放卷装置无法适应多种内径不同的卷状物料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于上料的放卷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至少两个轴承座,主轴的右端贯穿的设置在轴承座内且与轴承座轴承连接,主轴上以主轴为中心固接第一圆盘,所述主轴上滑动连接轴套,轴套上以轴套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固设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圆盘垂直,所述第一圆盘上沿径向设置与第一连接板数量相等条形开口,第一圆盘在条形开口的两侧设置卡槽,卡槽内卡接与第一圆盘垂直设置的物料定位板,第一连接板和物料定位板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物料定位板铰接,所述轴套的左端设置第二圆盘,第二圆盘的中心设置圆形的通孔且滑动套设在主轴上,所述第二圆盘的左侧设置顶紧螺母,主轴的左端设置外螺纹,顶紧螺母内部设置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设置两个轴承座。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定位板的一端两侧设置与卡槽对应的卡块,物料定位板通过卡块与卡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上以轴套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固设四个第一连接板,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板的夹角为直角。进一步地,一组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物料定位板之间设置两组第二连接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每组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定位板沿第一圆盘径向外侧设置顶撑板,所述顶撑板沿第一圆盘径向的外表面为弧面。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顶撑圈替换成了能够调节与主轴距离的多块顶撑板,上料时先调节多块顶撑板围成的虚拟的顶撑圈的内径使其小于卷状物料的内径,将物料套设在多块顶撑板上,再调节多块顶撑板围成的虚拟的顶撑圈的内径,使其增大至与卷装物料过盈配合,最后通过顶紧螺母、第二圆盘和轴套将顶撑板的位置锁定,这样能够很轻易的将卷状物料安装到放卷装置上。2.本技术由顶撑板组成的虚拟顶撑圈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适用于多种内径不同的卷状物料的放卷。3.本技术通过在卷状物料的两侧设置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能够有效防止卷状物料沿主轴径向移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其中一个顶撑板);图3为本技术卸下螺母和第二圆盘后的左视图;图4为第一圆盘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使用顶撑圈的放卷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5和6所示,一种易于上料的放卷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设置至少两个轴承座11,主轴2的右端贯穿的设置在轴承座11内且与轴承座11轴承连接,主轴2上以主轴2为中心固接第一圆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上滑动连接轴套4,轴套4上以轴套4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固设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41,所述第一连接板41与第一圆盘3垂直,所述第一圆盘3上沿径向设置与第一连接板41数量相等条形开口31,第一圆盘3在条形开口31的两侧设置卡槽311,卡槽311内卡接与第一圆盘3垂直设置的物料定位板6,第一连接板41和物料定位板6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1和物料定位板6铰接,所述轴套4的左端设置第二圆盘8,第二圆盘8的中心设置圆形的通孔且滑动套设在主轴2上,所述第二圆盘8的左侧设置顶紧螺母9,主轴2的左端设置外螺纹21,顶紧螺母9内部设置与外螺纹21匹配的内螺纹。本技术通过在卷状物料的两侧设置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能够有效防止卷状物料沿主轴径向移位。所述安装座1上设置两个轴承座11。两个轴承座已经能够保证主轴的稳定转动,从经济方面考虑将轴承座的数量确定为两个。所述物料定位板6的一端两侧设置与卡槽311对应的卡块61,物料定位板6通过卡块61与卡槽311滑动连接。卡块和卡槽的匹配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板与第一圆盘滑动连接,实际上也可以采取其他任何一种能够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的其他的滑动连接方式。所述轴套4上以轴套4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固设四个第一连接板41,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板41的夹角为直角。四个两两夹角为直角的第一连接板的设置能够保证顶撑板的数量为四块,四块顶撑板的设置能够使顶撑板对卷状物料的顶撑更加稳定。一组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所述物料定位板6之间设置两组第二连接板5。两组第二连接板的设置使物料定位板相对于第一圆盘的滑动更为顺畅。所述第二连接板5每组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41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物料定位板不容易发生偏转,同时也使物料定位板相对于第一圆盘的滑动更为顺畅。所述物料定位板6沿第一圆盘3径向外侧设置顶撑板7,所述顶撑板7沿第一圆盘3径向的外表面为弧面。外表面为弧面的顶撑板既能增加物料定位板与卷装物料内表面的静摩擦力,也能够防止物料定位板在卷装物料上形成压痕。该放卷装置上料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拧松顶紧螺母,取下第二圆盘,将卷装物料套设在有顶撑板组成的虚拟顶撑圈上,此时虚拟顶撑圈的直径较小,无法与卷状物料形成过盈配合;2.将第二圆盘装配到主轴上,使用工具拧紧顶紧螺母,顶紧螺母通过第二圆盘迫使轴套右移,轴套带动第一连接板右移,第二连接板在右移的同时逆时针转动,带动物料定位板向第一圆盘径向外侧滑动,使顶撑板与主轴的距离增加。3.继续拧紧顶紧螺母,使顶撑板与主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直至顶撑板组成的虚拟顶撑圈与卷装物料形成过盈配合。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上料的放卷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设置至少两个轴承座(11),主轴(2)的右端贯穿的设置在轴承座(11)内且与轴承座(11)轴承连接,主轴(2)上以主轴(2)为中心固接第一圆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上滑动连接轴套(4),轴套(4)上以轴套(4)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固设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41),所述第一连接板(41)与第一圆盘(3)垂直,所述第一圆盘(3)上沿径向设置与第一连接板(41)数量相等条形开口(31),第一圆盘(3)在条形开口(31)的两侧设置卡槽(311),卡槽(311)内卡接与第一圆盘(3)垂直设置的物料定位板(6),第一连接板(41)和物料定位板(6)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1)和物料定位板(6)铰接,所述轴套(4)的左端设置第二圆盘(8),第二圆盘(8)的中心设置圆形的通孔且滑动套设在主轴(2)上,所述第二圆盘(8)的左侧设置顶紧螺母(9),主轴(2)的左端设置外螺纹(21),顶紧螺母(9)内部设置与外螺纹(21)匹配的内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上料的放卷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设置至少两个轴承座(11),主轴(2)的右端贯穿的设置在轴承座(11)内且与轴承座(11)轴承连接,主轴(2)上以主轴(2)为中心固接第一圆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上滑动连接轴套(4),轴套(4)上以轴套(4)为对称中心对称的固设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41),所述第一连接板(41)与第一圆盘(3)垂直,所述第一圆盘(3)上沿径向设置与第一连接板(41)数量相等条形开口(31),第一圆盘(3)在条形开口(31)的两侧设置卡槽(311),卡槽(311)内卡接与第一圆盘(3)垂直设置的物料定位板(6),第一连接板(41)和物料定位板(6)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1)和物料定位板(6)铰接,所述轴套(4)的左端设置第二圆盘(8),第二圆盘(8)的中心设置圆形的通孔且滑动套设在主轴(2)上,所述第二圆盘(8)的左侧设置顶紧螺母(9),主轴(2)的左端设置外螺纹(21),顶紧螺母(9)内部设置与外螺纹(21)匹配的内螺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宇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