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1954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分层方案,自井下向井上方向下入依次连接的导向装置、油管、井下泄油器、调整管柱及多个进行生产层段间隔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其中,各个生产层段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向井上方向依次连接安全接头、注入短节、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将悬挂封隔器下至预定深度,使悬挂封隔器坐封并丢手,起出送进管柱;下入光缆,在井筒内组下抽汲泵生产管柱,光缆逐级固定在油管接箍及本体处;连接油管至井口,将光缆穿越井口自封,安装密封组件,固定光缆,连接光缆与地面光纤解调仪;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时掌握采油管柱的工作状态与地层产出物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勘探开发分层采油
,尤其涉及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监测手段对采油管柱进行监测,可有效控制水淹、防止气窜,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控水增油”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工作。分析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多种技术手段,在“井下流体自动分采”领域,各个国家依据各自油田的特点所采取的分采措施及监测手段各不相同。国内外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通过分采的手段,来实现分层采油的目的。挪威石油公司和哈利伯顿石油公司在国外油田研究实施了“AICD自动控水分层采油”,同时,对于高产油井或重点试验井,研究实施了“DTS分布式井下光纤永久监测”的方法;国内主要是采用油管双封卡堵水、“井下电控阀控制分采”等手段,这些方法在效果、成本、先进性、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差异,鉴于国内油田开发的技术现状,各种工艺均单一实施,无法实现井下管柱与流体的实时监测。对于各层间封隔器是否存在泄漏、各控水阀是否正常工作、采油管柱的完整性及措施效果评价等,由于缺少有效的监测手段,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将井下流体自动控制平衡分采与光纤监测一体化技术相结合,可实时掌握采油管柱的工作状态与地层产出物的情况,为数字化油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的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井下流体自动控制平衡分采与光纤监测一体化技术相结合,可实时掌握采油管柱的工作状态与地层产出物的情况,为数字化油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的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油井进行地质分析,依据井史和分层液性及产能,确定分层方案,并选取匹配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及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现场作业,自井下向井上方向下入依次连接的导向装置、油管、井下泄油器、调整管柱及多个进行生产层段间隔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其中,各个生产层段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向井上方向依次连接安全接头、注入短节、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将悬挂封隔器下至预定深度;校深,调整悬挂封隔器至最上端的生产层段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处;地面投球,油管内打压,使悬挂封隔器坐封并丢手,起出送进管柱;地面连接导向头、加重杆、扶正器、P-T光纤传感器、电缆头,下入光缆,在井筒内组下抽汲泵生产管柱,光缆逐级固定在油管接箍及本体处;连接油管至井口,光缆预留5-10米余量,截断光缆;安装可穿越式井口自封,将光缆穿越井口自封,安装密封组件,固定光缆,连接光缆与地面光纤解调仪;坐封井口自封,组下泵芯、抽油杆,起抽;数据采集及分析,根据井下上传到地面的DTS分布式光纤测温数据,实时准确掌握各层位、层段的产出情况及井下管柱与工具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的,最下端的生产层段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向井下方向依次连接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注入短节、安全接头,所述安全接头连接到调整管柱。进一步的,所述注入短节上安装有单向注气阀,可使得油管内部的高压气体穿过此注入短节到达油管外部,进入产层,而油管外部的液体或气体则无法通过此注入短节进入到油管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光缆下放的长度为由泄油器至抽汲管柱喇叭口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光缆在配重作用下,通过悬挂封隔器进入油管内部,垂悬、分布在整个分层控水采油管柱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可采用密封丝堵。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将井下流体自动控制平衡分采与光纤监测一体化技术相结合,上部,将光纤光缆捆绑在抽汲泵生产管柱外面;下部,光缆在配重作用下,通过悬挂封隔器进入油管内部,使其垂悬、分布在整个分层控水采油管柱的内部;光纤光缆分布于各个生产层段,实时感应到各层段的分布式温度变化信息,分布式温度变化信号沿光缆上传到地面,地面解调仪实时采集井下分布式温度的变化,形成“深度-温度-时间”三维曲线图,通过对“三维曲线图”上各层位、层段、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各封隔器等部位的分布式温度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来分析井下管柱的完整情况,准确掌握各层位、层段的产出与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情况、各封隔器的封隔效果。2、本专利技术对各个生产层段实施遇液自膨胀封隔器封隔分采,各封隔器之间安装相应规格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有效限制高产水层的产液能力;对于油水同出的中等水淹层,采取“控水增油”的办法,控制水的产出,释放油的产出;对于低压产出层,根据其产出液性,释放其产能,限制水的产出,释放原油的产能,达到“控水增油、增加产量”的目的。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的井下结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就结合图1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油井进行地质分析,依据井史和分层液性及产能,确定分层方案,并选取匹配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及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进行施工设计,优化施工过程;现场作业,自井下向井上方向下入依次连接的导向装置7、油管、井下泄油器6、调整管柱及多个进行生产层段间隔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其中,各个生产层段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5向井上方向依次连接安全接头4、注入短节3、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将悬挂封隔器1下至预定深度;校深,调整悬挂封隔器至最上端的生产层段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2处;地面投球,油管内打压,使悬挂封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对油井进行地质分析,依据井史和分层液性及产能,确定分层方案,并选取匹配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及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n现场作业,自井下向井上方向下入依次连接的导向装置、油管、井下泄油器、调整管柱及多个进行生产层段间隔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其中,各个生产层段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向井上方向依次连接安全接头、注入短节、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将悬挂封隔器下至预定深度;校深,调整悬挂封隔器至最上端的生产层段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处;地面投球,油管内打压,使悬挂封隔器坐封并丢手,起出送进管柱;地面连接导向头、加重杆、扶正器、P-T光纤传感器、电缆头,下入光缆,在井筒内组下抽汲泵生产管柱,光缆逐级固定在油管接箍及本体处;连接油管至井口,光缆预留5-10米余量,截断光缆;安装可穿越式井口自封,将光缆穿越井口自封,安装密封组件,固定光缆,连接光缆与地面光纤解调仪;坐封井口自封,组下泵芯、抽油杆,起抽;/n数据采集及分析,根据井下上传到地面的DTS分布式光纤测温数据,实时准确掌握各层位、层段的产出情况及井下管柱与工具的工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稳油控水与井下流体实时监控的采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油井进行地质分析,依据井史和分层液性及产能,确定分层方案,并选取匹配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及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
现场作业,自井下向井上方向下入依次连接的导向装置、油管、井下泄油器、调整管柱及多个进行生产层段间隔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其中,各个生产层段的可回收遇液膨胀封隔器向井上方向依次连接安全接头、注入短节、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将悬挂封隔器下至预定深度;校深,调整悬挂封隔器至最上端的生产层段的井下流体自动控制装置处;地面投球,油管内打压,使悬挂封隔器坐封并丢手,起出送进管柱;地面连接导向头、加重杆、扶正器、P-T光纤传感器、电缆头,下入光缆,在井筒内组下抽汲泵生产管柱,光缆逐级固定在油管接箍及本体处;连接油管至井口,光缆预留5-10米余量,截断光缆;安装可穿越式井口自封,将光缆穿越井口自封,安装密封组件,固定光缆,连接光缆与地面光纤解调仪;坐封井口自封,组下泵芯、抽油杆,起抽;
数据采集及分析,根据井下上传到地面的DTS分布式光纤测温数据,实时准确掌握各层位、层段的产出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镇领张洪亮雷鹏高硕贾亚楠杨先辉文宏武吕喜林杨劲松刘树清张延君于珊珊崔强董萍郑建峰李静张玉川刘承伟王亮刘波谢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