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箱梁内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464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箱梁内模装置,包括支撑组件、第一下阴角模、第一上阴角模、顶模、输送组件、第二上阴角模、第二下阴角模、振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组件将顶模固定,通过连接油缸将上阴角模与顶模之间、上阴角模与下阴角模之间撑开,使得顶模、上阴角模、下阴角模形成用于支撑成型的内模,并且连接油杆与第一升降油杆收缩,使得顶模、上阴角模、下阴角模下降收缩,方便下模,同时通过振荡器与输送组件安装,对内模壁进行振荡,使得物料的填充密度在振荡作用下更加紧实,防止内部由于气泡、间隙而导致定型时产生空壳,使得成型效果差,并且通过振荡器抬升组件与振荡器连接,使得振荡器可调整振荡角度与振荡位置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箱梁内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箱梁内模施工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箱梁内模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速公路桥梁建设中,预应力预制箱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其预制箱梁内模多采用组合模板,它是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模板形式,它由具有一定模数的若干类型的板块、角模、支撑和连接件组成,用它可以拼出多种尺寸和几何形状。施工时可以在现场直接组装,亦可以预拼装成大块模板或构件模板用起重机吊运安装,组合模板的板块有全钢材制成,亦有用钢框与木胶合板面板复合制成,组合模板不但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亦广泛应用,但对于低高度组合内模人工进入箱室内拆除模板比较困难,耗时费工,不仅使施工成本增加,而且影响施工进度;此外,在拆除时对模型进行敲击,容易使箱梁内模发生变形,影响以后施工的梁体质量,并且,由于在填料过程中,气泡与物料之间的间隙过多,导致成型过后,内部存在大量空壳,使得成型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制箱梁内模装置,便于组装,同时模具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箱梁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第一下阴角模、第一上阴角模、顶模、输送组件、第二上阴角模、第二下阴角模、振荡器,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模下端,所述第一上阴角模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顶模一侧,所述第二上阴角模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顶模另一侧,所述第一下阴角模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第一上阴角模下端,所述第二下阴角模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第二上阴角模下端,所述顶模与所述第二上阴角模之间、所述顶模与所述第一上阴角模之间、所述第一上阴角模与所述第一下阴角模之间、所述第二上阴角模与所述第二下阴角模之间还安装有连接油缸,所述顶模下方还安装所述输送组件,所述振荡器与所述输送组件固定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6 CN 20191107600321.一种预制箱梁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第一下阴角模、第一上阴角模、顶模、输送组件、第二上阴角模、第二下阴角模、振荡器,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模下端,所述第一上阴角模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顶模一侧,所述第二上阴角模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顶模另一侧,所述第一下阴角模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第一上阴角模下端,所述第二下阴角模通过铰链安装在所述第二上阴角模下端,所述顶模与所述第二上阴角模之间、所述顶模与所述第一上阴角模之间、所述第一上阴角模与所述第一下阴角模之间、所述第二上阴角模与所述第二下阴角模之间还安装有连接油缸,所述顶模下方还安装所述输送组件,所述振荡器与所述输送组件固定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箱梁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导轨、开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适配滚轮的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安装在所述导轨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箱梁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与所述输送组件之间还安装有振荡器抬升组件,所述振荡器安装在所述振荡器抬升组件上端,所述输送组件安装在所述振荡器抬升组件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箱梁内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抬升组件包括旋转平台、第二升降油缸、第一电机、伸缩气缸,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民昌王志生黄俊辉王韦王光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巢湖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