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驮背车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驮背运输是指公路货车或半挂车等公路车辆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火车站自行开上驮背车,并通过铁路完成长距离运输,在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公路车辆可自行开下驮背车并驶往最终目的地的一种便捷运输方式。驮背车的车体一般可以包括本体部和可分离的托部,在装卸车时,可以先将托部自本体部旋转并分离出来,以方便公路车辆的开上、开下,在装卸车完成后,可以再将托部安装于本体部。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托部和本体部的分离,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实现旋转装卸货,并可简化驮背车的车体结构,有利于实现车体轻量化,并降低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包括驮背车和地面设备,所述驮背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本体部和托部;所述本体部包括至少一个本体单元,所述本体单元包括两个端部架,两所述端部架之间设有一个可分离的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包括驮背车和地面设备,所述驮背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本体部(1)和托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包括至少一个本体单元,所述本体单元包括两个端部架,两所述端部架之间设有一个可分离的所述托部(4);/n所述地面设备包括转动装置、两组端部架举升部、托部举升部和设于轨道(100)外的两组斜坡过渡装置(200);/n两组所述端部架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所述托部(4)两端的所述端部架;/n所述托部举升部能够举升所述托部(4),使所述托部(4)与两所述端部架脱离;/n所述托部(4)与所述端部架处于脱离状态时,所述转动装置(400)能够驱动所述托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包括驮背车和地面设备,所述驮背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本体部(1)和托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包括至少一个本体单元,所述本体单元包括两个端部架,两所述端部架之间设有一个可分离的所述托部(4);
所述地面设备包括转动装置、两组端部架举升部、托部举升部和设于轨道(100)外的两组斜坡过渡装置(200);
两组所述端部架举升部能够分别举升所述托部(4)两端的所述端部架;
所述托部举升部能够举升所述托部(4),使所述托部(4)与两所述端部架脱离;
所述托部(4)与所述端部架处于脱离状态时,所述转动装置(400)能够驱动所述托部(4)绕其回转轴线转动,且当所述托部(4)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所述托部(4)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组所述斜坡过渡装置(200)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地面的限位挡(210),所述托部(4)转动至与所述限位挡(210)抵接时,所述托部(4)的两端能够分别与所述斜坡过渡装置(200)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部举升部为两组,两组所述托部举升部分别作用于所述托部(4)的纵向两端部,所述托部举升部包括设于轨道(100)内的托部举升装置(8),所述托部举升装置(8)包括第二底座(81)、第二支撑座(82)、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底座(81)和所述第二支撑座(82)之间,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支撑机构以升降所述第二支撑座(82);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82)的驱动轮(87),所述驱动轮(87)与所述托部(4)的下端面抵接并可推动所述托部(4)绕其回转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82)下方的支撑部;
所述第二底座(81)设有第三滑道(811),所述第二支撑座(82)设有第四滑道(821);
所述支撑部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组件(84),所述第二支撑组件(84)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三支撑杆(841)和第四支撑杆(842),所述第三支撑杆(84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82)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841)的底端可沿所述第三滑道(811)滑动,所述第四支撑杆(84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座(81)铰接,所述第四支撑杆(842)的顶端可沿所述第四滑道(821)滑动;
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84)以改变所述第三支撑杆(841)和所述第四支撑杆(842)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锁定组件(832),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底座(81)并可作用于第二支撑组件(84)以改变所述第三支撑杆(841)和所述第四支撑杆(842)之间的夹角,且当所述第三支撑杆(841)和所述第四支撑杆(842)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小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832)能够锁定所述第三支撑杆(841)和所述第四支撑杆(842)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832)包括第二推杆(833)和第二摇杆(834),所述第二底座(81)还设有第二销座(812);
