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具备舒适性和保暖性。在秋冬季的面料选择方面,通常要求具有吸湿发热性的功能面料。目前市场上的吸湿发热面料通常采用两种原理:一种是对现有面料进行化学处理,使其具有发热效果;二是利用自身能产生热量的新型纤维混纺而成。两种面料均是在纤维或面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化学试剂,可能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且操作过程复杂,不利于面料的推广。目前,通常使用多种具有吸湿、隔热功能的新型纤维混纺制成吸湿发热的面料,但是材料成本较高、工艺较复杂、生产加工成本较高,且吸湿发热效果较差。目前,通常利用新型纤维混纺制成吸湿发热面料,申请号为20151101373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由正面的纬向组织和反面的毛圈组织依次交织而成,所述纬向组织为全棉纱线,所述毛圈组织为Porel纤维纱线与黏胶纤维的混纺纱线,能快速吸收人体散发的湿气,反面的毛圈组织呈鱼鳞结构,达到既保暖又透湿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下至上依次为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所述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依次交织组成面料主体;所述起绒层(3)由起绒层纱线编织形成,所述起绒层(3)上设置有长度为0.1-0.3mm的绒毛;所述连接层(2)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表层(1)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为Porel纤维和氨纶长丝的包芯纱,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和腈纶纤维的混纺纤维纱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下至上依次为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所述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依次交织组成面料主体;所述起绒层(3)由起绒层纱线编织形成,所述起绒层(3)上设置有长度为0.1-0.3mm的绒毛;所述连接层(2)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表层(1)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为Porel纤维和氨纶长丝的包芯纱,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和腈纶纤维的混纺纤维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绒层(3)纱线由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长绒棉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绒层(3)上设置有长度为0.2mm的绒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绒层(3)的厚度为0.1-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2)的厚度为0.2-0.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的厚度为0.1-0.3mm。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质量百分比为85-95%的Porel纤维和5-15%的氨纶长丝包覆制成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的包覆捻回数为每10公分35-100T;将质量百分比为60%的莫代尔纤维和40%的腈纶纤维混纺制成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勤霞,马仁和,林世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