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竹集束建筑的柱脚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192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竹集束建筑的柱脚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搭建侧模板;b)制备安装连接件,所述安装连接件包括安装板,在安装板的下侧设置有连接筋,上侧设置有内嵌钢片;各内嵌钢片开设预制孔;c)将安装连接件放入型腔内,然向浇筑混凝土;d)加工原竹集束柱,在原竹集束柱的下端,开设通孔;然后将原竹集束柱套入安装连接件上侧的内嵌钢片;e)加工钢夹板,在钢夹板上开设有过孔;在相邻两列原竹之间分别设置一钢夹板;f)最后,使用多根对拉螺杆将内嵌钢片、钢夹板以及原竹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定位钢片来实现支撑固定空心原竹,并在空心原竹内填充有混凝土,能够提高竹结构底座的稳定性,并且实施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竹集束建筑的柱脚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原竹建筑施工
,特别的涉及一种原竹集束建筑的柱脚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竹建筑结构已经从传统的竹木搭接、缠绕、榫卯咬合等方式发展到竹结构与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膜结构、砖石结构相互结合的一种混合式结构类型,甚至可以将竹材进行粉碎胶合,对其物理特性进行改良和加强,成为新型的竹集成材,可以按照现代建筑结构的计算方式进行数据计算。竹材参与到现代建筑结构体系当中,可以使原本只能搭建小建筑的竹材应用到大空间建筑、多层甚至高层建筑中,大大扩展了竹结构在建筑空间中的应用范围。现有的竹制建材由于是使用主子作为承重柱,承重柱下部的安装通常直接插置在地下深处,这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强度低,稳定性不够好的问题,但是,竹子的一大部分就会伸入地下,竹建筑的高度就不能得到保证;并且,在遇到外部环境变化时(如暴雨等情况),会对竹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危险性高,且不方便维护。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实施简单,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原竹集束建筑的柱脚施工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竹集束建筑的柱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基座形状在地面上搭建侧模板,形成混凝土基座型腔,然后在型腔内设置钢筋笼或钢筋架;/nb)制备安装连接件,所述安装连接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板,在安装板的下侧竖向设置有若干连接筋,在安装板的上侧竖向设置有若干呈阵列式分布的内嵌钢片;其中,位于同一列的内嵌钢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且各列内嵌钢片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平行;在各内嵌钢片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预制孔;/nc)将安装连接件放入混凝土基座型腔内,并使安装连接件的连接筋插入钢筋笼或钢筋架内;其中,安装板靠近型腔的上侧,内嵌钢片从型腔的上端伸出型腔;然后向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竹集束建筑的柱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基座形状在地面上搭建侧模板,形成混凝土基座型腔,然后在型腔内设置钢筋笼或钢筋架;
b)制备安装连接件,所述安装连接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板,在安装板的下侧竖向设置有若干连接筋,在安装板的上侧竖向设置有若干呈阵列式分布的内嵌钢片;其中,位于同一列的内嵌钢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且各列内嵌钢片所在的竖直平面相互平行;在各内嵌钢片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预制孔;
c)将安装连接件放入混凝土基座型腔内,并使安装连接件的连接筋插入钢筋笼或钢筋架内;其中,安装板靠近型腔的上侧,内嵌钢片从型腔的上端伸出型腔;然后向混凝土基座内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靠近安装板的上侧或与安装板上侧平齐;混凝土固化后安装连接件与混凝基座成型为一体,然后拆除侧模板;
d)加工原竹集束柱,所述原竹集束柱包括若干呈阵列式分布的原竹,且所述原竹固定连接为一体形成原竹集束柱;在原竹集束柱的下端,对应内嵌钢片上的预制孔的位置,各行原竹上均开设有贯穿原竹集束柱两侧的通孔;然后将原竹集束柱套入安装连接件上侧的内嵌钢片,其中,各原竹分别对应插入一内嵌钢片,然后调节原竹集束柱的位置,使原竹集束柱上的通孔与内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诗东李静尧钟树生苟基佐江舟陈静程睿王军龙魏奇科廖袖锋王维说江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杭州邦博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