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2467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麦克风阵列和音频采集处理终端,音频采集处理终端包括ADC数据采集模块和处理模块,麦克风阵列的信号输出端与ADC数据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ADC数据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依据麦克风阵列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声源定位,在根据声源定位的结果形成定向拾音波束进行定向采集音频信号,并对定向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语音增强,获取输出纯净的音频信号,能够在复杂的噪声环境中准确的对音频信号进行采集,且定向拾音波束能够对波束以外的噪声进行抑制,提升采集的音频信号的质量,进而保证后续的音频信号识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音频采集定位
,尤其涉及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应用发展,围绕人的语音定位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像银行的智能柜台,通常使用语音识别模块完成一些智能化业务的办理。而采集的音频信号的质量的高低对后续的语音识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497411.7公开了“一种语音采集装置及带语音采集的电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阵列排列的麦克风、安装所述麦克风的基座、无线通信单元,所述麦克风在所述基座上的位置分开设置,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将所述语音采集装置的语音信号传送出去或者传送到电视终端。上述语音采集装置无法对声源进行定位,且其是通过增加与发声设备之间的距离来减小发声设备自身的噪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原有的音频采集装置无法对声源进行定位以及采集音频信号质量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对声源的定位以及形成定向拾音波束定向采集音频信号,能够在复杂的噪声环境中准确的对音频信号进行采集,且定向拾音波束能够对波束以外的噪声进行抑制,提升采集的音频信号的质量,进而保证后续的音频信号识别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使用麦克风阵列采集并输出多路音频信号;步骤2、利用步骤1中麦克风阵列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声源定位;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声源定位结果,形成定向拾音波束,定向采集音频信号;步骤4、对步骤3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语音增强,并作为最终结果输出。当装置进入到音频采集的工作模式后,依据麦克风阵列采集的多路音频信号进行声源定位,在根据声源定位的结果形成定向拾音波束进行定向采集音频信号,并对定向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语音增强,获取输出纯净的音频信号。通过对声源的定位以及形成定向拾音波束定向采集音频信号,能够在复杂的噪声环境中准确的对音频信号进行采集,且定向拾音波束能够对波束以外的噪声进行抑制,提升采集的音频信号的质量,进而保证后续的音频信号识别效果。对定向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语音增强,进一步提升采集的音频信号的质量,提高了音频识别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1中声源定位的具体方法为:依据麦克风阵列中每个麦克风的位置和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间差确定声源定位。声源定位方法可以采用TDOA方法,该种方法对网络的要求想对较低,并且定位精度较高。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步骤A:对音频信号进行语音交互检测,判断是否出现语音交互信号,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如果否,则重复步骤1。本专利技术通过语音交互检测来判断装置是否进入音频采集的工作模式,进而能够降低装置数据处理的计算量,从而减少能量损耗。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A1、选取麦克风阵列最先采集到的一路音频信号;步骤A2、筛选出音频信号中声源的发声起点以及发声结束点;步骤A3、判断位于发声起点至发声结束点之间的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交互信号,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如果否,则重复步骤1。音频信号的强度在空气中传播会随着距离的延长而逐渐衰减,音频信号的传播路径越短到达麦克风阵列的时间就越短,因此麦克风阵列最先采集到的一路音频信号其强度是麦克风阵列所采集到的多路音频信号中最强的一路,选取该音频信号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语音交互信号,结果更为准确。筛选出音频信号中声源的发声起点以及发声结束点,判断位于发声起点至发声结束点之间的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交互信号,缩小了判断的音频信号区间,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判断过程中的数据处理量。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4中语音增强具体为:对通过定向拾音波束定向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回声消除以及信号放大。