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42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多面体框架由旋转设备驱动能够绕中轴回转,每个面上以相同的结构形式装配工装夹具,以第一抱死机构与第一定位块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X向的抱死定位,以第二抱死机构与第二定位块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Z向的抱死定位,以工装定位机构与第三定位块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Y向的定位,以工装支撑轨道板与第一支撑滚轮组件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Z向的支撑与定位,由供气供电单元提供气源与电信号;各个面顺着回转方向按照工件的生产工艺按序对应作为各个工序,随多面体框架自初始位单向回转逐步进行各工序,最后正对切换存储库并入库。本发明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设备投入成本低,提高了设备集成化程度和柔性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轻量化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汽车的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多;目前采用单工艺工作站或多个单工艺工作站串联组成的生产线来完成产品生产工艺;随着生产工艺类型的增加,为满足这些生产工艺,导致生产线占地面积越来越大,设备集成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也有提升空间。而随着汽车外观多样化的需求,单车型生产工艺工作站或生产线已无法满足现有生产需求,为实现多车型柔性共线生产,需要在每个单工艺工作站中增加多车型切换库,导致占地面积进一步增大,设备投入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能够减小工作站的占地面积,降低设备投入成本,提高设备集成化程度和柔性化程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站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其结构特点是:多面体框架由旋转设备驱动能够绕中轴回转,以各个面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其特征是:/n多面体框架由旋转设备驱动能够绕中轴回转,以各个面底部的辅助支撑机构滚动配合于多面体框架外围的地面支撑轨道,作为对多面体框架Z向的辅助支撑与回转运动的导向,安装在所述旋转设备中心的滑环以转子与所述多面体框架底部固连,所述多面体框架的每个面上以相同的结构形式分别安装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装夹具;/n所述多面体框架于每个面与对应的工装夹具之间均是,以多面体框架上的一对第一抱死机构与工装夹具上的一对第一定位块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X向的抱死定位,以多面体框架上的一对第二抱死机构与工装夹具上的一对第二定位块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Z向的抱死定位,以多面体框架上的一对工装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其特征是:
多面体框架由旋转设备驱动能够绕中轴回转,以各个面底部的辅助支撑机构滚动配合于多面体框架外围的地面支撑轨道,作为对多面体框架Z向的辅助支撑与回转运动的导向,安装在所述旋转设备中心的滑环以转子与所述多面体框架底部固连,所述多面体框架的每个面上以相同的结构形式分别安装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装夹具;
所述多面体框架于每个面与对应的工装夹具之间均是,以多面体框架上的一对第一抱死机构与工装夹具上的一对第一定位块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X向的抱死定位,以多面体框架上的一对第二抱死机构与工装夹具上的一对第二定位块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Z向的抱死定位,以多面体框架上的一对工装定位机构与工装夹具上的一对第三定位块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Y向的定位,以多面体框架上的一对工装支撑轨道板与工装夹具上的一对第一支撑滚轮组件配合形成对工装夹具Z向的支撑与定位,由供气供电单元为工装夹具提供气源与电信号;
处于初始位的多面体框架的各个面顺着回转方向按照工件的生产工艺按序对应作为各个工序,于所述多面体框架各个面上的各工序能够同步进行,安装在所述多面体框架每个面工装夹具上的工件随着多面体框架的回转逐步进行各工序,至最后一个工序时正对以过渡区与所述多面体框架相衔接的切换存储库,并能够经所述过渡区进入切换存储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其特征是多面体框架的每个面上,所述第一抱死机构与第一定位块的结构均是设置为:
一对第一定位块间隔固设在所述工装夹具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定位块是以沿着X向的两端面作为配合于对应的第一抱死机构的定位面;
所述多面体框架上按照工装夹具上一对第一定位块的位置对应设置一对第一抱死机构;所述第一抱死机构通过第一固定座固装在多面体框架上,自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一抱死气缸的杆端处依次铰接第一抱死曲柄一、第一抱死连杆、第一抱死曲柄二,所述第一抱死气缸铰接在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一气缸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抱死曲柄呈T型结构,于三处端部形成铰接点,以竖直段上的铰接点与第一抱死气缸的杆端相铰接,以水平段两端的铰接点分别与第一固定座以及连杆的一侧杆端相铰接,并在水平段朝向固定座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一辅助定位块A,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按照第一辅助定位块A的位置及外形尺寸对应固装有第一辅助定位块B;以所述第一抱死曲柄二作为抱死执行构件,所述第一抱死曲柄二上设有呈三角分布的三处铰接点,在临近所述第一定位块铰接点处通过铰接轴铰接第一定位轴承,于另两处铰接点处分别与连杆另一侧杆端以及第一固定座相铰接;
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对应于第一定位块X向的其中一侧端部固设相适配的抱死定位块,所述抱死定位块抵触于所述第一定位块X向的其中一侧端面,所述第一抱死机构通过第一抱死气缸驱动,能够使所述第一抱死曲柄二或远离所述第一定位块向上摆动至打开位,或朝向第一定位块向下摆动至抱死位,处于抱死位的第一抱死曲柄二以第一定位轴承的外周面与所述抱死定位块分别夹紧于所述第一定位块沿X向的两端;第一抱死机构处于抱死位时,所述第一辅助定位块A与第一辅助定位块B形成正对相抵状态,形成切换至抱死位时的机械死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车型多工序集成化工作站,其特征是多面体框架的每个面上,所述第二抱死机构与第二定位块的结构设置为:
一对第二定位块固设在所述工装夹具的下端面两侧,以沿着Z向朝上的端面作为配合于一对所述第二抱死机构的定位面;
所述多面体框架上按照工装夹具上一对第二定位块的位置对应设置一对所述第二抱死机构;所述第二抱死机构包括第二抱死气缸、第二抱死曲柄、第二固定座一、第二固定座二组件、第二定位轴承;所述第二固定座一与第二固定座二固装在多面体框架上,所述第二抱死气缸铰接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一上,所述第二抱死曲柄上形成有呈钝角V形分布的三处铰接点,分处两端的两处铰接点分别临近于所述第二抱死气缸与第二定位块,于临近所述第二抱死气缸的一处铰接点处与第二抱死气缸的缸杆杆端相铰接,临近第二定位块的一处铰接点通过铰接轴铰接第二定位轴承,另一处铰接点铰接在第二固定座二上;所述第二抱死曲柄上,位于第二定位轴承与第二固定座二之间固装第二辅助定位块A,所述第二固定座二上按照第二辅助定位块A的位置及外形尺寸对应通过转接块固装有第二辅助定位块B;
所述第二抱死机构以第二抱死曲柄作为抱死执行构件,通过第二抱死气缸驱动,带动所述第二抱死曲柄往复摆动,使所述第二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蕾姬彦文吴传刚成子文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