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186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包括,基层处理;粘结层施工:向基层表面撒布乳化沥青,铺设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并预留;下面层施工:根据车道数量,分次摊铺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摊铺宽度为车道宽度,摊铺后,立即压实,相邻车道间均设有一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上面层施工:将基层两侧预留的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固定在相邻压实车道的表面,在车道间铺设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并与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和两相邻压实车道的表面固定,再按照常规沥青路面的铺设工序铺设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低橡胶粉掺量的改性橡胶沥青施工,沥青的摊铺和压实可参照常规沥青路面的铺设工序进行,施工难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改性橡胶沥青是一种把废旧轮胎制成的胶粉,作为改性剂添加到基质沥青中,在一个专门的特殊设备中,经高温、添加剂和剪切混合等一系列作用制成的新型的优质复合材料。改性橡胶沥青具有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噪声、减轻震动、提高热稳定性和热开裂性、提高抗结冰性等优点。现有改性橡胶沥青中的橡胶粉掺量高,为基质沥青质量的20%以上,沥青的粘度很大,施工过程中容易粘结,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应用于低橡胶粉掺量的改性橡胶沥青施工,通过在粘结层与下面层之间增设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在下面层的相邻车道间增设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在下面层与上面层之间增设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使其在降低现有改性橡胶沥青中的橡胶粉掺量的同时,能保持现有改性橡胶沥青路面的优良性能,沥青的摊铺和压实可参照常规沥青路面的铺设工序进行,施工难度低。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基层处理:移除基层表面的杂物并清扫,然后对基层表面进行吸尘、水洁、再吸尘;步骤二、粘结层施工:向基层表面撒布乳化沥青,在乳化沥青的表面横向铺设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将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拉伸、固定在基层的两侧,并在基层的两侧分别预留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步骤三、下面层施工:根据车道数量,分次摊铺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摊铺宽度为车道宽度,摊铺后,立即压实,然后,在压实的车道的一侧和/或两侧沿车道长度方向铺设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并将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下端与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固定,上端凸出压实的车道并与其表面固定,然后再摊铺与压实车道相邻的车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所有车道的摊铺、压实,相邻车道间均设有一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步骤四、上面层施工:将基层两侧预留的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翻折后,拉伸、固定在相邻压实车道的表面,在车道间沿长度方向增设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并将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中部与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上端固定,两侧分别与两相邻压实车道的表面固定,然后,按照常规沥青路面的铺设工序铺设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优选的是,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和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制备方法相同,具体为,向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两侧面均匀喷洒胶液,喷洒温度为160℃,喷洒量为0.2-0.4L/m2,喷洒后,自然冷却固化,即得,其中,所述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基质沥青加热至180℃,然后加入8-9重量份的轮胎橡胶粉,于160-180℃下,搅拌剪切60min,制得。优选的是,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基层单侧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预留宽度:W1=(M-1.6)/2+H,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宽度:W2=H+0.4,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宽度:W3=M-1.6,其中,M为车道宽度,单位为m,H为下面层厚度,单位为m。优选的是,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步骤二中,还包括,在向基层表面撒布乳化沥青后,立即在乳化沥青的表面撒布碎石并压实,其中,所述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0.85-0.95L/m2,所述碎石的粒径为5-10mm,撒布量为4m3/km2。优选的是,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所述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参照ARAC-13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制,其中,改性橡胶沥青中的轮胎橡胶粉的掺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9%。优选的是,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和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采用固定小车与基层、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或压实车道表面固定,所述固定小车包括,底板,其水平设置,所述底板的后端顶面设有把手;压紧轮,其为实心轮,其设于所述底板的前端并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压紧轮的两端分别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紧轮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冷却轮,其为空心轮,其设于所述底板的后端并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冷却轮包括中空冷却轮轴和套设在其外部的冷却轮套,所述冷却轮套与所述中空冷却轮轴转动连接,所述中空冷却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固定支架与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中空冷却轮轴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中空冷却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进气管穿出的穿孔,所述冷却轮套与所述中空冷却轮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交错设有多个第一环形片和多个第二环形片,任一第一环形片的外壁与所述冷却轮套固定连接,内壁与所述中空冷却轮轴不接触,任一第二环形片的内壁与所述中空冷却轮轴固定连接,外壁与所述冷却轮套不接触,所述多个第一环形片和所述多个第二环形片之间形成蛇形结构的第二通道,所述中空冷却轮轴的侧壁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气孔,所述冷却轮套的靠近所述第二通道的端面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出气孔;冷风机,其设于所述底板的后端并与其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冷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一出风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连通;加热喷管,其设于所述压紧轮的前方并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加热喷管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三固定支架与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喷管的两端封闭,上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气管,下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喷嘴,任一喷嘴高于所述压紧轮的底部;高压热风机,其设于所述底板的前端并与其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高压热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二出风管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优选的是,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所述加热喷管、压紧轮和冷却轮的长度为30-40cm,所述压紧轮和冷却轮的直径相等,间距不小于50cm。