对定向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回声消除以及信号放大,进一步提升采集的音频信号的质量,提高了音频识别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装置,包括麦克风阵列和音频采集处理终端,所述音频采集处理终端包括ADC数据采集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麦克风阵列的信号输出端与ADC数据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ADC数据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麦克风阵列用于采集音频信号,所述ADC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接收处理麦克风阵列传输的音频信号,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回声消除、降噪、语音增强以及声源定位处理。处理模块用于对ADC数据采集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并进行回声消除、降噪、语音增强、声源定位的计算与处理。处理模块内部集成有回声消除、降噪、语音增强、声源定位等相关算法,解决传统语音采集环境噪声大、通话有回声、声源定位不准确或无法定位等问题,同时将多种算法集中在同一处理器中减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也便于装配。作为优选,所述的麦克风阵列包括后盖板、前盖板、若干麦克风和PCB板,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固定连接构成空腔,所述前盖板设有安装孔,所述麦克风设置于安装孔内,所述麦克风与PCB板电性连接,所述PCB板设置于空腔内,所述麦克风上设有橡胶套。橡胶套能阻止灰尘进入麦克风,起到防风降噪的作用,提升采集的音频信号的质量。作为优选,所述的麦克风阵列还包括橡胶套形变调整装置,所述橡胶套形变调整装置包括主控单元、弹簧、压板以及电源模块,所述压板设置于前盖板与橡胶套之间,所述弹簧和电源模块设置于前盖板内,所述前盖板与压板相接触的面上设有弹簧通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压板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前盖板相连,所述弹簧与电源模块电性相连,所述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PCB板上,所述主控单元与电源模块相连。每个麦克风外侧安装有橡胶套,橡胶套处于麦克风与前盖板之间,橡胶套具有一定厚度,在外力作用下,会有一定程度变形,变形太多容易引起共振,变形太少又会失去应有的作用。为使得橡胶套处于合适的变形范围内,可以通过调节流经弹簧的电流的大小以此改变弹簧的形变大小(在初始安装时,弹簧就具有初始形变),从而调节压板施加于橡胶套上的压力,达到使橡胶套处于合适形变范围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橡胶套形变调整装置还包括若干个分别对应各橡胶套的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于压板与橡胶套之间,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单元相连。通过读取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压板施加于橡胶套上的压力是否处于橡胶套合适变形范围内,防止在调节压力时超过范围。作为优选,所述的空腔内设有用于降噪的隔音海绵。采用隔音海绵进行物理降噪,减弱除麦克风前方区域的其他区域对麦克风采集音频信号的噪声污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对声源的定位以及形成定向拾音波束定向采集音频信号,能够在复杂的噪声环境中准确的对音频信号进行采集,且定向拾音波束能够对波束以外的噪声进行抑制,提升采集的音频信号的质量,进而保证后续的音频信号识别效果;2)通过语音交互检测来判断装置是否进入音频采集的工作模式,进而能够降低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n步骤1、使用麦克风阵列采集并输出多路音频信号;/n步骤2、利用步骤1中麦克风阵列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声源定位;/n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声源定位结果,形成定向拾音波束,定向采集音频信号;/n步骤4、对步骤3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语音增强,并作为最终结果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使用麦克风阵列采集并输出多路音频信号;
步骤2、利用步骤1中麦克风阵列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声源定位;
步骤3、根据步骤2中的声源定位结果,形成定向拾音波束,定向采集音频信号;
步骤4、对步骤3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语音增强,并作为最终结果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声源定位的具体方法为:
依据麦克风阵列中每个麦克风的位置和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间差确定声源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步骤A:对音频信号进行语音交互检测,判断是否出现语音交互信号,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如果否,则重复步骤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步骤A1、选取麦克风阵列最先采集到的一路音频信号;
步骤A2、筛选出音频信号中声源的发声起点以及发声结束点;
步骤A3、判断位于发声起点至发声结束点之间的信号中是否存在语音交互信号,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如果否,则重复步骤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语音增强具体为:对通过定向拾音波束定向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回声消除以及信号放大。


6.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装置,适用于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音频采集和位置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麦克风阵列和音频采集处理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莲戴永峰孙健徐盛舟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