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16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和电子设备,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包括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第二镜头并排设于第一镜头的一侧,与第一镜头一体成型;镜头支架,与镜头固定连接,以支撑镜头,镜头支架包括支架板和围绕支架板设置的支架壁,支架板上设置有通光孔,通光孔为台阶孔,通光孔的大孔端正对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设置;电路板,镜头支架罩设于电路板上;感光芯片,固定设置于电路板面向镜头的一面,包括第一感光芯片和第二感光芯片,第一感光芯片与第一镜头对应设置,第二感光芯片与第二镜头对应设置;电子元件,设置于电路板面向镜头的一面,与感光芯片电连接;滤光片,容置于通光孔内,将通过镜头的红外光滤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电子设备中,配备双摄以及多摄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但目前市场上的双摄/多摄电子设备,都是采用了多个独立镜头模组,并通过固定架或者摄像头装饰件等组装成一个双摄/多摄模组。但由于两个独立模组之间势必会存在一些间隔,使得所述双摄/多摄模组的整体尺寸偏大,这样造成了空间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摄/多摄模组的整体尺寸较长,造成了空间上的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包括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并排设于所述第一镜头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镜头一体成型;镜头支架,与所述镜头固定连接,以支撑所述镜头,所述镜头支架包括支架板和围绕所述支架板设置的支架壁,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为台阶孔,所述通光孔的大孔端正对所述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设置;电路板,所述镜头支架罩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感光芯片,固定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包括第一感光芯片和第二感光芯片,所述第一感光芯片与所述第一镜头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感光芯片与所述第二镜头对应设置;电子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感光芯片电连接,以配合所述感光芯片工作;滤光片,容置于所述通光孔内,将通过所述镜头的红外光滤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组件;电子设备,包括:主板,包括主板座子;如上所述的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一接口座子以及一柔性电路,所述接口座子与所述主板座子配合连接,并通过所述柔性电路将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公开中,通过将两个独立镜头模组的镜头、镜头支架以及电路板等部件分别合为一体,使得两个独立镜头之间的间距被消除,并消除镜头壁厚对镜头的影响,使得两镜头中点的距离缩短,这样,整个模组的整体尺寸就有所减小,解决了双摄/多摄模组整体尺寸较长,造成了空间上的浪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所述镜头组件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所述镜头组件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所述镜头组件的部分截面图。图4是所述镜头组件的部分截面图。图5是所述电子设备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所述电子设备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所述电子设备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所述电子设备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本公开提供一种镜头组件10,如图1至图4所示,镜头组件10包括镜头110、镜头支架120、电路板140、感光芯片150、电子元件、以及滤光片170。镜头支架120罩设于电路板140,其四周与电路板140的四周平齐。镜头110与镜头支架120远离电路板140的一端连接,并通过镜头支架120与电路板140固定连接。感光芯片150设置于电路板140面向镜头110的一面,电子元件围绕感光芯片150设置于面向镜头110的一面,并与感光芯片150电连接,以配合所述感光芯片工作。滤光片170设置于感光芯片150和镜头110之间,固定连接于镜头支架120上,并与感光芯片150对应设置,当外界光线通过镜头110进入镜头组件10内后,先通过滤光片170将红外光滤除,再被感光芯片150接收,以便生成更高质量的图像。由于自然光中除了可见光外,还包含有红外光线以及紫外光线,而彩色摄像头的感应芯片除了能够感应可见光线外,也可以感应红外光线,这些红外光线会影响镜头组件对图像颜色的计算,导致获取的图像颜色失真。故需要通过滤光片170将这部分影响成像的红外光线滤除,以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可以理解的,上述滤光片170可以是镀膜滤光片,其穿透性较高,且镀膜滤光片除了可以将红外光线滤除外,还可以将不是直射进入镜头组件的斜射光线滤除,进而避免光线影响到相邻的感光体,例如双摄设备的另一镜头组件的感光芯片等。可以理解的,上述滤光片170还可以是蓝玻璃滤光片,蓝玻璃滤光片有较高的穿透率,而且其成本较低,没有镀膜脱落的风险。相比于红橙色的玻璃滤光片,蓝玻璃滤光片有更好的穿透性,可阻挡光谱落于640~650nm的光线。而且由于蓝玻璃滤光片是通过将红外光线吸收而达到滤光的目的,故不会存在反射光干扰的问题。其中,镜头110包括第一镜头111和第二镜头112,第二镜头112并排设于第一镜头111的一侧,与第一镜头111一体成型,这样就使得两个独立镜头之间的间距被消除,使得两镜头中点的距离缩短,在该方向上的尺寸就有所缩短。同时,两独立镜头在接触处的镜头壁也可以取消,这使得两镜头中点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在该方向上的尺寸就又进一步缩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摄/多摄模组整体尺寸较长,造成了空间上的浪费的问题。感光芯片150包括第一感光芯片151和第二感光芯片152。第一感光芯片151与第一镜头111对应设置,第二感光芯片152与第二镜头112对应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感光芯片151和第二感光芯片152与电路板140之间还可以存在有粘接层,第一感光芯片151和第二感光芯片152分别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于电路板140上,其中,粘接层可以是胶水或者背胶形成的粘胶层,也可以是焊锡形成的焊接层,还可以是点胶形成的点胶层等,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镜头111和第二镜头112分别为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可以理解的,此时,第一感光芯片151与电路板140之间还可以存在一芯片垫,以垫高第一感光芯片151,使第一镜头111和第二镜头112平齐。其中,芯片垫可以为一垫板也可以为一保护罩,只要能将第一感光芯片151垫高其结构形式可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芯片垫为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设于电路板140上,并与电路板140之间形成有一收容腔。电子元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并设于电路板140上。第一感光芯片151设于所述保护罩背离电路板140的一面,与电子元件分设于所述保护罩的里外两侧,并通过芯片导通线与电子元件电连接。使原本设置在第一感光芯片151周围的电子元件与第一感光芯片151分离并集中起来,与第一感光芯片151形成了一种层叠的结构,这样就可以将电路板140缩小至略大于感光芯片的大小,使得电路板的四周能够和镜头的四周平齐,避免了支架部分凸出造成的空间浪费。电子元件可以包含有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n镜头,至少包括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并排设于所述第一镜头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镜头一体成型;/n镜头支架,与所述镜头固定连接,以支撑所述镜头,所述镜头支架包括支架板和围绕所述支架板设置的支架壁,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的大孔端正对所述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
镜头,至少包括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并排设于所述第一镜头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镜头一体成型;
镜头支架,与所述镜头固定连接,以支撑所述镜头,所述镜头支架包括支架板和围绕所述支架板设置的支架壁,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的大孔端正对所述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镜头支架罩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感光芯片,固定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镜头的一面,包括第一感光芯片和第二感光芯片,所述第一感光芯片与所述第一镜头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感光芯片与所述第二镜头对应设置;
滤光片,容置于所述通光孔内,将通过所述镜头的红外光滤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架板中央的隔离筋,所述隔离筋将所述通光孔分隔为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使所述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并列设置于所述支架板上,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一镜头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镜头对应设置,所述滤光片包括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所述第一滤光片容置于所述第一通光孔内,所述第二滤光片容置于所述第二通光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支架还包括加强筋,设置于所述隔离筋朝向电路板的一面,用于加强所述隔离筋对所述滤光片的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电路板抵接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电子元件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坤
申请(专利权)人: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