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热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探测器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热探测器及红外热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红外辐射是一种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电磁波能量,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产生该辐射;探测物体的红外辐射,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根据对红外辐射响应方式的不同,红外探测器有光子探测和热探测两种类型;其中,红外光子探测器主要基于红外辐射的光电效应,红外热探测器则是利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红外热探测器由于避免了电子热运动产生的影响,因此可在室温条件下工作,具有质量轻、体积小、功耗小、成本低等特点。信号响应是入射辐射引起的红外热探测器输出信号,根据国标,在红外热探测器的响应测试与标定中,通常需要用到黑体以提供标准的辐射功率,由此,带来了测试设备昂贵、测试系统复杂的问题;为简化测试,专利CN106289537A、CN105444893B、以及CN107036717B均提出利用发热电阻替代黑体为热电堆提供热辐射源,以实现热电堆的内建自测试,但这些专利都未涉及如何从器件层面具体实现。论文《Elec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热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控制电路(10);/n与所述控制电路(10)连接的红外热敏单元(20);以及/n设置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的封装结构(30);/n其中,所述控制电路(10)包括信号读出电路接口(101)和信号产生电路接口(102);/n其中,所述封装结构(30)包括框架(301)、盖帽(302)、加热器(303)和控制线(304);所述框架(301)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其中所述框架(301)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信号产生电路接口(102)上;所述盖帽(302)悬置于所述框架(301)上,并与所述框架(301)形成包围所述红外热敏单元(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热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10);
与所述控制电路(10)连接的红外热敏单元(20);以及
设置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的封装结构(30);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10)包括信号读出电路接口(101)和信号产生电路接口(102);
其中,所述封装结构(30)包括框架(301)、盖帽(302)、加热器(303)和控制线(304);所述框架(301)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其中所述框架(301)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信号产生电路接口(102)上;所述盖帽(302)悬置于所述框架(301)上,并与所述框架(301)形成包围所述红外热敏单元(20)的闭合空腔;所述加热器(303)位于所述盖帽(302)上;所述控制线(304)分别位于所述盖帽(302)上和所述框架(301)中,其中所述加热器(303)通过所述控制线(304)与所述信号产生电路接口(102)电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敏单元(20)包括支撑梁(201)、悬臂梁(202)、敏感区(203)和信号线(204);
其中,所述支撑梁(201)纵向垂直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其中所述支撑梁(201)的底端固定在所述信号读出电路接口(101)上;所述悬臂梁(20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梁(20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敏感区(203)相连;
所述敏感区(203)悬空设置;所述信号线(204)内嵌于所述支撑梁(201)和悬臂梁(202)中,所述敏感区(203)通过所述信号线(204)与所述信号读出电路接口(101)电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敏单元(20)包括支撑梁(201)、悬臂梁(202)、敏感区(203)、信号线(204)和红外热敏单元衬底(205),所述红外热敏单元衬底(205)上设置有凹槽;
其中,所述支撑梁(201)横向垂直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其侧面与所述信号读出电路接口(101)连接,其底部与所述红外热敏单元衬底(205)连接;所述悬臂梁(20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梁(20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敏感区(203)相连;所述敏感区(203)位于所述红外热敏单元衬底(205)的凹槽的上方,并悬空设置;所述信号线(204)内嵌于所述支撑梁(201)和悬臂梁(202)中,所述敏感区(203)通过所述信号线(204)与所述信号读出电路接口(101)电学连接。
4.一种红外热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控制电路(10),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淀积金属或半导体,并图形化,形成信号读出电路接口(101)和信号产生电路接口(102);
淀积牺牲层(40),并图形化,在所述信号读出电路接口(101)上形成第一开口;
在所述牺牲层(40)上形成红外热敏单元(20);
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形成封装结构(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热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牺牲层(40)上形成红外热敏单元(20),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形成封装结构(30)中,还包括:
淀积氧化硅、氮化硅或其组合,并图形化,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形成支撑梁(201)和在所述牺牲层(40)上形成悬臂梁(202);
淀积金属或半导体,并图形化,形成信号线(204);
淀积多晶硅或金属化合物,并图形化,形成由热电偶、热阻或二极管组成的敏感区(203);
淀积牺牲层(40),并图形化,在信号产生电路接口(102)上形成第二开口;
在牺牲层(40)上,形成带孔的封装结构(30),其中,淀积氧化硅、氮化硅或其组合,并图形化,在所述第二开口内形成框架(301);淀积非晶硅、多晶硅、锗、锗硅、硫化锌或其组合材料,并图形化,形成带孔的盖帽(302);在盖帽(302)上,淀积掺杂的多晶硅、Pt、Au或Al,并图形化,形成加热器(303);淀积金属或半导体,并图形化,形成控制线(304);
通过封装结构(30)上的孔,对牺牲层(40)进行刻蚀,释放得到悬空的盖帽(302)与敏感区(203);
通过淀积氧化硅、氮化硅或其组合填充封装结构(30)上的孔,使得盖帽(302)与框架(301)形成包围所述红外热敏单元(20)的闭合空腔,及通过淀积金属或半导体,并图形化,使得控制线(304)电学连接所述信号产生电路接口(102)与加热器(30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热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牺牲层(40)上形成红外热敏单元(20),在所述控制电路(10)上形成封装结构(30)中,还包括:
淀积氧化硅、氮化硅或其组合,并图形化,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剑宇,侯影,刘超,周琼,冯万进,黄鹏,陈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