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及优化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2054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6
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及优化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储液器、室内换热器、电子膨胀阀、两个球阀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根集液管、扁管、翅片;当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逆循环除霜结束后,大量的制冷剂会存储在压缩机里,同时,由于扁管垂直布置,受重力影响,再启动制热时制冷剂会集聚在微通道换热器下部,导致微通道换热器换热较差,再启动制热蒸发压力较低。上述影响因素导致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再启动制热时室内侧吹热风需要较长时间,严重影响热舒适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优化控制方法,使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再启动制热时室内侧快速吹热风,提升热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及优化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
,具体涉及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及优化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寻求环保和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越来越重要。热泵系统具有能把低品位能源直接转化为高品位能源且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优点,在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提高热泵系统的性能,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微通道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制冷剂充注量小等优点,在制冷空调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把微通道换热器应用的热泵系统上,能显著提升热泵系统性能。当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除霜结束再启动制热时,存在蒸发压力低,微通道换热器结霜较快,系统高低压建立较慢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的热舒适性,同时,由于蒸发压力较低,微通道换热器结霜较快,影响了系统整个制热周期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及优化再启动制热控制方法,当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01),压缩机(01)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02)第一端口(21)相连,压缩机(01)吸气口与储液器(08)出口相连,储液器(08)进口与第二球阀(07)出口相连,第二球阀(07)进口与四通换向阀(02)第三端口(23)相连,四通换向阀(02)第四端口(24)与上集液管(52)相连,四通换向阀(02)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03)相连,室内换热器(03)又分别与电子膨胀阀(04)和第一球阀(06)相连,电子膨胀阀(04)和第一球阀(06)汇合后与下集液管(51)相连,温度传感器(T1)布置在与下集液管(51)相连的管道上;微通道换热器(05...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01),压缩机(01)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02)第一端口(21)相连,压缩机(01)吸气口与储液器(08)出口相连,储液器(08)进口与第二球阀(07)出口相连,第二球阀(07)进口与四通换向阀(02)第三端口(23)相连,四通换向阀(02)第四端口(24)与上集液管(52)相连,四通换向阀(02)第二端口(22)与室内换热器(03)相连,室内换热器(03)又分别与电子膨胀阀(04)和第一球阀(06)相连,电子膨胀阀(04)和第一球阀(06)汇合后与下集液管(51)相连,温度传感器(T1)布置在与下集液管(51)相连的管道上;微通道换热器(05)由设置垂直布置在下集液管(51)和上集液管(52)之间并连通下集液管(51)和上集液管(52)的多个扁管(53)以及安装在相邻扁管间的翅片(54)构成;控制模块(C1)分别与压缩机(01)、第一球阀(06)、第二球阀(07)和温度传感器(T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逆循环除霜结束时,大量的制冷剂会存储在压缩机(01)中,这对于系统室内侧快速吹热风是不利的,在系统达到除霜结束的标准后,通过控制模块(C1)关闭第二球阀(07),使压缩机(01)抽吸压缩机(01)和储液器(08)里的制冷剂,把压缩机(01)和储液器(08)的制冷剂转移到室内换热器(03)和微通道换热器(05),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逆循环除霜结束再启动制热时,能快速使室内换热器(03)侧达到高温高压的状态,使室内侧快速吹热风,提升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的热舒适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53)垂直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通晏刚鱼剑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