所述第二推杆(83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段(8331)、第二折弯(8333)和第四段(8332),所述第三段(8331)的端部与所述第三支撑杆(841)的底端铰接并可沿所述第三滑道(811)滑动,所述第二折弯(833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831)铰接;
所述第二摇杆(834)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段(8332)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销座(812)铰接;
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二折弯(8333)使所述第二摇杆(834)绕所述第二销座(812)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三支撑杆(841)的底端沿所述第三滑道(811)滑动,当所述第三支撑杆(841)和所述第四支撑杆(842)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小时,所述第二折弯(8333)位于所述第二销座(812)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杆(833)的第三段(8331)的端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套设有第二滚轮(8335),所述第二底座(81)还设有第二滚板(813),所述第三段(8331)的端部沿所述第三滑道(811)滑动时,所述第二滚轮(8335)能够沿所述第二滚板(813)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二上滑动轴(85)和套设于所述第二上滑动轴(85)外的第二滚套(851);
所述第二上滑动轴(85)穿过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84)的第四支撑杆(842)的顶端并可沿所述第四滑道(821)滑动,所述第二滚套(851)位于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杆(842)之间并与所述第二支撑座(82)抵接滚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二下滑动轴(86);
所述第二下滑动轴(86)穿过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84)的第三支撑杆(841)的底端以及所述第二推杆(833)的第三段(8331),并可沿所述第三滑道(811)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400)还包括两组动力轮组,两组所述动力轮组能够分别从两端驱动所述托部(4)转动,所述动力轮组包括间隔设于地面的主动轮(410)和从动轮(420),所述主动轮(410)靠近轨道(100)的一侧设置,所述托部(4)能够在所述驱动轮(87)的驱动作用下转动至与所述动力轮组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部(4)的纵向两端均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部勾(421)和沿横向延伸的下部圆轴(412c);
所述端部架设有端部连接机构(22),所述端部连接机构(22)包括端部连接钩(221)和端部纵向支撑件(222),所述端部连接钩(221)形成朝上设置的钩口,组装状态下,所述下部圆轴(412c)能够挂靠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的钩口,所述上部勾(421)能够卡装于所述端部纵向支撑件(22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的内钩面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端部凹槽(221a),所述端部凹槽(221a)的内表面形成端部导引面,用于导引所述下部圆轴(412c)的滑入,且所述端部导引面还能够与所述下部圆轴(412c)相配合,以导引所述托部(4)与所述端部架的转动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纵向支撑件(222)包括端部纵向支撑主体(222a)以及固定在所述端部纵向支撑主体(222a)前端和后端的端部磨耗板(222b),所述端部纵向支撑主体(222a)供所述上部勾(421)钩挂,且在钩挂状态下,前端的所述端部磨耗板(222b)与所述上部勾(421)的内钩面前侧抵接,后端的所述端部磨耗板(222b)与所述上部勾(421)的内钩面后侧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连接机构(22)还包括:
端部横向限位件(223),所述端部横向限位件(223)位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上方并位于所述端部纵向支撑件(222)前方;所述端部横向限位件(223)包括端部横向限位槽(223a),所述端部横向限位槽(223a)用于和所述托部(4)的导向限位件(422)相配合,以对所述托部(4)的安装进行导向,并形成所述托部(4)的横向限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架还安装有锁闭机构(5),用于在上下方向上锁定或解锁所述托部(4);和/或,
所述端部架还安装有横向止挡机构(6),止挡状态下,所述横向止挡机构(6)能够对所述托部(4)形成横向止挡,解挡状态下,所述横向止挡机构(6)能够解除对所述托部(4)的止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包括端部钩主体(221b),所述端部钩主体(221b)包括两个沿横向间隔布置的端部钩分体(221b-1)以及形成在两所述端部钩分体(221b-1)之间的端部容纳腔(221b-2),所述锁闭机构(5)安装于所述端部容纳腔(221b-2);和/或,
所述横向止挡机构(6)安装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的横向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机构(5)包括:
第一锁体(51),所述第一锁体(51)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铰接,所述第一锁体(51)的一端部为锁定端部(511),另一端部为第一限位端部(512),所述第一锁体(51)的第三铰轴(52)位于所述锁定端部(511)和所述第一限位端部(512)之间;
第一限位部(53),所述第一限位部(53)固定在所述端部容纳腔(221b-2)内;
