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铣刀,其具有柄部和切削刃体部。切削刃体部设置在柄部上并且具有冷却剂供给通道。切削刃体部包括位于柄部侧的后端面以及与后端面相反的前端面。冷却剂供给通道具有在从后端面朝向前端面的方向上扩大的锥形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立铣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铣刀。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公开No.2015-226953(PTL1)描述了一种用于加工硬质脆性材料的立铣刀。在该立铣刀中,在切削刃部的中央处设置有油孔。引文列表专利文献PTL1:日本专利公开No.2015-226953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立铣刀包括柄部和切削刃主体部。切削刃主体部设置在柄部上并且具有冷却剂供给路径。切削刃主体部包括位于柄部侧的后端面以及与后端面相反的前端面。冷却剂供给路径具有在从后端面朝向前端面的方向上扩大的锥形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立铣刀的切削刃主体部附近的放大示意性透视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正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V-V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正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8是沿图6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正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11是沿图9中的线XI-X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12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正视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14是沿图12中的线XIV-XIV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15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立铣刀的切削刃主体部附近的放大示意性透视图。图16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正视图。图17是沿图16中的线XVII-XVI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18是沿图16中的线XVIII-XVII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19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正视图。图20是沿图19中的线XX-XX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21是沿图19中的线XXI-XX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22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正视图。图23是沿图22中的线XXIII-XXII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24是沿图22中的线XXIV-XXIV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25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立铣刀的切削刃主体部附近的放大示意性透视图。图26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正视图。图27是沿图26中的线XXVII-XVI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28是沿图26中的线XXVIII-XXVII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29是根据第九实施例的立铣刀的示意性正视图。图30是沿图29中的线XXX-XXX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图31是沿图29中的线XXXI-XXXI截取的示意性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高速旋转下对硬质脆性材料进行加工时,存在切削刃部因摩擦热而磨损的可能性。由于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15-226953(PTL1)所描述的立铣刀中仅设置油孔,因此无法有效地向切削刃部供给冷却剂。因此,在立铣刀中,不能充分抑制切削刃部的磨损,因此立铣刀的寿命短。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长寿命的立铣刀。[本公开的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具有长寿命的立铣刀。[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的概要]首先,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的概要。(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立铣刀1包括柄部10和切削刃主体部50。切削刃主体部50设置在柄部10上并且具有冷却剂供给路径40。切削刃主体部50包括位于柄部10侧的后端面32以及与后端面32相反的前端面21。冷却剂供给路径40具有在从后端面32朝向前端面21的方向上扩大的锥形部41。根据上述(1)所述的立铣刀1,冷却剂供给路径40具有在从后端面32朝向前端面21的方向上扩大的锥形部41。因此与不具有锥形部41的立铣刀相比,能够使冷却剂向切削刃末端猛烈地排出。因此,能够提高切削刃末端的冷却效率,并且立铣刀1能够具有的较长的寿命。(2)在根据上述(1)所述的立铣刀1中,切削刃主体部50可以包括外周面33,该外周面与后端面32续接并且围绕旋转轴线A设置。(3)在根据上述(2)所述的立铣刀1中,切削刃主体部50可以包括:基部30,该基部具有后端面32以及与该后端面32相反的底面31;以及切削刃部20,该切削刃部设置在底面31上。底面31与锥形部41续接,相对于锥形部41倾斜,并且与外周面33续接。因此,能够有效地向切削刃的末端附近供给冷却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切削刃末端的冷却效率,并且立铣刀1能够具有更长的寿命。(4)在根据上述(3)所述的立铣刀1中,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的方向观察时,底面31与锥形部41之间的边界部34可以位于切削刃部20的内周部27与外周面33之间。因此,能够向内周侧和外周侧两者上的切削刃有效地供给冷却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切削刃的冷却效率,并且立铣刀1能够具有更长的寿命。(5)在根据上述(3)所述的立铣刀1中,底面31可以具有与锥形部41续接的第一底面部35以及与外周面33续接的第二底面部36。当从平行于旋转轴线A的方向观察时,从前端面21到第一底面部35的距离可以比从前端面21到第二底面部36的距离长。(6)在根据上述(5)所述的立铣刀1中,第一底面部35可以与切削刃部20续接,并且与外周面33分离。从而,冷却剂可以被有效地供应到切削刃附近。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切削刃的冷却效率,并且立铣刀1能够具有更长的寿命。(7)在根据上述(5)所述的立铣刀1中,第一底面部35可以与切削刃部20和外周面33中的每一者续接。从而,能够有效地向外周侧上的切削刃附近供给冷却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外周侧上的切削刃的冷却效率,并且立铣刀1能够具有更长的寿命。(8)在根据上述(5)所述的立铣刀1中,第一底面部35可以与切削刃部20分离,并且与外周面33续接。(9)在根据上述(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立铣刀1中,外周面33可以设置有与底面31续接的外周凹槽38。从而,切屑和冷却剂可以被有效地排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切削刃末端的冷却效率,并且立铣刀1能够具有更长的寿命。(10)在根据上述(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立铣刀1中,当将切削刃部20在平行于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的高度定义为第一高度T1,并且将锥形部41在平行于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的深度定义为第一深度T2时,通过将第一高度T1除以第一深度T2获得的值可为0.1以上且200以下。(11)在根据上述(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立铣刀1中,当将切削刃主体部50在垂直于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的直径定义为第一直径D1,并且将锥形部41在垂直于旋转轴线A的方向上的直径的最大值被定义为第二直径D2时,通过将第二直径D2除以第一直径D1获得的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铣刀,包括:/n柄部;以及/n切削刃主体部,其设置在所述柄部上并且具有冷却剂供给路径,/n所述切削刃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柄部侧的后端面以及与所述后端面相反的前端面,/n所述冷却剂供给路径具有在从所述后端面朝向所述前端面的方向上扩大的锥形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立铣刀,包括:
柄部;以及
切削刃主体部,其设置在所述柄部上并且具有冷却剂供给路径,
所述切削刃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柄部侧的后端面以及与所述后端面相反的前端面,
所述冷却剂供给路径具有在从所述后端面朝向所述前端面的方向上扩大的锥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铣刀,其中,所述切削刃主体部包括外周面,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后端面续接并且围绕旋转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铣刀,其中,
所述切削刃主体部包括:基部,所述基部具有所述后端面以及与所述后端面相反的底面;以及切削刃部,所述切削刃部设置在所述底面上;并且
所述底面与所述锥形部续接,相对于所述锥形部倾斜,并且与所述外周面续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铣刀,其中,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底面与所述锥形部之间的边界部位于所述切削刃部的内周部与所述外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铣刀,其中,
所述底面具有与所述锥形部续接的第一底面部以及与所述外周面续接的第二底面部,并且
当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观察时,从所述前端面到所述第一底面部的距离比从所述前端面到所述第二底面部的距离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铣刀,其中,所述第一底面部与所述切削刃部续接,并且与所述外周面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铣刀,其中,所述第一底面部与所述切削刃部和所述外周面中的每一者续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铣刀,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夏菜子,小林豊,久木野晓,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