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口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09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接口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体,所述充电器主体一侧设有插头,所述插头与充电器主体连接,所述充电器主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一端与放置槽靠近插头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充电器主体连接,所述放置槽远离充电接口一端开设有收线槽,所述收线槽延伸至充电器主体另一侧,所述充电器主体一侧远离插头设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对应收线槽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接口充电器,能够对不同接口的线材进行整理区分,避免缠绕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接口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多接口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壮大,人们所使用的电子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如手机、平板、蓝牙耳机等。较多的电子产品在使用时,都需要对其进行充电,而人们在进行携带时,需要同时携带多个充电器才能供多个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使用,并且在进行充电时,当插座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满足两个或多个电池产品同时充电。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出现了多个接口的充电器,能够通过一个插座实现对多个电子产品同时进行充电,将电子产品通过充电线与充电器上的接口进行连接,从而使电子产品通过充电器进行充电。但是现有的多个接口充电器在使用时,由于多根充电线同时进行使用,容易发生互相缠绕的情况,人们在使用时,不便于区分不同电子产品所对应的充电线,容易发生误拔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接口充电器,能够对不同接口的线材进行整理区分,避免缠绕在一起。本技术公开的多接口充电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接口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体,所述充电器主体一侧设有插头,所述插头与充电器主体连接,所述充电器主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一端与放置槽靠近插头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充电器主体连接,所述放置槽远离充电接口一端开设有收线槽,所述收线槽延伸至充电器主体另一侧,所述充电器主体一侧远离插头设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对应收线槽进行设置。作为优选方案,若干个所述放置槽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充电接口对应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平列设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放置槽两侧设有卡块,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卡块固定于放置槽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线槽的垂直截面为圆型结构,且所述收线槽上端的开口宽度小于收线槽的直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头与充电器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充电器主体靠近插头一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插头设置于收纳槽内。本技术公开的多接口充电器的有益效果是:将充电器主体设有插头一侧插入到插座中,通过插头将充电器主体与插座进行连接,再将充电接口从充电器主体的放置槽中转出,通过充电线的一端与充电接口进行连接导通,从而利用充电线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在充电接口与充电线进行连接之后,将充电接口连同充电线一端转至放置槽中,由于放置槽远离充电接口一端开设有收线槽,将充电线卡入到收线槽中,通过放置槽可将充电线进行卡位,避免了再使用过程中,人们拉扯充电线时,使充电线与充电接口发生脱落,并且对充电线造成损坏,并且可将充电线缠绕于充电器主体一侧的绕线柱上,从而将一个充电接口所对应的充电线进行整理收纳,避免的多根充电线缠绕在一起,便于人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充电接口所对应的充电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接口充电器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接口充电器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多接口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体10,充电器主体10一侧设有插头11,插头11与充电器主体10连接。将充电器主体10设有插头11一侧插入到插座中,通过插头11将充电器主体10与插座进行连接。并且插头11与充电器主体10转动连接,充电器主体10靠近插头11一侧设有收纳槽101,插头11设置于收纳槽101内。使充电器主体10便于人们随身携带,当需要进行充电时,只需要将插头11从收纳槽101中转出即可。充电器主体10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102,放置槽102内设有充电接口12,充电接口12一端与放置槽102靠近插头11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充电接口12与充电器主体10连接,放置槽102远离充电接口12一端开设有收线槽103,收线槽103延伸至充电器主体10另一侧。当人们进行充电时,将充电接口12从充电器主体10的放置槽102中转出,通过充电线的一端与充电接口12进行连接导通,从而利用充电线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在充电接口12与充电线进行连接之后,将充电接口12连同充电线一端转至放置槽102中,由于放置槽102远离充电接口12一端开设有收线槽103,将充电线卡入到收线槽103中,通过放置槽102可将充电线进行卡位,避免了再使用过程中,人们拉扯充电线时,使充电线与充电接口12发生脱落,并且对充电线造成损坏。并且收线槽103的垂直截面为圆型结构,且收线槽103上端的开口宽度小于收线槽103的直径。当人们将充电线卡入收线槽103时,将充电线与收线槽103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避免了充电线从收线槽103中滑落,导致起不到对充电线进行整理收纳的效果,同时也起不到原本防止在拉伸过程中,充电线与充电接口12发生分离的作用。充电器主体10一侧远离插头11设有绕线柱13,绕线柱13对应收线槽103进行设置。可将充电线缠绕于充电器主体10一侧的绕线柱13上,从而将一个充电接口12所对应的充电线进行整理收纳,避免的多根充电线缠绕在一起,便于人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充电接口12所对应的充电线。上述方案中,若干个放置槽102数量至少为两个,充电接口12对应设置于放置槽102内,放置槽102平列设置。从而满足人们通过一个充电器主体10对多个电子产品进行同时充电的目的。并且在放置槽102两侧设有卡块14,充电接口12通过卡块14固定于放置槽102内,避免了充电接口12发生任意转动,导致人们在携带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接口充电器,将充电器主体设有插头一侧插入到插座中,通过插头将充电器主体与插座进行连接,再将充电接口从充电器主体的放置槽中转出,通过充电线的一端与充电接口进行连接导通,从而利用充电线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在充电接口与充电线进行连接之后,将充电接口连同充电线一端转至放置槽中,由于放置槽远离充电接口一端开设有收线槽,将充电线卡入到收线槽中,通过放置槽可将充电线进行卡位,避免了再使用过程中,人们拉扯充电线时,使充电线与充电接口发生脱落,并且对充电线造成损坏,并且可将充电线缠绕于充电器主体一侧的绕线柱上,从而将一个充电接口所对应的充电线进行整理收纳,避免的多根充电线缠绕在一起,便于人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充电接口所对应的充电线。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接口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主体,所述充电器主体一侧设有插头,所述插头与充电器主体连接,所述充电器主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一端与放置槽靠近插头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充电器主体连接,所述放置槽远离充电接口一端开设有收线槽,所述收线槽延伸至充电器主体另一侧,所述充电器主体一侧远离插头设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对应收线槽进行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接口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主体,所述充电器主体一侧设有插头,所述插头与充电器主体连接,所述充电器主体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一端与放置槽靠近插头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充电器主体连接,所述放置槽远离充电接口一端开设有收线槽,所述收线槽延伸至充电器主体另一侧,所述充电器主体一侧远离插头设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对应收线槽进行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接口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放置槽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云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