本专利技术至少包含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橡胶粉掺量的改性橡胶沥青施工,通过在粘结层与下面层之间增设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在下面层的相邻车道间增设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在下面层与上面层之间增设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在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高温使得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中的胶重新熔化并与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融合,使得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和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相互粘结,形成整体,增强了粘结层、下面层和上面层之间的粘结力,以在降低现有改性橡胶沥青中的橡胶粉掺量的同时,能保持现有改性橡胶沥青路面的优良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可参照常规沥青路面的铺设工序进行摊铺和压实,施工难度低。第二、本专利技术在铺设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前,向乳化沥青的表面撒布碎石,使得在下面层施工过程中,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可嵌入碎石中,一方面,相对于乳化沥青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平面粘结,嵌入式粘结的粘结力更强,另一方面,碎石还具有一定的应力吸收作用,可进一步增强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基层处理:移除基层表面的杂物并清扫,然后对基层表面进行吸尘、水洁、再吸尘;/n步骤二、粘结层施工:向基层表面撒布乳化沥青,在乳化沥青的表面横向铺设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将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拉伸、固定在基层的两侧,并在基层的两侧分别预留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n步骤三、下面层施工:根据车道数量,分次摊铺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摊铺宽度为车道宽度,摊铺后,立即压实,然后,在压实的车道的一侧和/或两侧沿车道长度方向铺设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并将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下端与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固定,上端凸出压实的车道并与其表面固定,然后再摊铺与压实车道相邻的车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所有车道的摊铺、压实,相邻车道间均设有一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n步骤四、上面层施工:将基层两侧预留的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翻折后,拉伸、固定在相邻压实车道的表面,在车道间沿长度方向增设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并将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中部与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上端固定,两侧分别与两相邻压实车道的表面固定,然后,按照常规沥青路面的铺设工序铺设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基层处理:移除基层表面的杂物并清扫,然后对基层表面进行吸尘、水洁、再吸尘;
步骤二、粘结层施工:向基层表面撒布乳化沥青,在乳化沥青的表面横向铺设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将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拉伸、固定在基层的两侧,并在基层的两侧分别预留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
步骤三、下面层施工:根据车道数量,分次摊铺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摊铺宽度为车道宽度,摊铺后,立即压实,然后,在压实的车道的一侧和/或两侧沿车道长度方向铺设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并将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下端与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固定,上端凸出压实的车道并与其表面固定,然后再摊铺与压实车道相邻的车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所有车道的摊铺、压实,相邻车道间均设有一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
步骤四、上面层施工:将基层两侧预留的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翻折后,拉伸、固定在相邻压实车道的表面,在车道间沿长度方向增设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并将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中部与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上端固定,两侧分别与两相邻压实车道的表面固定,然后,按照常规沥青路面的铺设工序铺设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和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制备方法相同,具体为,向玻璃纤维网格布的两侧面均匀喷洒胶液,喷洒温度为160℃,喷洒量为0.2-0.4L/m2,喷洒后,自然冷却固化,即得,其中,所述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3重量份的基质沥青加热至180℃,然后加入8-9重量份的轮胎橡胶粉,于160-180℃下,搅拌剪切60min,制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层单侧第一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预留宽度:W1=(M-1.6)/2+H,第二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宽度:W2=H+0.4,第三加胶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宽度:W3=M-1.6,其中,M为车道宽度,单位为m,H为下面层厚度,单位为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还包括,在向基层表面撒布乳化沥青后,立即在乳化沥青的表面撒布碎石并压实,其中,所述乳化沥青的撒布量为0.85-0.95L/m2,所述碎石的粒径为5-10mm,撒布量为4m3/k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橡胶沥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珏李鸿儒刘利军赵敬勇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