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188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技术领域。该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水泥土搅拌桩,设置在基坑开挖面外侧;筋体,设置在基坑开挖面与水泥土搅拌桩之间,筋体的一端锚固在水泥土搅拌桩内,另一端锚固在基坑开挖面上;钢筋网片,设于基坑开挖面上,筋体位于基坑开挖面的端部通过加强筋与钢筋网片连接;混凝土层,位于钢筋网片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坑支护结构在隔水、防水的同时,能充分发挥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强度特性,其锚固作用更为可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水泥土搅拌桩良好的锚固作用,可以大大降低筋体材料长度,将其限制在基坑开挖面至水泥土搅拌桩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富水地层的基坑支护设计中,水泥土搅拌桩通常用作止水帷幕以隔绝基坑内外的地下水连通,以便于基坑开挖施工。事实上,除了隔水作用外,水泥土搅拌桩本身就具有较为优良的力学性能,尤其在砂性土地层中,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一般能接近4MPa,要远超于天然土体。因此,在目前的基坑支护设计中,仅利用水泥土搅拌桩的隔水性能而未充分发挥其较高的承载特性,会造成材料或结构本身的浪费,实为可惜。中国专利文献CN206599785U公开了一种排桩锚拉水泥土桩连续墙支护结构,其基坑开挖面由竖直排桩及混凝土面层支挡,并通过全长粘结锚杆锚固至外侧水泥土搅拌桩内,从而形成整体受力的基坑开挖支挡结构。但这种方法需要在开挖面设置相应的排桩结构,且水泥土搅拌桩需要额外单独设置,未充分利用到止水帷幕本身的强度特性,因此其工程造价仍然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富水地层中水泥土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泥土搅拌桩(1),设置在基坑开挖面外侧;/n筋体(2),数量为多个,分多排均匀设置在基坑开挖面与水泥土搅拌桩(1)之间,所述筋体(2)的一端锚固在水泥土搅拌桩内,另一端锚固在基坑开挖面上;/n钢筋网片(3),设于基坑开挖面上,所述筋体(2)位于基坑开挖面的端部通过加强筋(4)与钢筋网片(3)连接;/n混凝土层(5),位于所述钢筋网片(3)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泥土搅拌桩(1),设置在基坑开挖面外侧;
筋体(2),数量为多个,分多排均匀设置在基坑开挖面与水泥土搅拌桩(1)之间,所述筋体(2)的一端锚固在水泥土搅拌桩内,另一端锚固在基坑开挖面上;
钢筋网片(3),设于基坑开挖面上,所述筋体(2)位于基坑开挖面的端部通过加强筋(4)与钢筋网片(3)连接;
混凝土层(5),位于所述钢筋网片(3)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体(2)端部与加强筋(4)以及钢筋网片(3)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体(2)倾斜设置在水泥土搅拌桩(1)与基坑开挖面之间,倾斜角度为5°~30°,且筋体(2)的高端位于基坑开挖面上,低端位于水泥土搅拌桩(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体(2)为张拉式筋体或非张拉式筋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单道水泥土搅拌桩厚度不小于1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开挖深度大于8米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斌罗如平万宗江朱碧堂陈晓飞丁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