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包括罩盒、进气管及吸附件,罩盒包括一贯穿背面的开口及与开口相连通的收容腔,收容腔用于罩住可燃性气体探测器,进气管部分穿置于收容腔内并与外界连通,吸附件设于罩盒的背面并沿开口的周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借助吸附件设于罩盒的背面并沿周向设置,从而使得罩盒可安装于墙面上,解放双手,同时还能形成一较好的密封环境,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借助进气管部分穿置于收容腔内且与外界连通,故通过进气管往收容腔内注入可燃性气体。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具有携带方便、无需将燃气报警器拆卸、检测精准、不会损坏报警器传感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燃性气体探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
技术介绍
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又叫燃气报警器,其在可燃性气体泄漏后发出警示以提醒用户。目前,燃气报警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家中。燃气报警器需要定期检测其灵敏度,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传统的检测可燃性气体探测器的方式之一是使用打火机现场检测可燃性气体探测器。由于打火机的气体主要是丁烷,与家用可燃性气体探测器探测的气体不符,用打火机检测不准确,且容易损坏报警器内部传感器。传统的检测可燃性气体探测器的方式之二是用燃气报警器试验箱统一检测。由于试验箱笨重不易携带,检测效率低;且需要将用户家安装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拆下统一检测,预约拆卸难,如用户不在家或用户家是暗埋可燃性气体探测器电源线则无法拆除,此方法消耗的人力大,检测效率低下。因此,急需要一种携带方便、无需将燃气报警器拆卸、检测精准、不会损坏报警器传感器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无需将燃气报警器拆卸、检测精准、不会损坏报警器传感器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包括罩盒、进气管及吸附件,所述罩盒包括一贯穿背面的开口及与所述开口相连通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罩住所述可燃性气体探测器,所述进气管部分穿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罩盒的背面并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较佳地,还包括风扇与电池盒,所述风扇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池盒设于所述罩盒的侧壁上,所述电池盒与所述风扇电性连接。较佳地,所述罩盒为矩形盒。较佳地,所述吸附件为环形的条状结构。较佳地,所述吸附件为吸盘,所述吸盘为多个并绕所述开口的周向间隔开地设于所述罩盒处。较佳地,所述罩盒在所述开口处沿侧向延伸有安装壁,所述吸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壁上。较佳地,所述进气管包括导入件及扩散管,所述导入件的一端穿出于所述罩盒外,所述导入件的另一端穿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扩散管连接。较佳地,所述扩散管的管壁设有若干扩散孔。较佳地,所述进气管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导入件注入可燃性气体的注射器,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导入件为可拆卸的连接。较佳地,所述导入件为直角管或者气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借助用于形成密封环境的罩盒、用于流入可燃气体的进气管及用于与外界墙面贴合的吸附件三者之间的配合,由于罩盒具有一贯穿背面的开口及收容腔,本专利技术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在使用时,先使得开口对准墙面,将可燃性气体探测器罩于收容腔内,借助吸附件设于罩盒的背面并沿周向设置,从而使得罩盒可安装于墙面上,解放双手,同时还能形成一较好的密封环境,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借助进气管部分穿置于收容腔内且与外界连通,故通过进气管往收容腔内注入可燃性气体。故本专利技术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具有携带方便、无需将燃气报警器拆卸、检测精准、不会损坏报警器传感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的背面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罩住可燃性气体探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的背面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拆掉注射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100a,其包括罩盒1、进气管2、吸附件3、风扇4及电池盒5。罩盒1包括一贯穿背面的开口11及与开口11相连通的收容腔12,借助开口11及收容腔12可罩住可燃性气体探测器200。进气管2部分穿置于收容腔12内且与外界连通,可通过工具往进气管2内通入可燃性气体,以使得收容腔12内充满可燃性气体,使得收容腔12作为一个测试环境,以测试可燃性气体探测器200的灵敏度。吸附件3设于罩盒1的背面并沿开口11的周向设置,借助吸附件3,使得罩盒1吸附于墙面,从而使得收容腔12能够作为一个较好的密封性环境;同时,解放用户的双手,用户不必扶着罩盒1。风扇4置于收容腔12内,电池盒5设于罩盒1的侧壁上,电池盒5与风扇4电性连接。电池盒5驱动风扇4启动,以使得收容腔12内的可燃性气体均匀混合。于本实施例中,电池盒5置于收容腔12外,方便更换电池盒5,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电池盒5置于收容腔12内并与罩盒1为一体结构,罩盒1开设有供电池盒5裸露的安装口以及遮盖安装口的电池盖,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简洁,节省空间。更具体地,如下: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罩盒1为矩形盒,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罩盒1为圆形盒或者椭圆形盒,但不以此为限。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吸附件3为吸盘,吸盘为四个并绕开口11的周向间隔开地设于罩盒1处。当然,可理解的是,吸盘的数量可为五个、六个、七个或八个不等,故吸盘的数量不以此为限。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吸附件3可为环形的条状结构,条状结构的吸附件3围绕于开口11的外围,故吸附件3的结构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罩盒1在开口11处沿侧向延伸有安装壁13,吸附件3安装于安装壁13上。更具体地,安装壁13由罩盒1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可理解的是,安装壁13也可由罩盒1的内侧壁向内延伸,故不以此为限。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进气管2包括导入件、扩散管23及用于对导入件注入可燃性气体的注射器21。举例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导入件为直角管22。直角管22的一端穿出于罩盒1外并与注射器21连接,直角管22的另一端穿置于收容腔12内并与扩散管23连接。借助直角管22,从而避免本专利技术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100a的体积占用空间过大,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利于方便携带。借助注射器21,能够便捷地往直角管22通入可燃性气体;借助扩散管23,有利于将可燃性气体快速充满收容腔12。较优的是,扩散管23的管壁设有若干扩散孔231,借助该扩散孔231,能够快速地让可燃性气体充满收容腔12。较优的是,注射器21上设有用于记录进气量的刻度(图中未示),从而精准地控制可燃性气体的充入量,使得检测结果更为精确。较优的是,注射器21与直角管22为可拆卸的连接,当注射器21从直角管22拔出时,此时注射器21可另外吸入可燃性气体,当注射器21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后再将注射器21与直角管22连接,从而使得操作便捷、制作成本低。当需要充入不同量的可燃性气体时,只需要更换容量不同的注射器21即可,替换方便。请参阅图4,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100b,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100a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点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100b移除了风扇4及电池盒5,同样也能够达到检测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罩盒、进气管及吸附件,所述罩盒包括一贯穿背面的开口及与所述开口相连通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罩住所述可燃性气体探测器,所述进气管部分穿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罩盒的背面并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罩盒、进气管及吸附件,所述罩盒包括一贯穿背面的开口及与所述开口相连通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于罩住所述可燃性气体探测器,所述进气管部分穿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外界连通,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罩盒的背面并沿所述开口的周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与电池盒,所述风扇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池盒设于所述罩盒的侧壁上,所述电池盒与所述风扇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盒为矩形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为环形的条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安检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为吸盘,所述吸盘为多个并绕所述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世敏,罗少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港华燃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