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落水逃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逃生自救装置
,具体为一种车辆落水时车窗应急降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汽车作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交通工具日益普及到每个家庭。然而,市面上的汽车并没有广泛安装车辆落水应急处理装置,导致近年来车内乘客因未能及时逃出而丧失生命。目前大部分专利文件中,均考虑在汽车落水后敲碎车窗,然后从车内逃出。然而当车窗被敲碎时,车外的水带动玻璃碎片快速冲向车内,这样对驾乘人员造成极大安全隐患,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落水逃生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辆落水逃生装置,包括双导轨玻璃升降机构、溢流开关、动力机构、辅助弹射机构和油管;双导轨玻璃升降机构包括导轨、滑动支架、柱状部、第一弹簧、滑块、第一密封圈、第一管接头和玻璃夹子,所述的滑动支架具有导轨槽、燕尾槽导轨和安装槽等结构,所述的导轨槽位于滑动支架的背面,所述的燕尾槽导轨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落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导轨玻璃升降机构、溢流开关、动力机构、辅助弹射机构和油管;/n双导轨玻璃升降机构包括导轨、滑动支架、柱状部、第一弹簧、滑块、第一密封圈、第一管接头和玻璃夹子,所述的滑动支架具有导轨槽、燕尾槽导轨和安装槽等结构,所述的导轨槽位于滑动支架的背面,所述的燕尾槽导轨和安装槽位于滑动支架的正面,所述的滑块具有定位槽、第一密封槽、油路通道和螺纹孔等结构,所述的定位槽位于滑块的背面,所述的定位槽上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安装在第一密封槽中,所述的螺纹孔位于滑块的侧面,所述的定位槽与螺纹孔通过油路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的滑块背面还设有燕尾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落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导轨玻璃升降机构、溢流开关、动力机构、辅助弹射机构和油管;
双导轨玻璃升降机构包括导轨、滑动支架、柱状部、第一弹簧、滑块、第一密封圈、第一管接头和玻璃夹子,所述的滑动支架具有导轨槽、燕尾槽导轨和安装槽等结构,所述的导轨槽位于滑动支架的背面,所述的燕尾槽导轨和安装槽位于滑动支架的正面,所述的滑块具有定位槽、第一密封槽、油路通道和螺纹孔等结构,所述的定位槽位于滑块的背面,所述的定位槽上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安装在第一密封槽中,所述的螺纹孔位于滑块的侧面,所述的定位槽与螺纹孔通过油路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的滑块背面还设有燕尾槽;两个所述的导轨固定安装在车辆车体上,所述的导轨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的滑动支架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所述的第一弹簧和柱状部安装在安装槽中,所述的柱状部在伸出状态时伸入所述定位槽并达到定位槽的底面,从而使得所述滑块固定在滑动支架上,所述的柱状部在缩回状态时退出所述定位槽,从而使得所述滑块能够在滑动支架上滑动,所述的玻璃夹子将车窗玻璃夹紧并固定到所述滑块上,所述的第一管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到滑块侧面的螺纹孔中;
溢流开关包括活塞、第二弹簧、第二密封圈、壳体、第二管接头,所述的壳体是圆柱体,所述的壳体在底面和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互连通,所述的车辆车体上设有贯通部,所述的壳体固定安装在车辆车体上,使得所述第一开口与贯通部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开口上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二密封圈安装在第二密封槽中,所述的活塞和第二弹簧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的贯通部与第二开口在初始状态时不连通,所述的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一开口底部,另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的第二管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到第二开口;
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滑动支架沿着所述导轨滑动;
辅助弹射机构,当所述柱状部处于缩回状态,即滑块能够在滑动支架上滑动时,所述辅助弹射机构用于使得滑块快速脱离滑动支架,并且提高车窗玻璃的下降速度;
所述的油管一端套装在第一管接头,另一端套装在第二管接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落水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琦,王海卫,王祎,门道新,郑允凯,
申请(专利权)人:宋文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