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123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壳体、温控机构、散热器、通风散热模组,以及若干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若干半导体制冷片嵌装于散热壳体的外侧,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散热壳体的外侧布置;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散热壳体的内侧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面贴合,通风散热模组布置于散热器的上方,用于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吹出散发至外部;所述温控机构安装于散热壳体上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设计合理、体积较小、易安装维护,适用于安装在狭窄空间的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供电公司的大部分变电所、营业所的通信传输设备都安装有大功率的自动降温热交换设备,以对通信传输设备进行散热降温,进而保证通信传输设备的正常运转。但是,在一些较为狭窄的安装环境内,如阁楼等,无法安装尺寸较大的大功率热交换设备,导致通信传输设备工作时温度过高,进而容易出现故障,甚至损坏,影响整个通信工作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通过布置于散热壳体外侧的若干半导体制冷片对通信传输设备进行冷却降温,并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至外部,散热效果好,同时,通过温控机构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在通信传输设备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才开始工作,避免半导体制冷片长时间工作,进而损坏,提高使用寿命,此外,系统整体设计合理、体积较小、易安装维护,适用于安装在狭窄空间的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壳体、温控机构、散热器、通风散热模组,以及若干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若干半导体制冷片嵌装于散热壳体的外侧,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散热壳体的外侧布置;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散热壳体的内侧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面贴合,通风散热模组布置于散热器的上方,用于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吹出散发至外部;所述温控机构安装于散热壳体上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进一步地,所述温控机构包括主控器、与主控器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控器安装于散热壳体的内侧并位于散热器的下方,温度传感器布置于散热壳体的外侧,用于检测外部通信传输设备的温度信息并反馈至主控器;所述主控器用于在外部通信设备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进一步地,所述温控机构还包括靠近主控器布置并与其电性连接的控制屏,以及靠近控制屏布置的用于对主控器及控制屏散热降温的第一散热风扇。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的内侧还安装有隔热板,隔热板安装于散热器与主控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散热片,若干散热片在散热壳体宽度方向上竖直间隔排列于散热壳体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通风散热模组包括散热座、内置于散热座的若干第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座布置于散热器的上方,且散热座的底部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风孔。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的外侧四角还分别布置一磁铁块,磁铁块用于将散热壳体吸附固定于外部通信设备上。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的外侧还开设有若干散热孔。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布置于散热壳体外侧的若干半导体制冷片对通信传输设备进行冷却降温,并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至外部,散热效果好,同时,通过温控机构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在通信传输设备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才开始工作,避免半导体制冷片长时间工作,进而损坏,提高使用寿命,此外,系统整体设计合理、体积较小、易安装维护,适用于安装在狭窄空间的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识说明:1—散热壳体;2—温控机构;3—散热器;4—通风散热模组;5—半导体制冷片;6—隔热板;7—磁铁块;8—散热孔;21—主控器;22—温度传感器;23—控制屏;24—第一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壳体1、温控机构2、散热器3、通风散热模组4,以及若干半导体制冷片5;所述若干半导体制冷片5嵌装于散热壳体1的外侧,且半导体制冷片5的制冷面朝向散热壳体1的外侧布置;所述散热器3安装于散热壳体1的内侧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5的散热面贴合,通风散热模组4布置于散热器3的上方,用于将散热器3上的热量吹出散发至外部;所述温控机构2安装于散热壳体1上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5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工作。其中,所述温控机构2包括主控器21、与主控器21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22;所述主控器21安装于散热壳体1的内侧并位于散热器3的下方,温度传感器22布置于散热壳体1的外侧,用于检测外部通信传输设备的温度信息并反馈至主控器21;所述主控器21用于在外部通信设备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工作;所述温控机构2还包括靠近主控器21布置并与其电性连接的控制屏23,以及靠近控制屏23布置的用于对主控器21及控制屏23散热降温的第一散热风扇24。所述散热壳体1的内侧还安装有隔热板6,隔热板6安装于散热器3与主控器21之间;所述散热器3包括若干散热片,若干散热片在散热壳体1宽度方向上竖直间隔排列于散热壳体1的内侧;所述通风散热模组4包括散热座、内置于散热座的若干第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座布置于散热器3的上方,且散热座的底部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散热壳体1的外侧四角还分别布置一磁铁块7,磁铁块7用于将散热壳体1吸附固定于外部通信设备上;所述散热壳体1的外侧还开设有若干散热孔8。本技术工作原理:继续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壳体1包括安装竖板,两安装横板,两安装横板间隔布置于安装竖板的内侧,两安装横板与安装竖板之间围成一用于安装散热器3、通风散热模组4的空间,由于散热壳体1整体处于半封闭的状态,可增强空气对流,提高散热效果;半导体制冷片5安装于安装竖板的外侧,开设于安装竖板外侧的散热孔8围绕半导体制冷片5布置,可增强通风散热模组4与安装竖板外侧的空气流通速率,进而将半导体制冷片5工作时其周围产生的冷凝水快速蒸发,避免冷凝水沾附于通信传输设备上,进而避免通信传输设备短路损坏;温度传感器22可检测通信传输设备的温度并反馈至主控器21,在通信传输设备的温度低于预设阈值(通过控制屏23设置)时,才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工作,避免半导体制冷片5长时间工作,进而损坏,提高使用寿命;散热片的材质为铝,且散热片贴合于半导体制冷片5的散热面,可及时的将半导体制冷片5上的热量导热传递过来,进而散发至外部,而位于散热器3上方的通风散热模组4可加速散热片上的热量散发,进而实现快速降温;布置于散热器3与主控器21之间的隔热板6可避免散热片散发的热量传递至主控器21,保证主控器21处于较低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且主控器21旁边还设有第一散热风扇24,可及时的将主控器2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至外部;磁铁块7布置于安装竖板的外侧,使用时,通过磁铁块7直接将其水平吸附于通信传输设备上即可,使用方便。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壳体、温控机构、散热器、通风散热模组,以及若干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若干半导体制冷片嵌装于散热壳体的外侧,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散热壳体的外侧布置;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散热壳体的内侧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面贴合,通风散热模组布置于散热器的上方,用于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吹出散发至外部;所述温控机构安装于散热壳体上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壳体、温控机构、散热器、通风散热模组,以及若干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若干半导体制冷片嵌装于散热壳体的外侧,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散热壳体的外侧布置;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散热壳体的内侧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面贴合,通风散热模组布置于散热器的上方,用于将散热器上的热量吹出散发至外部;所述温控机构安装于散热壳体上并与若干半导体制冷片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机构包括主控器、与主控器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控器安装于散热壳体的内侧并位于散热器的下方,温度传感器布置于散热壳体的外侧,用于检测外部通信传输设备的温度信息并反馈至主控器;所述主控器用于在外部通信设备的温度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机构还包括靠近主控器布置并与其电性连接的控制屏,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常庞睿张宇秦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宏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