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朝专利>正文

一种下半身与双侧脑灌注的动脉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10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半身与双侧脑灌注的动脉插管,包括插管本体,多个分支管,且每个分支管末端均设置有包括承卡件和固定环套的快接卡件,承卡件圆周侧面上具有多个出液口和第一限位槽;所述固定环套内端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卡条;分支管与承卡件交接端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自分支管端面贯穿至分支管侧面,且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位置对应设置,限位卡条贯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动脉插管可有效解决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脑灌注不足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问题,同时本装置使用时方便快捷,无需手术线缝合,大大节约术前准备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由灌注装置与主动脉对接而对主动脉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半身与双侧脑灌注的动脉插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下半身与双侧脑灌注的动脉插管。
技术介绍
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深低温停循环。在深低温停循环中还需对脑进行血液灌注,常规手术中往往仅需对单侧脑灌注,但患者脑血管畸形下,仅进行单侧脑灌注容易发生对侧脑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脑缺血、缺氧性损伤。为解决此问题,需要设计一款可同时进行双侧脑灌注的灌注装置,在申请号“CN200920278063.8”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主动脉弓分支人工血管,可同时进行双侧脑灌注,但此专利中对于人工血管与患者血管对接时采用常规手术线缝合,不仅费事费力而且缝合时对患者主动脉管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下半身与双侧脑灌注的动脉插管,本装置结构简单,可有效解决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脑灌注不足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问题,同时本装置使用时方便快捷,无需手术线缝合,大大节约术前准备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由灌注装置与主动脉对接而对主动脉的损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半身与双侧脑灌注的动脉插管,包括插管本体,所述插管包括供血管(4)、对称设置供血管(4)出液端的第一分支管(1)和第二分支管(2)、连通至供血管(4)的第三分支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管(1)、第二分支管(2)和第三分支管(3)末端均设置有快接卡件,所述快接卡件包括与分支管一体设置的承卡件(5)、套设在承卡件(5)上的固定环套(6),其中承卡件(5)圆周侧面上具有多个出液口和第一限位槽(501);所述固定环套(6)内端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卡条(601),所述限位卡条(601)插接于第一限位槽(501)内;分支管与承卡件(5)交接端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502),第二限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半身与双侧脑灌注的动脉插管,包括插管本体,所述插管包括供血管(4)、对称设置供血管(4)出液端的第一分支管(1)和第二分支管(2)、连通至供血管(4)的第三分支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管(1)、第二分支管(2)和第三分支管(3)末端均设置有快接卡件,所述快接卡件包括与分支管一体设置的承卡件(5)、套设在承卡件(5)上的固定环套(6),其中承卡件(5)圆周侧面上具有多个出液口和第一限位槽(501);所述固定环套(6)内端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卡条(601),所述限位卡条(601)插接于第一限位槽(501)内;分支管与承卡件(5)交接端部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502),第二限位槽(502)自分支管端面贯穿至分支管侧面,且所述第二限位槽(502)与第一限位槽(501)位置对应设置,限位卡条(601)贯穿第一限位槽(501)和第二限位槽(5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半身与双侧脑灌注的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条(601)自由端具有限位块(602),第二限位槽(502)沿分支管延伸方向设置,且限位卡条(601)始终活动插接于第一限位槽(501)与第二限位槽(502)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半身与双侧脑灌注的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卡件(5)为外置圆锥形结构,固定环套(6)内侧面沿分支管延伸方向倾斜聚拢设置,即固定环套(6)内侧面设置有限位卡条(601)的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朝程兆云葛振伟钱晓亮叶发民孟凡伟杨雷一梁维杰姚东风葛畅黄佳鑫陈小三张真真李静华任培军刘礼平孙俊杰胡俊龙李争艳轩继中王保才王圣黄佳佳孙静林鹏辉吕爱珍李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