第一锁闭驱动梁组件(54),与所述第一锁体(51)相连;
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端部(512)自上而下与所述第一限位部(53)相抵,所述锁定端部(511)与所述托部(4)相抵,以锁定所述托部(4);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锁闭驱动梁组件(54)能够驱使所述第一限位端部(512)自下而上脱离所述第一限位部(53)、所述锁定端部(511)旋转脱离所述托部(4)。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闭驱动梁组件(54)包括第一推梁(541)、第一导向套(542)和传动梁(543),所述第一导向套(542)固定在所述端部容纳腔(221b-2)内,所述第一推梁(541)与所述第一导向套(542)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梁(5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5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梁(541)铰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41b),所述第一弹性件(541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梁(541)相作用,解锁过程为所述第一弹性件(541b)的变形量增加的过程。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机构(5)还包括第二限位部(55),所述第二限位部(55)固定在所述端部容纳腔(221b-2)内,所述第一锁体(51)还包括第二限位端部(514),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端部(514)自下而上与所述第二限位部(55)相抵。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机构(5)包括:
锁头(51′),所述锁头(51′)可转动地连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所述锁头(51′)在其旋转中心线的两侧分别设有锁定部(511′)和支撑部(512′);
第二锁体(52′),所述第二锁体(52′)可滑动地连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
第二锁闭驱动组件(53′),与所述第二锁体(52′)传动连接;
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二锁体(52′)自下而上与所述支撑部(512′)相支撑,以使所述锁定部(511′)压紧所述托部(4);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二锁闭驱动组件(53′)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锁体(52′)沿远离所述锁头(51′)的方向位移,所述支撑部(512′)能够绕所述旋转中心线向下转动,以使所述锁定部(511′)向上转动脱离所述托部(4)。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闭驱动组件(53′)包括第二推梁(531′)、第二导向套(532′)和连梁单元(533′),所述第二导向套(532′)固定在所述端部容纳腔(221b-2)内,所述第二推梁(531′)与所述第二导向套(532′)滑动连接,所述连梁单元(533′)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推梁(531′)铰接,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锁体(52′)铰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31b′),所述第二弹性件(531b′)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推梁(531′)相作用,解锁过程为所述第二弹性件(531b′)的变形量增加的过程。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机构(5)还包括旋转支撑体(54′),所述旋转支撑体(54′)固定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所述旋转支撑体(54′)设有旋转轴部(541′),所述旋转轴部(541′)具有弧形柱面,所述锁头(51′)设有与所述旋转轴部(541′)相匹配的弧形缺口(513′),所述锁头(51′)以所述弧形缺口(513′)插装于所述旋转轴部(541′),并能够以旋转轴部(541′)的中轴线作为所述旋转中心线。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51′)的重心在纵向上偏离所述旋转中心线,并位于所述支撑部(512′)所在侧;和/或,
还包括第三弹性件,锁定过程为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变形量增加的过程。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止挡机构(6)包括:
支座(61),所述支座(61)固定于所述端部连接钩(221),所述支座(61)设有过孔(611);
第一止挡梁(62);
止挡驱动梁组件(63),与所述第一止挡梁(62)传动连接;
止挡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梁(62)伸出所述过孔(611),以对所述托部(4)形成横向止挡;解挡状态下,所述止挡驱动梁组件(63)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止挡梁(62)缩回,以解除对所述托部(4)的止挡。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弹性件(64),所述第四弹性件(64)作用于所述第一止挡梁(62),解挡过程为所述弹性件(64)的变形量增加的过程。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旋转装卸货的驮背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驱动梁组件(63)包括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梁(631),所述第一连梁(631)的一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国,臧宏波,赵玉叶,吴荣坤,袁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