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结构及其制法,该结构包含:一基材;及一熔接针织部分,该熔接针织部分包含第一纤维,且所述第一纤维以圈环形式贯穿所述基材与所述基材接合,且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纤维部分彼此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供所述针织结构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一基材;提供一第一纤维,并使所述第一纤维贯穿所述基材并形成圈环,且与所述基材接合;加热所述第一纤维,使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熔接,形成一熔接针织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包含所述针织结构的鞋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针织结构可精准地控制整体的强度及伸缩性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织结构及其制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针织结构及其制法,具体而言,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制鞋的针织结构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所流行的“针织鞋”,是以单一纤维经由针织的方式形成整体鞋面。此类针织鞋面具有柔软及伸缩性良好的优点,但其强度相对较低,定型不易且容易变形,并且无法在针织鞋面的表面形成高立体度的鞋面效果。此外,此类针织鞋面的强度及伸缩性大致呈均匀分布,也难以于特定位置提供支撑及固定效果。若需于特定位置提供支撑及固定效果,则必须更换纤维的材质,或需通过重复编织以加厚鞋面厚度。然而,此类方法所能达成的支撑及固定效果,仍无法满足高强度运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织结构,其可精准控制整体的强度及伸缩性分布。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织结构,其包含:一基材;及一熔接针织部分,该熔接针织部分包含第一纤维,且所述第一纤维以圈环形式贯穿所述基材与所述基材接合,且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纤维部分彼此熔接。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制造上述针织结构的方法,其包含:(a)提供一基材;(b)提供第一纤维,并使所述第一纤维贯穿所述基材并形成圈环,且与所述基材接合;(c)加热所述第一纤维,使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熔接,形成一熔接针织部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鞋型结构,其包含上述针织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织结构,其包含:一基材;及一熔接针织部分,该熔接针织部分包含第一纤维,且所述第一纤维以圈环形式贯穿所述基材与所述基材接合,且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纤维部分彼此熔接。举例而言,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结构可为衣物、鞋、帽、配饰等,或为其原料或半成品。或者,所述针织结构可为工艺品,或可用于其他用途,本专利技术不加以限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针织结构可为一鞋型结构的部分,例如可为所述鞋型结构中的鞋面整体,或可为鞋面的一部分。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可为任何种类的布料,例如可为织布或不织布。甚至于,所述基材可为大致呈连续的薄膜状,例如可为塑料薄膜等。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可为织布,以提供较佳的结构强度及尺寸稳定性。举例而言,所述基材可包含第二纤维,且所述第二纤维彼此交织。较佳地,所述第二纤维由以下各材料制成: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丙烯腈(PAN)及其混合物。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纤维(fiber)”是指其长度较宽度大于1000倍的纤维。较佳地,所述第二纤维属于长纤维(filamentfiber),或称纤丝(filament),为连续长度的纤维,举例而言,其长径比大于108或以上的纤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织”或“织”包含但不限于以梭织、针织、编织、钩织或绳编方式进行纤维间的织造,且不限制为机械织造或人工织造。举例言之,利用纤维形成的经纱与纬纱互相交叉通过方式抱合;利用纤维形成的多根纱线环环相扣,将线圈(Loop)不断套叠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结构中,所述熔接针织部分接合于所述基材,并包含第一纤维。所述第一纤维较佳为长纤维,且可为热塑纤维,以使其易与另一纤维部分彼此熔接。所述“热塑纤维”是指包含一热塑材质的纤维,且所述热塑材质暴露于所述纤维的表面,而使所述热塑纤维可于受热(受热及压力)作用下发生熔接。较佳地,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为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包含但不限于热塑性聚胺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简称TPU)、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esterelastomer,简称TPEE)或热塑性聚烯烃(thermoplasticpolyolefin,简称TPO)。所述热塑性聚胺酯,例如衍生自己二酸酯类(adipicacidesters)的聚酯型聚胺酯(polyester-basedTPU)、以四氢呋喃醚类(tetrahydrofuranether)为主的聚醚型聚胺酯(polyether-basedTPU);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BT);热塑性聚烯烃,例如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所述第一纤维是以圈环形式贯穿所述基材与所述基材接合。举例而言,所述基材可包含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纤维可经由类似刺绣的方式贯穿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并与所述基材结合。由此,所述第一纤维可呈现图案于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上。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纤维另可同样呈现图案于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上。甚至于,在某些实施例中,另可包含一辅助纤维,以固定所述第一纤维,且所述辅助纤维的材质可与所述第一纤维相同或不同。例如,所述第一纤维可大体上位于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而所述辅助纤维可大体上位于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所述辅助纤维与所述第一纤维缠绕,以固定所述第一纤维。在所述熔接针织部分中,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另一纤维部分彼此熔接。本文中所述的“熔接”是指第一纤维的部分于受热(或受热及压力)作用时熔融并部分黏附及/或包覆于所述另一纤维部分,而于冷却后形成接合至所述另一纤维部分。此处需特别注意的是,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熔接”并不限制所述另一纤维部分是否也于受热、压力作用时熔融。举例而言,可为所述第一纤维的部分及所述另一纤维部分皆熔融而彼此接合;或仅所述第一纤维的部分熔融并黏附及/或包覆于未熔融的所述另一纤维部分,并形成接合。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另一纤维部分可为所述第一纤维的另一部分,换言之,与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熔接的所述另一纤维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纤维上。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另一纤维部分可为其他纤维的部分,例如可位于所述第二纤维或上述的辅助纤维。在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结构中,由于所述第一纤维形成所述熔接针织部分于所述基材上,通过调整所述熔接针织部分的位置,可调节所述针织结构的强度、伸缩性分布,使所述针织结构于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强度、伸缩性,以提升所述针织结构的应用性。举例而言,所述针织结构可作为鞋面使用,而通过所述熔接针织部分的设置,可分别调整脚背、脚踝等处的强度、伸缩性等,进而达到支撑及固定等效果。此外,于所述熔接针织部分中,通过上述的熔接状态,可固定所述第一纤维的部分与所述另一纤维部分的相对位置,故可降低熔接处的伸缩性,并提升结构强度。也就是说,通过调整所述熔接针织部分中的熔接状态(例如各位置的熔接比例等),可进一步微调所述熔接针织部分中的伸缩性、强度分布。由此,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结构可具有精准的强度、伸缩性分布,提供良好的支撑及固定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熔接针织部分可经由加热(或加热及加压)所述第一纤维的部分(及所述另一纤维部分)而形成。此过程中,另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结构,其包含:/n一基材;及/n一熔接针织部分,该熔接针织部分包含第一纤维,且所述第一纤维以圈环形式贯穿所述基材与所述基材接合,且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纤维部分彼此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结构,其包含:
一基材;及
一熔接针织部分,该熔接针织部分包含第一纤维,且所述第一纤维以圈环形式贯穿所述基材与所述基材接合,且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纤维部分彼此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其中,所述基材包含一第二纤维,且所述第二纤维彼此交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为热塑性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纤维为一复合纤维,其中所述复合纤维为蕊鞘复合纤维、并列复合纤维或分割复合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包含一第一组分及一第二组分,其中所述第一组分熔接,所述第二组分不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结构,其中,与所述第一纤维的至少一部分熔接的所述另一纤维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纤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崇智,吴百翔,蔡宗佑,李桀,陈玮伶,
申请(专利权)人: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