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智能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317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移动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正压智能防护系统,包括舱体,舱体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圆柱体结构的进风筒,进风筒远离舱体的一端为开口设置,进风筒内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与进风筒相匹配的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第一套环内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滤尘网,第二套环内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活性炭吸附网,进风筒靠近筒口的位置处安装有与滤尘网相对应的除尘机构,进风筒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粉尘传感器和动力送风机,动力送风机的进风端固定连通有进风管,进风管贯穿进风筒的顶部延伸至其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对车外污染的环境进行高效净化处理,从而对车载人员进行有效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压智能防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载移动设备
,尤其涉及正压智能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悬浮在空气中的污染气溶胶颗粒对人体构成危害,可通过呼吸以及飞沫等传播,气溶胶颗粒因传播面大、暴发性强、感染剂量小、传播途径难以防范等特点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应保证环境的空气质量,减少有害病原体对人员的污染尤为重要。当需在污染的环境下进行作业时,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对人员、设备进行保护。对于车裁移动设备一般采用向车内送风来保证车内正压,从而防止污染环境对车内造成污染。但是,现有技术中,滤网虽然可以对送入舱体的风进行过滤,但是,滤网易沾附颗粒而发生堵塞,不仅影响送风质量,而且影响送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内舱体在送风过程中易导致滤网发生堵塞,从而影响送风质量以及送风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正压智能防护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正压智能防护系统,包括舱体,所述舱体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圆柱体结构的进风筒,所述进风筒远离舱体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进风筒内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正压智能防护系统,包括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圆柱体结构的进风筒(2),所述进风筒(2)远离舱体(1)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进风筒(2)内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与进风筒(2)相匹配的第一套环(3)和第二套环(4),所述第一套环(3)内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滤尘网(5),所述第二套环(4)内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活性炭吸附网(6),所述进风筒(2)靠近筒口的位置处安装有与滤尘网(5)相对应的除尘机构,所述进风筒(2)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粉尘传感器(7)和动力送风机(8),所述动力送风机(8)的进风端固定连通有进风管(9),所述进风管(9)贯穿进风筒(2)的...

【技术特征摘要】
1.正压智能防护系统,包括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圆柱体结构的进风筒(2),所述进风筒(2)远离舱体(1)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进风筒(2)内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与进风筒(2)相匹配的第一套环(3)和第二套环(4),所述第一套环(3)内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滤尘网(5),所述第二套环(4)内固定安装有匹配的活性炭吸附网(6),所述进风筒(2)靠近筒口的位置处安装有与滤尘网(5)相对应的除尘机构,所述进风筒(2)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粉尘传感器(7)和动力送风机(8),所述动力送风机(8)的进风端固定连通有进风管(9),所述进风管(9)贯穿进风筒(2)的顶部延伸至其内腔,且进风管(9)位于活性炭吸附网(6)和舱体(1)之间设置,所述动力送风机(8)的出风端固定连通有出风管(10),所述出风管(10)的另一端与舱体(1)固定连通;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设置在进风筒(2)筒口位置处的刷杆(11),所述刷杆(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2),所述进风筒(2)的内筒壁上开设有与滑块(12)相匹配的环形槽(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雨张薇张楠马成云贾卓帕克·金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空气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