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06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端部通过第一调节环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右侧通过连接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右侧安装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的右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托环,所述托环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垫,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右侧通过连接轴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安装杆的端部且位于第一调节杆的下方通过第二调节环与支撑杆的左侧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杆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安装杆贯穿固定座的端部并且延伸至固定座的内部连接有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能够提高神经科护理架整体的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便捷性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在神经疾病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病人的肢体进行固定,来对病人的相应部分进行治疗,同时一些患有偏瘫疾病的病人,其相应的肢体需要进行按摩疏通经络来进行病情恢复,同时按摩过程中对于受伤肢体按摩十分不便,同时相应肢体较重,移动起来十分费力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需要一种神经内科护理假来对其进行肢体支撑固定,现有生活中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架结构较为简单,同时对于肢体的支撑固定稳定性较差,对于护理架的调节操作十分复杂,调节困难而且操作不便,工作效率普遍较低,现有的护理架大部分为固定结构,在不使用期间存放时十分占用空间,一些组装式的护理架拆卸后存放十分节省空间,但是在使用时装配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拆卸后的零部件容易造成遗失,整体经济性、便捷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不高,因此对于现有神经内科护理架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神经内科护理架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端部通过第一调节环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右侧通过连接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右侧安装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的右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托环,所述托环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垫,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右侧通过连接轴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安装杆的端部且位于第一调节杆的下方通过第二调节环与支撑杆的左侧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杆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安装杆贯穿固定座的端部并且延伸至固定座的内部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设置有底座。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与第二调节杆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所述连接轴与第一调节杆和支撑杆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杆与安装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安装杆和支撑杆呈三角形结构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安装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固定座的连接环内部大小结构与安装杆的外部结构相匹配,所述安装杆与减震弹簧连接处的结构大小略大于固定座的连接环。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端部与安装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底部的底座与固定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垫为记忆海绵制作。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为四棱台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减震弹簧的设计,使得患者在使用护理架时舒适度更佳,同时减震换弹能够增加护理架的减震性,整体舒适性以及实用性较高。2、本技术中,通过固定座为四棱台结构的设计,使得护理架在地面放置时稳定性更高,配合支撑杆的设计,患者在使用护理架时不会因为肢体过重而造成护理架倾倒而造成二次伤害,整体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较高。3、本技术中,通过护理架整体可调整结构的设计,使得托环能够进行上下左右前后调节,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患者肢体的位置,以更加方便护理员对患者肢体的治疗,同时护理架在存放时,能够通过折叠的方式将调节杆与托环进行存放,最小状态进行存放,不占用空间资源,同时使用时也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体便捷性、效率性以及实用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折叠存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座内部部分结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杆、2-第一调节环、3-第一调节杆、4-连接轴、5-第二调节杆、6-调节座、7-螺栓、8-托环、9-防护垫、10-支撑杆、11-第二调节环、12-固定座、13-减震弹簧、14-伸缩杆、15-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包括安装杆1,安装杆1的端部通过第一调节环2连接有第一调节杆3,第一调节杆3的右侧通过连接轴4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5,第二调节杆5的右侧安装有调节座6,调节座6的右侧通过螺栓7连接有托环8,托环8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垫9,防护垫9为记忆海绵制作,第一调节杆3的右侧通过连接轴4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杆10,连接轴4与第二调节杆5为一体式结构设计,连接轴4与第一调节杆3和支撑杆10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3与安装杆1相互垂直设置,第一调节杆3、安装杆1和支撑杆10呈三角形结构设置,安装杆1的端部且位于第一调节杆3的下方通过第二调节环11与支撑杆10的左侧一端连接,安装杆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座12,固定座12为四棱台结构设计,安装杆1贯穿固定座12的端部并且延伸至固定座12的内部连接有减震弹簧13,固定座12与安装杆1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固定座12的连接环内部大小结构与安装杆1的外部结构相匹配,安装杆1与减震弹簧13连接处的结构大小略大于固定座12的连接环,减震弹簧13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14,减震弹簧1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5,伸缩杆14的端部与安装杆1的底部固定连接,伸缩杆14底部的底座15与固定座12固定连接。本技术工作流程:在使用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时,首先将护理架放置在指定工作区域,然后通过第一调节环2和第二调节环11对第一调节杆3和支撑杆10进行上下调节,然后将第二调节杆5通过连接轴4可以进行前后左右调节,将托环8调节至合适位置,即可将患者的肢体在托环8的内侧,在使用结束时,可以将第一调节杆3、第二调节杆5和托环8如图2折叠设置将护理架放置在指定区域即可,整个操作流程简单便捷,通过减震弹簧13的设计,使得患者在使用护理架时舒适度更佳,同时减震弹簧13能够增加护理架的减震性,整体舒适性以及实用性较高,通过固定座12为四棱台结构的设计,使得护理架在地面放置时稳定性更高,配合支撑杆10的设计,患者在使用护理架时不会因为肢体过重而造成护理架倾倒而造成二次伤害,整体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较高,通过护理架整体可调整结构的设计,使得托环8能够进行上下左右前后调节,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患者肢体的位置,以更加方便护理员对患者肢体的治疗,同时护理架在存放时,能够通过折叠的方式将调节杆与托环8进行存放,最小状态进行存放,不占用空间资源,同时使用时也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现有的神经科护理架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能够提高神经科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包括安装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的端部通过第一调节环(2)连接有第一调节杆(3),所述第一调节杆(3)的右侧通过连接轴(4)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5),所述第二调节杆(5)的右侧安装有调节座(6),所述调节座(6)的右侧通过螺栓(7)连接有托环(8),所述托环(8)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垫(9),所述第一调节杆(3)的右侧通过连接轴(4)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杆(10),所述安装杆(1)的端部且位于第一调节杆(3)的下方通过第二调节环(11)与支撑杆(10)的左侧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杆(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座(12),所述安装杆(1)贯穿固定座(12)的端部并且延伸至固定座(12)的内部连接有减震弹簧(13),所述减震弹簧(13)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14),所述减震弹簧(1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包括安装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的端部通过第一调节环(2)连接有第一调节杆(3),所述第一调节杆(3)的右侧通过连接轴(4)的端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5),所述第二调节杆(5)的右侧安装有调节座(6),所述调节座(6)的右侧通过螺栓(7)连接有托环(8),所述托环(8)的内侧设置有防护垫(9),所述第一调节杆(3)的右侧通过连接轴(4)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杆(10),所述安装杆(1)的端部且位于第一调节杆(3)的下方通过第二调节环(11)与支撑杆(10)的左侧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杆(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座(12),所述安装杆(1)贯穿固定座(12)的端部并且延伸至固定座(12)的内部连接有减震弹簧(13),所述减震弹簧(13)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14),所述减震弹簧(13)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调整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4)与第二调节杆(5)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所述连接轴(4)与第一调节杆(3)和支撑杆(10)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楠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