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09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插头,并在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一个卡槽;绕线组件,安装于壳体上,且绕线组件与壳体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绕线区域;数据线,一端与绕线组件相连,另一端与卡槽卡接配合,其中,数据线的中部盘绕于绕线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卡槽,使得盘绕于绕线区域的数据线端部,能够与卡槽相卡接,避免其在收纳状态下发生松散现象和打结现象,保证数据线的可靠收纳,并能够对数据线接头进行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
本技术属于电器
,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特别是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一种方便易携带的大容量随身电源,是一个集储电,升压,充电管理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移动电源自身的充电插头直接通过交流电源可以对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存电装置,相当于一个充电器和备用电池的混合体,相比备用电源而言可以简化一个充电插头的装置,而相比于充电器它又自身具有存电装置,可以在没有直电源或外出时给数码产品提供备用电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中国专利(CN203522248U)公开了一种可收纳数据线的充电宝,包括充电宝壳体,所述充电宝壳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翻盖,所述充电宝壳体内置有控制装置和电源模块,一侧设有USB接口,所述充电宝壳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插脚,所述翻盖的两侧设有易于缠绕数据线的缺口。但是,上述所述的充电宝,在数据线收纳后,紧靠翻盖两侧的缺口对其进行压制,来防止数据线的松散,可没有实现对于数据线接头的固定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较好的固定并保护数据线接头,避免数据线在收纳状态下发生松散的移动电源。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插头,并在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一个卡槽;绕线组件,安装于壳体上,且绕线组件与壳体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绕线区域;数据线,一端与绕线组件相连,另一端与卡槽卡接配合,其中,数据线的中部盘绕于绕线区域内。在上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在壳体上还设置有一个储存槽。在上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该储存槽与卡槽相连通,并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上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在壳体上设置有条槽,其中,插头旋转连接于条槽的槽壁上。在上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绕线组件包括一个绕线板,且该绕线板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连接于壳体上,其中,所述的绕线区域位于绕线板与壳体之间。在上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面向绕线区域一侧的绕线板上设置有凸棱。在上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盘绕后的数据线呈“圆盘状”设置,其中,所述凸棱以“圆盘状”数据线的“圆心”为基点,呈发散状设置。在上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所述凸棱以“圆盘状”数据线的“圆心”为基点,其宽度呈渐变式设置。在上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面向绕线区域一侧的绕线板上设置有一个凸台,其中,该凸台与壳体上的凹槽嵌套配合。在上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在凸台上设置有一个凹部,且在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一个与凹部卡接配合的凸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卡槽,使得盘绕于绕线区域的数据线端部(该端部为与移动设备的插接端端部),能够与卡槽相卡接,避免其在收纳状态下发生松散现象和打结现象,保证数据线的可靠收纳,并能够对数据线接头进行有效的保护。(2)、通过设置一个储存槽,用以存放不使用状态下的数据转换接头,避免数据转换接头的遗失或者损坏,提高数据转换接头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当用户需要使用数据转换接头时,只需将原有数据线本身的接头插入数据转换接头后,同步拔出,即可将储存槽内的数据转换接头取出,操作方便。(3)、在壳体上设置条槽,用以收纳未使用状态下的插头,避免插头始终处于裸露状态而划伤其表面,从而影响插头的电连效果。(4)、通过设置凸棱,能够对盘绕后的数据线进行卡位,进一步避免数据线发生松散现象。(5)、通过绕线板与壳体之间的凹凸结构,作为数据线盘绕时的基准,提高数据线的盘绕速率,另外,通过绕线板一方面能够作为数据线在盘绕时的导向,使得盘绕后的数据线呈“扁平状”形态,另一方面能够对盘绕后的数据线进行压制,限制其竖向的自由度,从而保证数据线在盘绕过程中的可靠性。(6)、通过凹部与凸部的卡接配合,形成凸台与凹槽之间的定位结构,使得数据线在盘绕过程中,绕线板与壳体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保证数据线在盘绕时的顺畅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数据线收纳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中数据线展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壳体;110、卡槽;120、储存槽;130、条槽;140、凹槽;141、凸部;200、插头;300、绕线组件;310、绕线区域;320、绕线板;321、凸棱;322、凸台;3221、凹部;400、数据线;500、数据转换接头;600、开关键;700、指示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包括:壳体100,其上设置有插头200,并在壳体100的表面开设有一个卡槽110;绕线组件300,安装于壳体100上,且绕线组件300与壳体100的表面之间设置有绕线区域310;数据线400,一端与绕线组件300相连,另一端与卡槽110卡接配合,其中,数据线400的中部盘绕于绕线区域310内。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通过在壳体100上设置卡槽110,使得盘绕于绕线区域310的数据线400端部(该端部为与移动设备的插接端端部),能够与卡槽110相卡接,避免其在收纳状态下发生松散现象和打结现象,保证数据线400的可靠收纳,并能够对数据线400接头进行有效的保护。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插头200、卡槽110以及绕线组件300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卡槽110位于插头200和绕线组件300之间。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壳体100上还设置有一个储存槽120,且该储存槽120与卡槽110相连通,并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数据线400使用的通用性,一般在原有数据线400的插接端额外再插接一个接头,为数据转换接头500,如原有数据线400接头为USBTypeC,那么数据转换接头500可以为Lightning头,或者MicroUSB头,因此,通过设置一个储存槽120,用以存放不使用状态下的数据转换接头500,避免数据转换接头500的遗失或者损坏,提高数据转换接头500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当用户需要使用数据转换接头500时,只需将原有数据线400本身的接头插入数据转换接头500后,同步拔出,即可将储存槽120内的数据转换接头500取出,操作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0),其上设置有插头(200),并在壳体(100)的表面开设有一个卡槽(110);/n绕线组件(300),安装于壳体(100)上,且绕线组件(30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有绕线区域(310);/n数据线(400),一端与绕线组件(300)相连,另一端与卡槽(110)卡接配合,其中,数据线(400)的中部盘绕于绕线区域(31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其上设置有插头(200),并在壳体(100)的表面开设有一个卡槽(110);
绕线组件(300),安装于壳体(100)上,且绕线组件(30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有绕线区域(310);
数据线(400),一端与绕线组件(300)相连,另一端与卡槽(110)卡接配合,其中,数据线(400)的中部盘绕于绕线区域(3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00)上还设置有一个储存槽(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该储存槽(120)与卡槽(110)相连通,并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00)上设置有条槽(130),其中,插头(200)旋转连接于条槽(130)的槽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插头的可收线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绕线组件(300)包括一个绕线板(320),且该绕线板(320)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连接于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