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建通道接驳无预留接口既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铁工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建通道接驳无预留接口既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铁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地铁建设亦随之不断发展,地铁线网不断新增线路并相互交错。由于发展速度飞快,城市人口规模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增长,已有的地铁换乘车站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从而需要扩大现有地铁车站,已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量。例如,某城市两条地铁线相交的一个换乘车站,因换乘能力严重不足,早晚高峰期间大量乘客拥堵在换乘通道内,达到了严重拥挤程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新建换乘通道,以便分流现有换乘通道内的人流,消除拥挤,满足换乘需求。由于既有车站在前期修建时一般不会考虑后期扩建的问题,新建换乘通道如何与既有车站结构连接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建通道接驳无预留接口既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新建通道与无预留接口的既有地下结构如何连接的技 ...
【技术保护点】
1.新建通道接驳无预留接口既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0,施作新建通道,所述新建通道位于地下且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所述二次衬砌位于所述初期支护内侧且预留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既有地下结构,所述新建通道与所述既有地下结构相邻;/n步骤S20,破除所述初期支护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的部分,形成连接洞口;/n步骤S30,破除所述既有地下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的部分,形成第二接口;/n步骤S40,施作加强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实现所述新建通道与既有地下结构的接驳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建通道接驳无预留接口既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施作新建通道,所述新建通道位于地下且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所述二次衬砌位于所述初期支护内侧且预留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既有地下结构,所述新建通道与所述既有地下结构相邻;
步骤S20,破除所述初期支护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的部分,形成连接洞口;
步骤S30,破除所述既有地下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的部分,形成第二接口;
步骤S40,施作加强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实现所述新建通道与既有地下结构的接驳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通道接驳无预留接口既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上预设有防水接茬,所述新建通道内设有第一防水层,所述防水接茬是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外露端;
完成所述步骤S20之后并且开始所述步骤S30之前,进行步骤S21:连接所述防水接茬与设置在所述既有地下结构上的第二防水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建通道接驳无预留接口既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裁切所述第二防水层并预留一定宽度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用于连接所述防水接茬;
将所述防水接茬与所述搭接部重叠并压紧在所述既有地下结构的侧壁上,实现所述防水接茬和所述搭接部的无缝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通道接驳无预留接口既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开设在所述既有地下结构的混凝土墙壁上,所述步骤S30中的破除步骤包括:
利用微波照射所述混凝土墙壁上待破除区域的边缘部分;
利用高压水流冲击经过微波照射的墙面形成孔洞;
在所述孔洞中置入液压膨胀器,并利用所述液压膨胀器挤压、剥落待破除区域边缘的混凝土,使待破除区域的混凝土块脱离所述混凝土墙壁,从而形成所述第二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建通道接驳无预留接口既有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现浇环梁,所述现浇环梁用于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澍,陈自龙,雒焕磊,黄兰林,伍劲锋,高飞鹏,袁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